彭玉诠释舍得真谛是什么(彭玉诠释舍得真谛)
从电视剧《浪漫的事》中善解人意的妈妈,到情景剧《东北一家人》令人捧腹的牛大妈,彭玉以母亲形象为观众熟知。在荧屏上塑造了无数个“母亲”形象的演员彭玉,是一个很有观众缘的演员,她被观众亲切地称为“荧屏第一母亲”。说起彭玉,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就是“晚”,出道晚,成名晚,就连当个北漂,也是在60多岁的时候才开始的。
彭玉
1935年,彭玉(原名彭桂香)出生在哈尔滨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家庭里。师范中学毕业之后,喜爱表演的文艺积极分子彭玉被分配到小学做了一名教师。不甘心就将此生奉献给三尺讲台的彭玉,背着家人偷偷地参加了业余话剧团,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哈尔滨话剧院。
电影《千万不要忘记》海报
1964年,彭玉参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千万不要忘记》,在这部讲述某电机厂车间主任丁海宽一家故事的影片中,彭玉饰演丁主任的岳母,老太太头上梳着“疙瘩鬏”,穿着对襟大衫,外套大坎肩,说一口浓重的松花江流域的东北土话,29岁的彭玉将一个东北老太太演得活灵活现,那时的片头字幕上出现的名字还是“彭彧”,因为彧字太过生僻,电影上映后,彭彧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彭玉。
电影《千万不要忘记》剧照
电影公映后不久,十年浩劫开始了,彭玉因为在《千万不要忘记》中饰演老妖婆子,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斗,被送到了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直到1977年,她才重返话剧舞台,那时的她已经是三个女儿的母亲。彭玉的丈夫是她在哈尔滨话剧院的同事赵文欣,当时彭玉一家五口的生活并不富裕,为了出席一个晚会,没有服装的彭玉只得想办法去搞了一块布,自己动手做裙子和上衣。那时候也没有缝纫机,所有的活都得用手针一针一针地缝上去,因为经常做针线活,彭玉做针线活做得快也是名声在外。
年轻时的彭玉
1988年,彭玉的丈夫赵文欣因为脑溢血病倒在了床上,那时候在话剧舞台上正当红的彭玉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提前退休回家照顾丈夫。那些年,彭玉回绝了所有的片约邀请,全心全意在家照顾赵文欣。
彭玉与赵文欣
每天早上,彭玉出去晨练后回家,都会买上一束花,插到丈夫床头的花瓶里。白天,彭玉会弹着钢琴给丈夫唱歌。为了让丈夫多动脑筋,她还把家里的经济大权交给丈夫掌握,每天向他申请家用的花销和报账。人前的彭玉强忍着悲痛,整天乐呵呵的让大家开心,在照顾丈夫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她从来没有在孩子子女和丈夫的面前掉过眼泪,即使有时候受了委屈,她也只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收拾完屋子后,偷偷地抹一把眼泪。
彭玉
1995年彭玉的丈夫去世了,收拾好心情的彭玉决定重新出发,可自己早已没有了当年的人气,想复出并不容易。64岁那年,彭玉下定决心跑到北京,当起了一名“大龄北漂”。她跟许多年轻人一样,都各个剧组去面谈试镜,她毛遂自荐为自己在米家山导演的《人间烟火》中争取到了一个角色。进了组的彭玉根本就没人理她,彭玉的心里十分不好受,她暗自发誓一定要演好每一场戏。
彭玉
拍完了《人间烟火》的彭玉,就一直没有片约来找她了。那时的彭玉手头没有积蓄,在北京租不起房,拍戏时就在剧组蹭吃蹭住,没戏拍了只有厚着脸皮住在干女儿的家里。有个热心的朋友张罗着给彭玉推荐了一个角色,台词只有两个字,还要大清早赶到丰台片场,关键是还没有钱拿。彭玉心里开始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想到自己当年好歹也是话剧舞台上的明星,还是周总理接见过的演员,如今只演一个只有两个字的角色还不挣钱,彭玉总觉得有点掉价了。还是干女儿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干女儿说:“你掉啥价呀?你有啥价啊?”彭玉这才回过神来,还真是,自己有什么价啊!
《东北一家人》剧照
于是彭玉在片场翻来覆去仔细琢磨这两个字的台词,她的精心准备给导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老太太不简单。后来的彭玉凭借自己扎实的演技和认真的创作态度,逐渐在北京的影视圈里有了名气,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戏约越来越多。《东北一家人》火了以后,大家都记住了这位朴实无华、演技扎实的老太太。之后《空镜子》、《谁来伺候妈》等诸多影视剧中都能看见这位和蔼的老太太的身影。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彭玉
2001年,彭玉凭借电影《月圆今宵》中刘娘一角一举夺得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女演员奖。那一年,她65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