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读物推荐(每天听本书金锁记)
《 金锁记》 玄子解读
关于作者
张爱玲,是华语世界里知名度最高的女作家了,她不只在文学史中很重要,也在大众读者里非常流行。她写故事,也被写成故事,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张爱玲现象”。在研究界,甚至一度出现过专门研究张爱玲的学问,被称为“张学”。很多学者毕生都在努力发掘跟她有关的资料,她的衣食住行,她的情史,她早年那些自己都不愿人看到的稚嫩作品,都会成为学术上的新发现,继续书写张爱玲的传奇。但是文学界对她的评价,始终都有点暧昧不清。也有些人觉得市场的追捧和一些学者的赞赏,都是过分抬高了她的地位。
关于本书
《金锁记》最早发表在当时上海的文学杂志上,《传奇》这部小说集出版的时候,被放在了第一篇。这篇小说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傅雷说它是对小说最圆满肯定的答复,夏志清说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故事的主角叫曹七巧,她被一个姓姜的大户人家买来,给残疾的二少爷做媳妇,因为爱情和欲望都得不到满足,所以性格乖戾,非常让人讨厌。 30 年后,她的丈夫和婆婆都去世了,她用青春换来了分家后的财产,独立了门户。这些钱却成了更重的枷锁,她的个性变得更加扭曲,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把两个儿媳妇折磨致死,还拆散了女儿的爱情。最后,她带着所有人的恨死去了。
《金锁记》最早发表在当时上海的文学杂志上,《传奇》这部小说集出版的时候,被放在了第一篇。这篇小说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傅雷说它是对小说最圆满肯定的答复,夏志清说它是中国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故事的主角叫曹七巧,她被一个姓姜的大户人家买来,给残疾的二少爷做媳妇,因为爱情和欲望都得不到满足,所以性格乖戾,非常让人讨厌。 30 年后,她的丈夫和婆婆都去世了,她用青春换来了分家后的财产,独立了门户。这些钱却成了更重的枷锁,她的个性变得更加扭曲,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把两个儿媳妇折磨致死,还拆散了女儿的爱情。最后,她带着所有人的恨死去了。
核心内容 《金锁记》到底好在哪里?首先,《金锁记》是中篇小说,更集中地体现张爱玲写作的特点,也就是她自己说的“参差的对照”。相对于斩钉截铁的对照,参差的对照是模糊且不确定的。张爱玲觉得小说的本质,小说要说的真实,一定是跟说理文章不一样的,是不能简单直白的说清楚的。小说要写的,就是人的经验跟感受,其中也包括那些虚假、表面、不纯的东西,所以必须用“参差的对照”才能把表现出来。其次,《金锁记》中体现了张爱玲对现代中国“新”与“旧”冲突的思考。很多人觉得张爱玲的小说对于社会历史认识不清,但是她在写时代动荡中的普通人时,其实已经把她对于那个时代的体验和思考都写在故事里了。
其次,《金锁记》里体现了张爱玲对现代中国“新”与“旧”冲突的思考,在改写的长篇里,却把表现这一点的情节删掉了。很多人觉得张爱玲的小说对于社会历史认识不清,但是她在写时代动荡中的普通人时,其实已经把她对于那个时代的体验和思考都写在故事里了。以 《金锁记》为代表,张爱玲早期的小说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上海写的。那时候的上海,既是一个在旧体制崩溃后,传统不断散落的世界;也是一个在新思想冲击下,流行文化不断发展的世界。而战争给城市带来的动荡不安,又让普通人感到惶恐。所以那个时代的都市,是一个既没有传统也没有未来的世界。你可以叫它都市的民间,后面我们也会用到这个概念。
第一部分
点势能的两大技巧
我们会顺着这两条线索,来讲讲这个故事。在正式开始讲故事之前,我先为你概括一下故事的梗概。故事的主角叫曹七巧,她被一个姓姜的大户人家买来,给残疾的二少爷做媳妇,因为爱情和欲望都得不到满足,所以性格乖戾,非常让人讨厌。 30 年后,她的丈夫和婆婆都去世了,她用青春换来了分家后的财产,独立了门户。这些钱却成了更重的枷锁,她的个性变得更加扭曲,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把两个儿媳妇折磨致死,还拆散了女儿的爱情。最后,她带着所有人的恨死去了。下面,我会把故事分为两部分来讲,前半部分截止到七巧刚自立门户的时候,我会在讲故事同时,重点分析“参差的对照”怎么表达人生的复杂。在后半部分里,我会主要讲一下张爱玲笔下的都市的民间,也就是她对新旧交替时代的反思。
你可能还会问,同样是参差的对照,为什么短篇的《金锁记》一定比改写的长篇好呢?我可以用张爱玲自己的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格外钟爱鲜艳颜色的女人,选了葱绿和桃红来比喻参差的对照。她用这么两个偏灰的色彩,就是想说明“参差”的模糊性。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大红大绿之间夹杂了其他颜色,对比还是明显的,如果在葱绿和桃红之间,就会变的不那么分明。所以张爱玲的这种写作方法,在中短短篇的篇幅中,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第二部分
到这里,小说的前半段就讲完了。后面的故事里,七巧从被压抑与被伤害的人,变成了压抑与伤害别人的人。下面,我们分别从她的儿子和女儿这两条线,看看这种压抑和伤害为什么不能结束,他们为什么走不出去。这也就是开头所说的,张爱玲对现代中国“新”“旧”冲突的思考。
第三部分
点势能的两大技巧
你会不会觉得,不管是表面上参差的对照的写法,还是内核里对都市民间的反思,《金锁记》所展现的,所表达的,在今天看来或许并不是那么特别。所以,理解它,我们还需要回到它最初的文本环境里。五四之后,文学界有一个主要的矛盾,是在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跟上海写言情小说的鸳鸯蝴蝶派之间。简单来说,分歧就在于文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左翼认为文学要担负启蒙和救亡的任务,而另一派则觉得文学就是文学本身,关乎人生意义,也可以娱乐大众。在争论中,两派也都在反思,左翼阵营的作家们,也开始尝试目的不那么鲜明的作品,而抗日战争爆发后,通俗小说家也讲起了抗战中的爱情故事。
总 结
到这儿,《金锁记》我们就讲完了,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的知识要点:
第一, 《 金锁记 》 是现代文学里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我们比较了 《 金锁记 》 和它的改写本,总结了 《 金锁记 》 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突出体现了张爱玲的写作方法“参差的对照”。二是展现了张爱玲对现代中国新旧冲突的思考。
然后,我们顺着两条线索,讲了 《 金锁记 》 的故事。在故事的前半段,主要讲了“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张爱玲用了一种非逻辑的、多层次的表达,刻画了七巧复杂的人性,呈现出人生的幽微曲折。
在故事的后半段,我们讲了七巧和儿女的关系,七巧象征过去,她的儿女们象征现在,张爱玲是在说过去怎么持续地影响着现在。在 《 金锁记 》 里,你可以感觉到一个旧的传统不断散失,新的文明又方兴未艾的市民社会。
最后,我们讲了在文本传统中,张爱玲小说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她站在五四新文学之后两条主要发展脉络的交点上,而因为她写的是市民阶层,能引发更广泛的同情,所以在现代社会具有更强的生命力,也依然影响着今天的文学写作。
撰稿:玄子
脑图:摩西
转述:杨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