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对民用导航有何作用(北斗已经正式开通)
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九十一岁高龄的孙家栋院士乘坐轮椅出席仪式。
孙家栋院士出席仪式(央视时政)
自此,我国历时将近30年、经历了数代航天人的北斗系统正式建成了。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
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LabSat GPS Simulators)
美国的GPS作为最早的定位系统相信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而俄罗斯的导航系统GLONASS由于和另外三种系统技术差异较大,在此也不做过多讨论。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举全欧盟之力开发的伽利略定位系统。
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Euorpean GNSS)
伽利略定位系统相对于北斗项目启动的时间相对更晚,北斗在2001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星,而伽利略的试验星在2005年才发射。然而,中国和伽利略曾经也有过一段“渊源”。
伽利略卫星(ESA)
在21世纪初中国发射的第一代北斗系统,存在精度较低、性能不足的问题。2003年9月,在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的邀请下,中国宣布加入伽利略计划,并准备在此项目中注资约2.3亿欧元。但是,到了2006年12月,由于中国也在开发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加上在政治层面的局势变化,伽利略系统逐渐把中国排除在外。这种排除不但体现在技术上,同时也在财政和利益分配上,中国享受到的权益竟然比投钱少的印度和日本一样。最后导致中国停止注资,也促使了中国开发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
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凤凰网)
中国和伽利略的“渊源”并没有到此停止,北斗和伽利略的建设是在同期进行的。然而,由于卫星导航的频率范围和轨道资源有限,北斗和伽利略还产生了频率和轨道之争。国际通信联盟规定频率和轨道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这实则是发达国家占据提出用来占据优势的。2005年,伽利略就把第一颗卫星打了上去,占据了宝贵的轨道资源。但是,此时欧洲却面临着“经济危机”,暂时没有钱支持伽利略的发展,打上去的卫星并没有开通!占据频率的条件是卫星要向地球传回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周折,中国于2007年4月14日成功发射北斗二号试验星,在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申请失效最后期限仅剩不到四个小时时成功向地球传回了第一个信号。北斗正式拥有了自己的轨道和频段。
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系统分布(北斗官网)
在2017年1月,伽利略系统的卫星就遭遇了原子钟故障的问题。此次故障一度导致后续发射暂停。2019年7月,伽利略导航系统经历了大约一周的“信号中断”,事故原因为地面设施故障,影响了时间和轨道的预测计算。经过这次信号中断,伽利略的服务性能和定位精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到2011年初,伽利略的项目投入已经超过了最初预算的50%,且多次面临各种资金问题。
伽利略导航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至此,原计划发射30颗的伽利略导航系统目前正在运作中的有22颗,此外还有2颗测试星、两颗无法使用的故障星和两颗已退役。整个伽利略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建设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