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84岁教授站立3小时(他们超过百岁他们是夫妻)

2018-04-11 07: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姜华东 记者 石天星

浙大84岁教授站立3小时(他们超过百岁他们是夫妻)(1)

如果你沿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医学院教学大楼旁的小径漫步,你会邂逅一座碑——一座用来纪念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无语良师”碑。碑上镌刻着这样一段话:“他们的生命已然终结,却无私地浇灌着他人的健康之树;他们的躯体或许不再完整,却时刻庇护着他人的生命周全;他们的音容虽已消散,但纯洁高贵的灵魂将在世永存;他们不恋山清水秀的墓地,却让浩瀚的爱成为人间美景。

“无语良师”的意思是无言,却以身教之。这是医学生们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他们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健康,身先士卒地践行着人间大爱和善行义举,为医学生学习、探索生命不解之谜提供宝贵机会。

这丰碑承载了太多太多故事,其中便有一对百岁夫妇,他们相守一生,生时携手共度风雨,死后续缘“无语良师”。

浙大84岁教授站立3小时(他们超过百岁他们是夫妻)(2)

百年伉俪情深,续缘“无语良师”

这对夫妻的名字是陈锡臣、王梦仙。在今年清明节前夕举行的缅怀“无语良师”活动中,他们的女儿王敬东女士便作为捐献者家属代表讲述了父母亲当初坚定地选择捐献遗体的初衷和故事。

陈锡臣与王梦仙同为江阴人,青梅竹马。1934年,陈锡臣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成为竺可桢的得意门生,王梦仙于上海淞江女中毕业后到纱厂当会计,后来成了小学老师。他喜欢体育、足球;她喜欢文艺、话剧。沪杭邮路上的那一封封书信,便是他们互表的情愫。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锡臣随浙大西迁,后在大西南湄潭农学院担任助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作物标本区”。而王梦仙则从上海西行去重庆抗战救国,一路饥病交迫,到重庆时已盘缠用尽。陈锡臣接到她的电话后,立即向校长竺可桢借了路费疾奔重庆,将她接了过来。从此,她便成了他妻子。王梦仙说,这是她这辈子最浪漫的事。

1939年陈锡臣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小麦生态、栽培和育种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主持培育了“辐32-2”、“辐32-3”、“嵊太”、“浙农大105”等优良小麦新品种,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在此期间,王梦仙一直陪伴着他。

2016年1月7日,王梦仙在家中安详去世,享年102岁。56天后,3月3日,陈锡臣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杭州,享年103岁。他们的儿女遵照两位老人的意愿,将二老遗体捐给了浙江大学医学部。而陈锡臣和王梦仙的名字就并排刻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无语良师”碑上。

浙大84岁教授站立3小时(他们超过百岁他们是夫妻)(3)

“虽不能语,却以身教之”

在学习解剖课时,医学生们将“无语良师”们尊称为“大体老师”。

“我是一名全科医生,毕业已经20多年,回想大学时光,最难忘的课,就是‘大体老师’上的解剖课。因为这是一个用自己的身体教我知识的老师,虽然他没有语言,没有动作,他却用自己的身躯带着我认识人体的第一根神经,切开第一条动脉,熟悉第一个脏器……正是‘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热度和人性的伟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我们眼前的从来就不是没有生命的冰冷肉体,而是我们满怀敬畏和感恩的无语良师。所以,每一位同学都始终怀着敬意,怀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谨慎地划下手中的每一刀,认真地学习每一个人体结构,不辜负无语良师们的深厚情谊。”

在缅怀“无语良师”活动中,浙大医学院师生代表发言,感谢这些带领他们走进医学世界的老师们。

在“无语良师”碑成立后,每年清明节前,老师们都会组织医学生们到碑前敬献鲜花,进行简短而庄重的追思仪式。

“无语良师”们无悔地用自己的身体引领医学生们探索医学奥秘,用大爱去启发生命的新思维。在生命的结束的同时,也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浙大84岁教授站立3小时(他们超过百岁他们是夫妻)(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赠遗躯照人间

清明节前夕,一年一度的缅怀“无语良师”活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举行。

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领导 、浙江大学医学院师生代表、遗体捐献者家属代表、杭州市遗体捐献俱乐部代表等400余人聚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无语良师”碑前,默哀,敬献花圈,表达他们对“无语良师”的尊敬、悼念、哀思与感谢。

每年的清明、冬至,杭州捐献遗体俱乐部的代表成员都会来这里祭奠,已近10年。这些成员都已经想好,等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他们也要像碑上的“无语良师”们一样,用自己的躯体,再为这个世界、为子孙后代做最后一次贡献。

“无语良师”虽不言不语,却教与莘莘学子洞察生命之谜的密钥;

“无语良师”虽不言不语,却给予无数患者摆脱病魔的希望;

“无语良师”虽不言不语,却诉说生命的高洁!

他们以另一种方式教会人们理解生命本身的弥足珍贵,激励人们以一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清明时节雨纷纷,许多师生,医务工作者,游人自发前往 “无语良师”碑,缅怀这些无私奉献之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