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草书三十二讲(以三要素赏析刘洪彪先生刷屏楷书作品)
近几日刘洪彪先生一幅楷书作品引起刷屏热议,似乎贬多褒少。本人就结体、用笔、章法三要素对作品进行赏析,好在何处欠佳哪里。个人观点,目的是相互沟通学习提高分析鉴赏能力,促进学书。
好的方面:
Ⅰ:有出处,颜体取势很明显。
2:正文与落款体势统一,大小适度协调。
3:落款小字线条干净,结构、墨色干湿较自然,气均贯通,稍佳,胜过正文。
欠缺不妥之处:
1:字形结构稍有歪斜,线条不干净整洁给人以散乱、不精神的观感。
2:字形措位夸张,有意为之,实属作态。如頭、银措位幅度过大,相互之间形成那三个方块空白很别扭,且银字措位后艮的竖钩与捺笔又挤在一块,都属人为布置,无一点“无意佳乃佳"之境界。
3:用筆不精到不准确不讲究,如“飞字中竖、雪字那两竖、有字那撇"都过于直、生硬、无力。有字为补空白而过大造成结构松散。再者“飞、有"的撇已不是撇,如木棍摆在那里,无一点灵动之气。日及好几个字的横折处并无用笔动作,且日字右竖未端毛茬还在,极不雅。第一字山的右竖、太的撇画起笔重忽然提笔又细又弱不知何故?春字捺画实在败笔到极点,河字竖钩提笔太高,其钩形状难看等等。用笔不讲究则失取形质,使转不到位则失取性情,与自古所讲“楷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背道而驰,极大降低了书的品味,这或许就是刘先生书作遭非议的主要原因吧!也就是网上“太随性太自由无法度"的评语吧!
4:“枯笔"是散锋扫出来的,不属于枯笔。真正的枯笔是墨稍少把笔锋拧起来(就是裹锋与绞锋)以最大的力涩势运笔形成的,线条有涨力,好比皮筋用力拉开后边缘稍有毛齿状的那种样子,察看古诗四帐及自叙帖自然明白。刘先生习惯重按使筆破锋而扫形成“枯笔"状,如“如、银、里、古、春"字,线条中间都无墨,这怎么能谈上中锋、线条遒劲等,实为有其形而无力的躯壳。
5:落款与正文距离远了点,中间空白大而无神,致使相互之间似乎无关系!
6:疏密关系过于人为布置,失缺自然。落款与正文稍远且落款字与字稍挤了点,若稍松点与正文呼应协调,效果会更好。
我认为该幅作品欠佳,但并非其他作品如此。另外刘先生致力书法,对宏扬推动发展书法文化,值得可贺和赞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