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瓦沙湖看鸟徒步记录(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是2022年江苏省“爱鸟周”第四日,我们一起来认识人类友好“邻居”——珠颈斑鸠。

奈瓦沙湖看鸟徒步记录(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珠颈斑鸠为何常与人类为“邻”?

珠颈斑鸠以筑巢随便著称,小树枝杈上、矮树丛和灌木丛间,甚至是山边岩石缝隙都可能有它们的巢。巢呈平盘状,甚为简陋,主要是细枝堆叠而成,结构松散。

珠颈斑鸠随遇而安,对爱巢不挑剔,适应性强,能与人类和谐共生。江苏城区的空调外机、狭窄窗台、花盆等位置均有珠颈斑鸠的巢。

性格温顺、几乎无攻击性也是珠颈斑鸠能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另一个原因。它们的叫声为轻柔悦耳的“咕咕咕”。

珠颈斑鸠是模范夫妻?

珠颈斑鸠是江苏的常见留鸟之一。双方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相敬如宾,雄性求偶时身体极度倾斜,并在绕圈飞行时舒展自己的双翅和尾巴,以吸引雌性。“来电”后,双方作点头状相互鸣叫。

珠颈斑鸠每年繁殖一次,雌鸟一次生两颗白色的蛋。雌鸟与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大约18天。雏鸟破壳后,雌鸟雄鸟轮流照料幼鸟,约两星期后,雏鸟就需要离开巢穴独自生活了。

珠颈斑鸠喜爱怎样的生态环境?

珠颈斑鸠常三三两两分散栖于相邻的树枝头,栖息环境较为固定,如无干扰,可以较长时间不变。它们多在地上觅食,受惊后立刻飞到附近树上。飞行时,珠颈斑鸠两翅扇动较快但不能持久。

谷类、豆类是珠颈斑鸠最主要的食物,他们有时也会吃蜗牛、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珠颈斑鸠有什么故事?

在中国古代,斑鸠也被看作是敬老的象征,相传汉代时,70岁以上的老人会收到一根“鸠杖”,手杖顶端做成斑鸠鸟形状,以示敬老之意。

策划统筹:王晓映 任松筠

采写:刘春 实习生 王琳琳

美编:杨晓珑

编辑: 刘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