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故事的读书笔记(晨读蟋蟀在堂)

宁静的江南秋夜,墙角花草丛中,总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鸣叫声,这是“蟋蟀”们从夏至秋,每晚必会上演的演唱会。

蟋蟀的故事的读书笔记(晨读蟋蟀在堂)(1)

  古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促织”是蟋蟀的古称,又叫“鸣蛩”。“花丛月下总吱吱,正是秋声欢唱时”,鸣蛩夜鸣就是入秋的预告:天气渐凉,该准备冬衣过冬。“促织”寿命均在140—150天左右,所以有“百日虫”之称,当秋深冬风劲吹时,它就销声匿迹了,只能等待来年夏天,再次去寻找它的踪迹和优美动听的歌声。秋夜,在近郊的草丛小路散步,再次听到由远至近清脆熟悉的虫鸣,知道这是蟋蟀在唱歌。想起儿时夏秋市井乘凉,常常能听到蟋蟀的鸣叫。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述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正是这种清趣。长大后住进高楼,渐渐远离了昆虫们的陪伴。当再次听到鸣叫声,一种久违的确幸感袭上心头,更有幸的是,一只小小的雌性蟋蟀,附在我的左裤角边上,跟我回了家。我小心翼翼将它养在了蟋蟀罐里,放些水养了一晚上,“蟋蟀在堂”。

  《诗经·国风·唐风》有吟:“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蟋蟀在堂”,触发了古人在岁暮将至时,对光阴的感悟,表达惜时之情;也在及时行乐和勤于职事两面,主张“好乐无荒”,表现了为官立身行事的态度,内心警惕,时时有所自我告诫。

  第二天早晨,去看养了一夜的蟋蟀,它蜷缩在角落,显得孤单。决定把它放生到花园的墙角边,让它可以自由呼吸和行动,和同伴们甜蜜度秋。暂时相别,虫鸣还在秋草间。(汪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