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大梦一场(诸葛亮大梦谁先觉)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上)定三分隆中决策,与正史无关。

《大梦谁先觉》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随口吟出的一首诗,全诗充满了恬淡自然的气息,简单四句话,一幅超然世外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全诗如下: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说到“大梦”,顾名思义,它不是一般的梦。在道家思想中,大梦指人生。全诗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为: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谁能领悟到这个道理呢?我清楚自己平生的志向。在这个春意浓浓的草堂里,一觉睡上几个时辰,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诸葛亮大梦一场(诸葛亮大梦谁先觉)(1)

相信诸君都有过“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经历,说白了就是下午晒太阳睡懒觉。在早春时节,大多数时候还有些冷,而这一天,艳阳高照,天气格外温暖,做点什么好呢?用功读书发奋图强?非也,诸葛亮选择了睡觉。不睡觉岂不浪费了这大好春光?

睡觉会做梦,不睡觉亦是在梦中。庄子说:“一个人在做梦的时候不知道那是梦,在梦中还会找人占卜梦的吉凶,等他醒来后方知道那是梦。对于真正有大觉悟的人来讲,他知道人生实际上是一场大梦。”什么功名利禄、荣辱得失,不过是一场虚幻,与其忙忙碌碌去追逐这些虚幻的东西,倒不如在春日午后睡个好觉,做个好梦。

诸葛亮大梦一场(诸葛亮大梦谁先觉)(2)

诸葛亮随口吟出的这首无名之诗与他门上的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遥相呼应,正是诸葛亮的心理写照。他想出山吗?恐怕不想。出了山岂能再过上逍遥自在的日子?这春日午后之觉乃是诸葛亮的最后一个好觉。

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徐庶已经跟诸葛亮打好了招呼,但诸葛亮就是避而不见。这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诸葛亮是想借机考验刘备,以退为进;一种看法正如上文所讲,认为诸葛亮本意是想做个隐士,不想出山。

诸葛亮大梦一场(诸葛亮大梦谁先觉)(3)

刘备经过水镜先生的点拨,死活要请诸葛亮出山,他不顾名位、年龄、资历上的巨大差距,屈尊三顾,成功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决定帮助刘备,那么诸葛亮为刘备献的第一策是什么呢?且看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