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曝造车新思路(20年前造车失利家电企业换道)
新能源汽车今天的表现,让所有从业者看到了新赛道的信心,也让异业者们蠢蠢欲动。所以才有人发出感叹,“制造业的尽头是新能源”。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手机厂商跨界造车,但深入造车领域最早的则是家电企业。
在我国汽车行业火热发展的2003年前后,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但是大部分跨界“造车”的家电企业最终都以失败收场。不过在这20年间,家电业从未放弃在汽车产业上的布局。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一些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逐渐浮出水面。最近就有消息传言,“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将采用代工模式。”虽然最终被海尔辟谣,但是依然无法掩盖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产业的事实。
美的威灵汽车零部件三大产品线量产、格力钛新能源车投入使用、创维汽车发售、海信家电旗下三电美国公司获得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电动压缩机项目5年供应订单……近一两年来,家电企业造车计划密集落地,部分企业甚至取得了小有成果。
实际上,在此之前,很多大牌家电企业主要是围绕汽车生态链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零部件生产。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下,新车的迭代速度明显加快,这也让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与其造车,不如造零件
今年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表示,新能源车的产业布局是美的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是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赛道拥挤,但关键核心零部件中资供应商占比较低。另外一方面是美的在制造业有着相对不错的实力。
去年5月份,美的集团工业技术事业部下属的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就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发布会,官宣其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三大产品线全线投产,并发布了5款汽车零部件产品。
美的将手伸向汽车零部件领域,也收到了不错的成效。2016年,美的便与上汽通用安吉星达成国内首个智慧家居与车联网应用战略合作,开始将触角伸向汽车互联网。2020年以后,多家传统车企引进美的库卡的焊装机器人和焊装线以及汽车零部件,开启智能整车制造。
除了美的之外,老牌家电企业海信集团在去年收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这家日本企业是汽车空调压缩机和汽车空调一级制造商,海信收购该公司实现了向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产业拓展。
今年7月初,有消息称海信三电美国公司获得了特斯拉5年的订单,在美国生产的两款电动压缩机项目,并且每年订单价值超过了1亿美元。实际上,海信此前还透露了其在汽车电子三大布局,包括车路协同、智能座舱、整车热管理等。
包括格力的董明珠很早就对外表达了自己对汽车领域的浓厚兴趣,并带领格力几度冲进汽车领域。早在2016年,“格力130亿元收购银隆100%股权”的提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董明珠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并拉来王健林等人,共同出资30亿元入股银隆。
经过两年上百亿的钞票燃烧,MPV艾菲、微面银隆5024EV以及多款中大型客车终于被董小姐端出台面。但遗憾的是,消费者并不太情愿为这些车辆买单。珠海银隆公司也因此饱受诟病,连续亏损。
如今银隆新能源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继续深化格力的烙印进军汽车市场。目前,格力的汽车产品仍聚焦在新能源商用车和专用车上,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没有更多的消息。不多格力集团底下也有多家涉及汽车零部件的子公司,包括生产车用空调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电机相关系统。
当然,真正以家电品牌名造出新能源乘用车的还是创维。尽管创维的汽车和创维主业关系不大,但是可以看出创维创始人黄宏生也发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红利。而在创维集团的智能系统技术业务中,也参与了汽车电子系统的涉猎。
纵观这些跨界企业并没有能力和实力赶上整车制造,或者说有心无力。目前来看,家电企业进军汽车领域,除了自身业务增长乏力外,更多的是想“染指”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家电企业可以在新能源的浪潮下分一杯羹。
家电企业的出路
20年后,家电企业再次瞄准汽车,确实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即从自身的业务领域出发,凭借自己在制造端优势,进入到汽车领域,然后逐步扩大产业链上下游范围,最终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乃至推出自有品牌汽车。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会直接受益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翻倍式增长,也带火了相关零部件企业。汽车零部件行业空间体量巨大,细分领域众多,公司体量普遍较小,这意味着许多小公司未来会成长为“大公司”。
尤其是汽车厂商逐渐向专业化整车开发模式转变,并且开始寻找新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而新晋的零部件厂商开始具备生产较为关键的零部件的能力,即可与Tier 1企业合作,又可直接参与到新能源车企的备选名单中。
其中,热管理系统、轻量化、底盘控制、智能座舱等相关零部件板块表现最好。有业内人士统计出,今年共有14只汽车零部件股在上半年的净利润超2000万,并且预计净利润增幅超100%,其中,5股业绩增幅超100%。
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从2016年3.46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57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是7.2%,预计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4.9万亿元,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达5.2万亿元。
但是一个依然存在的事实是,在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其中以日本企业、美国企业和德国企业居多,分别为22家、21家和18家,中国只有10家入围。这也反映出,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仍存在较大差距。
不过,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当汽车从代步工具,到今天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各种终端的链接也更加紧密和广泛,包括移动设备、汽车、房屋等。而这些终端也逐渐打通,比如家电企业开始推出智能家居、而手机就是承载遥控功能。
所以汽车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不仅可以与手机交互,同时也可以与房屋交互,最终手机、汽车与智能家居打通,这就是手机企业造车、家电企业融合到汽车产业中的终极目标,从而达到万物互联。
从去年开始,海尔就先后与上汽集团、奇瑞控股、吉利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海尔的做法是通过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连接汽车制造相关企业,在研发制造、供应链、售后服务、联合营销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把车和家两个生活应用场景智能连接。
未来的竞争是来自于多终端、全场景融合体验的竞争,如果说是汽车或者手机这个单一赛道的话,未来将会被融合竞争所取代。其实家电行业也是如此,它不仅可以深入到汽车的零部件,也可以延伸到汽车的生态链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