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式锄头(乡村记忆锄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农人们早晨起来,惊喜于一场春雨的时候,庄稼苗喝足了水分,拼命钻出土壤茁壮成长,但顺势疯长的还有地里的杂草。为了避免与庄稼争夺养分,除草就成了当务之急。

于是,锄头骄傲地横在了农人的肩上,看着站在细长地平线上的朝阳,光滑的锄把反射出微微的光晕,与主人一起走向田野。它是保护庄稼成长的卫士,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

锄头是铁和木的最佳联姻,孕育了农耕文明,是我们祖先伟大的发明创造,是铁器文明成熟的标志。一把锄,可分为锄头和锄柄两部分,锄头为铁质,前端是倒梯形的铲,后连弯曲成四十五度似鹤颈样短柄,上有用于连接柄的“D”形接口;锄柄为木质,长两米左右,由于经常使用,锄刃锃亮,木柄圆润光滑。

河南老式锄头(乡村记忆锄头)(1)

庄稼苗稠的地方,仅仅能放下一把锄头的宽度,锄草必须全神贯注。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农民,深知幼苗的根很脆弱,每一棵都是生活的希望,所以下锄非常小心。

锄地很讲究姿势,记得儿时看过的电影《朝阳沟》,里面有一句经典唱词:“前腿要弓,后腿要蹬”,完美诠释了锄地的正确姿势,直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河南老式锄头(乡村记忆锄头)(2)

农人微微弯着腰,是对土地一种虔诚的姿态。任阳光在背上跳跃,一手按住锄头的下端定好位,一手稳住上端,把握好左右方向,果真是前腿蹬弓、后腿蹬,然后用力往后拉,锄头便很听话,仿佛在弹奏劳动的乐章。疯狂肆虐的青草在一把锄头面前乖乖妥协,恋恋不舍地将土地让给了庄稼。当锄头抬起头,预备跟随农人回家的时候,夕阳已经西下。

这时,农人抚摸着“爱锄”,细心地用石头刮掉上面的泥土,啧啧称赞着铁匠的手艺,是他打造了一把锋利且好用的锄头,让自己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锄地需要弯着腰,时间一长,腰酸背疼,手掌会磨出老茧。当太阳于上空直射的时候,汗水打湿头发,滴在庄稼上,让人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境。但回过头看着大片干干净净的土地,庄稼鼓足劲儿聚集起生命的能量,把果实撑饱满,那种满足感给农人带来的巨大喜悦,让他仿佛看到自己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

河南老式锄头(乡村记忆锄头)(3)

经过青草的磨砺,锄头更加锋利了,哪怕它只是发出轻轻发出一声咳嗽,那些再疯狂再肆虐的青草都是一副胆颤心惊的样子。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头,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

一把锄头打磨着时光和岁月,在柴米油盐里辛劳而快乐地度日。但某一天,突然你发现,锄头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锋芒,它的身体越来越短了 , 握在手里轻了很多,这种悄然发生的变化,让人难以觉察。

老去的锄头,像一位老人,在日益寂寥和漫长的时光里忆起过往的种种。春天在广袤、肥沃的庄稼地里锄草、松土,辛勤劳作;夏日在绿意浓郁的菜园里探探苗间土培得稀稠、种得深浅,大显身手;金秋在丰硕的田野里除去繁杂、收获果实,尽其所能;冬季把房前屋后不安份的砖头、石块聚拢到一起,忙忙碌碌。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的锄头,仿佛始终都默默地、无怨无悔地陪伴着农人。而对于农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一把锄头在手让内心更踏实呢?

河南老式锄头(乡村记忆锄头)(4)

如今,房檐下、大门后极少见到锄头的踪影了,他们大部分住进了闲置的南屋,偶尔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头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令人感慨万千。

不得不说,化肥、农药的出现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产量,但是也降低了粮食蔬菜的质量。现在,田里一旦长了草,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就会一起上阵,锄头的历史使命仿佛已经完成。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农具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它正默默地消失在人们最容易遗忘的角落……

河南老式锄头(乡村记忆锄头)(5)

锄头是农耕岁月的活化石之一,贮藏着一段旧时的光阴,留存着一段渐行渐远的民俗风情,渗透着一段浓浓的乡愁,在岁月里发酵,酝酿成一个时代无法抹去的沧桑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