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深化养护体制改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徐莎莎,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深化养护体制改革)

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徐莎莎

管好家门口不起眼的一条小路、一条小河,看似是一项小工作,实则一道值得研究的考题。

作为钱塘区唯一的城市型街道,白杨街道范围内集聚1.9万余家企业、超57万人口,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城市品质提升的向往最为迫切。同时,除文汇学校掷球场外,其余亚运场馆均位于白杨街道,养护质效提升刻不容缓。

依托在白杨街道的试点探索,钱塘区有效破解了管养水平不高的“老大难”问题,交出一份管养“钱塘方案”。成效的背后,离不开改革这把“金钥匙”。

从零散招标到公开招投标,破除“低小散”痛点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钱塘整体养护质效不高、精细化程度不够的“痛点”由来已久。以下沙区块为例,开发区体制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功能存有“天然短板”,导致养护专业水平低、养护单位规模小、招标过程零散的问题普遍存在。

为从源头上破除“低小散”的问题,钱塘区采取市场化公开招标的方式,给业内养护企业开辟了一条公开竞争的渠道,完善了区、街、社区(村)三级管养体系的同时,倒逼国企在新一轮改革中进行转型。此外,新方法还解决受历史条件所限,下沙区块整体养护标准及经费仍停留在招标时的问题。

从多头管理到综合养护,破解养护界限交织痛点

多头管理,这是钱塘养护的另一老大难问题。曾经,环卫、市容、市政(道桥和排水)、河道、绿化,每个条线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养护企业,推诿扯皮时常发生,养护效率低、问题定责难。

对此,钱塘区提出“综合养护”模式——市政、环卫、绿化、河道,责任区域内的养护则均由中标单位负责。同时街道、社区(村)按照区管要求推行落实一体化养护,形成全方位、规模化、集成化的养护规模。

白杨街道作为首个试点区域,将街道划成4个片区,并对养护设施量打包进行公开招标,每个片区由统一的养护单位负责,打破原先区域内城市基础设施单项养护模式,形成“多位一体”规模化管养,提升各方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也完善了政府管理体系。

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有了试点街道的成功经验,钱塘再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定。

在此基础上,钱塘区将继续加强研究,以优质的管理养护服务“点靓”城市,让群众的笑容成为钱塘最美的风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