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行测成语典故(公务员考试备考)

在省考常识出题中,历史人文类占比较大,这个模块要求学生知识储备充足并记忆准确,有时候历史人文的知识不仅在常识部分考查,也会在逻辑判断中的类比推理考察,比如成语对应历史人物等因此历史人文这部分知识考生千万要重视,注重平时积累,切莫考场抱侥幸心理胡乱瞎蒙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高频考点《史记》中的成语典故及其考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36个行测成语典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36个行测成语典故(公务员考试备考)

36个行测成语典故

在省考常识出题中,历史人文类占比较大,这个模块要求学生知识储备充足并记忆准确,有时候历史人文的知识不仅在常识部分考查,也会在逻辑判断中的类比推理考察,比如成语对应历史人物等。因此历史人文这部分知识考生千万要重视,注重平时积累,切莫考场抱侥幸心理胡乱瞎蒙。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高频考点《史记》中的成语典故及其考点。

典故1.运筹帷幄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西汉刚建立时,汉高祖刘邦宴请群臣,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会失败?”大家众说纷纭。他在宴会上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典故2.高阳酒徒 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高阳:是地名,在今河南杞县。秦末郦食其即此乡人,他跟随刘邦时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后来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典故3.毛遂自荐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战国时,秦军主将白起,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大敌当前,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去楚国。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到了楚国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

典故4.沐猴而冠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项羽在关中占据为王,后来他想回到江东,他觉得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意思就是富贵就应该回到故乡,不然就像是夜晚里穿好看的衣服,有谁能知道呢?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

典故5.胶柱鼓瑟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最怕赵括担任将军。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凭名声用赵括,就像是把胶把瑟上的弦柱粘住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他不懂得随机应变。赵王不听。结果,赵军被秦军打败,40万大军被活埋。赵国几乎灭亡。

※考点1:成语出处与成语之间的对应

※考点2:《史记》中的成语具体出自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中的哪个,需要熟知故事主人公,2018年行测考试中出现过。

※考点3:成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这个难度较大,在2014年行测考试中出现过,需要大家对成语故事背景的时间有所了解。比如,是战国、秦,还是西汉。

【2018年试题】下列源自《史记》的成语与其具体出处对应错误的是:

A. 破釜沉舟——《史记·项羽本纪》

B. 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C. 运筹帷幄——《史记·平原君列传》

D. 纸上谈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正确答案: C

【2016年试题】下列成语故事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 固若金汤

B. 初出茅庐

C. 殃及池鱼

D. 高阳酒徒

正确答案: B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