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猫科动物(猫科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近亲繁殖)

你好,我是猫学堂的亦凡。

大多数人认为野生动物种群不会近亲繁殖。因为在许多物种中,种群中的动物一旦接近性成熟,其中一个性别(或者两个性别)的动物就会被驱逐离开种群。

我们假设这种行为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的遗传后果(不利的)而进化的。

然而,某些物种中,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有几个大型猫科动物的种群,近亲繁殖是这些种群遗传学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狮子

在狮群中,年轻的雄狮会被驱逐,而母狮却生活在狮群。被驱逐的雄狮与其他雄狮结成联盟,组成“单身团体”。

当狮群中的占统治地位的狮子被这些“单身团体”中的一个杀死或者驱逐离群之后,这头狮子的位置将被它的儿子取代。

即使狮群中有不止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雄狮,这些雄狮之间通常有血缘关系。

考虑到以上这种情况,然后再结合狮群中的母狮通常是有血缘关系的这一事实,很明显,狮群中的这两条血线其实就是通过近亲繁殖而来。

两只同样占有主导地位的雄狮,很可能来自同一窝。

如果一只雄狮杀死了另外一个狮群中的雄狮,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它随后就会跟他的侄女或堂兄妹交配。

接管狮群的新雄狮会立即杀死所有幼狮。

这样母狮就会开始发情,同样也可以保证新雄狮的基因得以跟母狮的基因结合,但是即使是这样,也不能排除新来的雄狮与狮群里的母狮有血亲关系。

也就是说,即使是这样,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是跨血系交配。

在一些狮子种群中,例如坦桑尼亚戈罗峡谷的狮子,我们通过基因研究知道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种群瓶颈。

住在峡谷里的狮子在地理上是孤立的。

新狮子很难穿过火山口来到这里,而现有的狮子也很难离开。

1962年,一场瘟疫削弱了整个狮群的活力,患病期间它们无法捕猎,数量从 70 多只下降到大约 10 只。

随后据估计有 7 只外来雄狮随后进入峡谷,但从那时起,狮子就被基因隔离了。

详细的基因研究显示,目前在峡谷里的 100 只狮子组成了 6 个狮群,而这些狮子都是 15 只祖先的后代。

近亲繁殖导致精子缺陷、繁殖率下降、免疫系统活力下降。

戈罗峡谷的狮子生动地展示了野生动物近亲繁殖的后果。

猎豹

对非洲猎豹的遗传研究表明,这些带斑点的大猫,遗传变异水平也很低。甚至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猎豹也有相似的基因。

在过去,疾病或灾难可能会大幅减少猎豹数量,造成基因瓶颈。

而如今,所有的猎豹似乎都是某个幸存下来的家族后代,因此它们的基因是相似的。

理论上,它们缺乏遗传变异,这会使猎豹面临更大的传染病风险。

曾经有个研究小组对一个人工饲养的猎豹种群,做了长达 5 年的研究,这个种群爆发了传染性腹膜炎,有 90% 的猎豹都染病,其中 60% 的猎豹都死了。

活下来的猎豹都是免疫系统最强的。

在这种情况下,近亲繁殖可以“清除”一群负基因等位基因。

众所周知,猎豹几乎没有遗传疾病。

尽管如此,不少猎豹种群也正表露出进一步近亲繁殖的迹象。

剩下的种群被限制在越来越小的区域,比如野生动物保护区,它们在基因上已经相互隔离。

在一个群体中,下巴错位和尾巴扭结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的近亲繁殖会加强或修复这些特征。

最终,它们会降低猎豹的捕猎效率——扭曲的尾巴会降低猎豹的敏捷性和转弯能力,错位的下颚可能无法抓住猎物。

这可能是近亲繁殖最糟糕的例子。

马恩岛猫和日本短尾猫

自然隔离和由此导致的近亲繁殖产生了某些品种猫。

最好的例子就是马恩岛猫和日本短尾猫。这两个品种都是在它们的种群被隔离在一个岛上时发展起来的。

导致无尾马恩岛的突变发生在爱尔兰海的马恩岛。

世界上猫科动物(猫科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近亲繁殖)(1)

因为种群是孤立的,尽管无尾基因是有问题的,但是还是变得很普遍。

除了马恩岛上奇怪的"猫跳船",几乎没有任何异交,近交的影响的直接反映就是单窝产仔数小于平均数。

持续近亲繁殖的最终结果是,随着基因库收缩、生育率下降、异常现象增加和死亡率上升,最终会活力丧失,最终有可能导致这个物种的灭绝。

而专业的繁育人会努力与无尾相关的死胎以及脊椎畸形。

同样地,日本短尾猫是在日本岛上发展出的一个品种。

世界上猫科动物(猫科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近亲繁殖)(2)

当导致短尾猫的突变基因产生时,它会在猫群中传播。

因为短尾基因只影响尾椎骨的数量,因此它对健康和生殖没有什么负面影响。

苏格兰野猫

虽然近亲繁殖可能意味着一个物种的灭绝,但另一方面,过多的异交会导致某些特征的丧失,从而导致某个独特品种的丧失。

在苏格兰,苏格兰野猫与家猫交配。

世界上猫科动物(猫科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近亲繁殖)(3)

随着家猫基因在苏格兰野猫基因库中的传播越来越广泛,苏格兰野猫这个品种很有可能灭绝。

目前这一品种真正意义上符合品种定义的猫只,大概只有 400 只。

这是异交如何导致物种走向灭绝的一个例子。


全网搜索猫学堂,和十万猫友一起学习养猫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