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

延津明代十六景

诗文作者:越应扬(明代诗人,郁华人,今南阳人);

整理:尹立祥;

背景资料:聂好春;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

明代,延津县人李戴,主持编纂了万历《延津县志》。在此书中第四卷,地理类篇中明代诗人越应扬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延津的十六景,既《古今十六景诗》。诗文主要记载描写延津的古迹景观,和明万历时期的景观。诗文十六景,于今仍有“广唐古塔”、“酸枣遗踪”、“中郎真迹”、“万寿浮屠”等古迹景观存世。且“禀延旧堆”和“吴起鹅城”等景点近年来也先后被考古部门发掘出来,因此十六景诗具有很好的考古及古迹景观文化恢复的参考价值。笔者也斗胆就古迹景观地理进行大胆推断,个别景点仍需考证后下结论如震东孕秀、濂洛高风、月亭鹤洞等。不对之处,还请乡友们指点更正。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2)

延津县志·十六景诗01

一、廪延旧堆

诗文:沙门四垒①拥香台(名关),二鄙②曾收《左传》来,见说廪延延且久,谁怜元廪旧虚堆。

译意:沙门镇吴起城的四面城墙坐拥香台关。西鄙、北鄙,古边境之地,曾经被收录《左传》这本书。听闻储藏米的仓堆延绵不断,延续经久,可谁去可怜这些如今都成了废墟的旧粮堆呢。

标注:

①【垒】lěi:<名>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韩非子·说林下》:“深沟高垒”。

②【二鄙】:鄙[ bǐ],边境地区。《左传》郑共叔段初命西鄙、北鄙,貳于已至,于廪延即此。

古迹地址:诗中第一句,“沙门四垒拥香台(名关),二鄙曾收左传来”。根据清代,田文镜所著《河南通志》记载:沙门镇在延津县东北军寨保;参考《河南境内古关隘》一文:香台关在延津县北沙门镇;本诗是指应是军寨村古沙门镇香台关,非西沙门村;廪延邑在延津县北,《左传》郑共叔段初命西鄙、北鄙,貳于已至于廪延即此;因此推断“廪延旧堆”遗址在今延津县城北军寨村附近,今无踪。

背景材料: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前期即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史称春秋时期(说法不一)。这一时期,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日益强大,出现了诸侯林立,大国称霸的局面。当时延津为廪延邑。清康熙《河南府志》:“廪延在延津县北。”《左传》: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共叔段初“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即此。为郑、卫两属之地(南部属郑、北部属卫)。

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春秋时属郑地。《左传》里开篇有名的文章《郑伯克段于鄢》,主要讲述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里边就提到廪延。“多行不义必自毙”“黄泉相见”“掘地见母”等成语和典故,大家耳熟能详。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3)

廪延旧堆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二、潭水双清

诗文:飞沙渺漠③逐荒烟,动地风声车马阗④,民瘼⑤益深思化日,潭潭拭目望青天。

标注:

③【渺漠】:广漠无际。

④【阗】:音(diān) ,喧闹的样子。

⑤【瘼】音(mò),意思是病,疾苦,民瘼(人民的痛苦)。

译意: 大风吹着广漠无际的黄沙追逐着荒烟,风声响的地动山摇如车马喧叫。看不到人民的疾苦应当马上深思,不然就去用清澈的潭水洗刷双目仰望青天的到来吧。

古迹地址: 根据清代,田文镜所著《河南通志》记载:清水潭,在延津县西一十里广二十亩。推断在延津县大潭村和小潭村附近。潭水断流,今无踪。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4)

潭水双清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5)

延津县志·十六景诗02

三、广唐古塔

诗文:灵鹫6莲峰7出化城⑧,法云⑨空对念无生;慈航⑩肯渡诸方便,一拯民穷即大乘。

标注:

6【灵鹫】: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闍崛。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

7【莲峰】:莲,既荷,芙蕖。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峰,山峰也。莲峰,佛教胜境。

⑧【化城】:化城,意思是指一时幻化的城郭。佛教用以比喻小乘境界。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大乘佛果。

⑨【法云】法云,指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

⑩【慈航】[ cí háng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佛、菩萨以大慈悲救度众生离开尘世苦海,有如舟航。

译意:

佛教胜境出自一时幻化的城郭,空对宏大如云的佛法却没有任何的念头和想法。若是大慈大悲的佛教像舟船航行一样把芸芸苦难众生摆渡出方便之门,一次性彻底拯救贫穷的百姓于水火就是佛之大乘,功德无量。

古迹地址:

因有塔存在,很好断定广唐寺塔在塔铺乡,古塔广唐寺白马塔仍存。

背景材料:

广塘指延津县西北石婆固乡塔铺村广塘寺,古塔指寺内白马塔。广塘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天监丁酉年(517年),比大觉寺早建225年。据当地群众传说,该塔修至八层,因水患停工,塔顶至今未封。

近年来,塔铺及广塘寺、白马塔因延津籍著名作家刘震云的小说《塔铺》而颇负盛名。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6)

广唐古塔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四、酸枣遗踪

诗文:由来斯枣名斯邑,特地11参天独尔奇,一自司空12垂笔后,孤标13千载茂声驰。

标注

11【特地】:1、格外的。2、专为其事。

12【司空】:司空,官职;司空官职,由禹担任,“平水木”,也就是主管水利。司空为六官之[冬官]掌土木建设、水利建设之职。西汉末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一说特指大禹。一说左丘明,一说司马迁,一说曹操。笔者推断为大禹。

13【孤标】:意思为山、树等特出的顶端。

译意

自始以来以酸枣树命名来酸枣县,是因为这里独有一棵参天之高而格外奇特的古酸枣树。自从掌管水利、工部或历史的官员把酸枣记录在史书之中,这个参天大树就驰名数千年。笔者推断为大禹,诗人意思是指大禹分化九州时候就把酸枣垂笔于史书之中,想说明酸枣千年就有,历史悠久如繁茂的树枝一样名扬天下。也有一说为因曹操酸枣会盟而垂笔史书,天下闻名。

古迹地址:

因有酸枣阁及酸枣树干存在,“酸枣遗踪”在在石婆固乡集北村。

背景资料:

战国时期,七国称雄,连年战争。公元前375年,韩灭郑都酸枣。《元和郡县志》:“酸枣故城,六国时韩王所理处,旧址犹存”。《水经注》:“濮水又经酸枣县故城南,韩国矣”。“酸枣寺门外,夹道左右,有两故台,访之当地故老云:韩王听讼观台,高十五级,虽楼榭泯灭,然广基似于山岳”。“城北韩之市地也,聂政为濮阳严仲子报仇,刺韩相侠累,遂破面而死,其姊哭之于此”。

《大平寰字记》:“冰井在酸枣县西北二十里,为韩王藏冰之所。聂政冢在(酸枣县)西北二十里,有祠存。”然新郑县亦为韩国都城,有韩宫。或云聂政刺韩相侠累亦不在延津地,有待进一步考证。公元前369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延津、胙城划属魏。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秦将蒙骜攻魏,定酸枣、燕、虚等20城,置东郡,延津、胙城尽属秦地。

秦统一中国,分全国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下设县。当时以延津境内多棘,初置酸枣县。《水经注》:“昔天子建都名邦,或以合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树氏郡,酸枣以棘名邦,故曰酸枣”。酸枣以县名自此始,若以地名则在此之前,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年),“郑游吉奔晋,驷马追之,及于酸枣”。魏文侯三十二年(公元前414年),“魏伐郑,城酸枣”。由此可以看出,在置酸枣县以前301年,酸枣作为地名就存在了。关于酸枣阁:在县北10公里,石婆固之东原东岳庙之西,有大酸枣树一株,高数丈,其粗合抱不交。据传是唐朝尉迟敬德奉命监造东岳庙工程,曾系马挂策(鞭)其上。后人便把这棵千年古树作为古迹保留下来。至明代东岳庙倒塌,大树枯死,而根侧却另发新株,后人修围墙以护之,继而新株亦死。之后为保护树干,建方形阁楼即酸枣阁,上刻“挂鞭处”三字,立石镌明代吏部尚书、延津人李戴所撰《古酸枣记》。酸枣树干位于阁之正中,宛如怪石壁立。

延津古代盛产酸枣,故此为邑名。唯独酸枣阁这里的酸枣树高参天,非常奇异。清余心孺曾撰《酸枣树赋》,康熙《延津县志》和乾隆《卫辉府志》收录。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7)

酸枣遗踪

五、卓木高台

诗文:帝室营营取殿材,兴城曾此便民来;而今国柱方隆吉,轩干无劳卓木台。

译意

为了营建皇王的房子取的大殿之材,曾经在此地修建城台是为了方便民众挑选和运输木料。而今这些木材都成了国家栋梁之材,此地便成了大吉大利出人才的好地方,但顶天立地的天柱之材却完全不用靠卓木台的选运,自己就会如参天大树一样自己挺拔成轩干之材。

古迹地址

根据嘉靖延津县志记载 卓木台,二处。一在县东僧固。一在塔儿铺。永乐八年兴城伯,赵彝督运皇木,彝筑高台,每隆寒竖木,便于人力。推断一处在今天僧固,一处在今塔铺。今无踪。靠近黄河,方便漕运。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8)

卓木高台(网络参考图片)

六、韩国冰井

诗文:饮水思源歌帝力,冰壶玉鑑13碧粼粼;不绿深有甘棠泽14,哪得延津万井春。

标注:

13【玉鑑】:玉鉴,光洁可鉴的玉片。古用为镜、皎洁的月亮的美称。

14【甘棠泽】:泽,恩惠;被,覆盖;甘棠:棠梨,乡里,故乡。甘棠泽。泽被乡里是指恩惠施及故乡。这里是指井泽,甘棠泽,或为甘泉井。

译意:饮水思源要歌颂帝王的恩泽,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像皎洁的月光碧光粼粼的。要不是靠这深深的冰井洁白如玉常年不绿的甘棠井泽,那里会使得延津大地的众多水井的春意盎然般汩汩冒出清澈之水。

古迹地址:韩国系春秋战国之韩国,非今日之邻邦高丽韩国;氷即冰也。《河南通志》韩宫,在延津县甘泉村,韩王相建;一说,延津县(郑州东北)西南20里(应举附近)有冰井,传说为战国韩襄王仓的藏冰之所。一说冰井在延津县西北十里甜水井村附近。世传韩襄王藏冰之处。

背景资料:韩襄王(?─前296年),姬姓,韩氏,名仓,战国时期韩国君主。韩襄王时期的韩国在今天的河南一带,有地方文史研究者认为就在酸枣(今延津)。韩襄王实行政治改革,推行申不害提倡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所讲的“术”,主要是指国君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君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另外,延津还有韩王相建的韩宫。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9)

韩国冰井(网络参考图片)

七、中郎真迹

诗文:人向残碑重蔡邕15,我从贤令重刘熊16;文章政事真双绝,千古流芳爱慕同。

标注:

15【蔡邕】: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16【刘熊】:刘碑主人熊,字孟阳,广陵(今江苏扬州)海西人。东汉光武帝刘秀之玄孙,做过酸枣县令。

译意:人们向来因为残碑是蔡邕书法真迹而重视蔡邕碑,而我却因为刘熊是贤明的县令而崇尚刘熊碑。写文章和管理县政之事都两件事都做的特别好,千古流传都一样受人爱戴。因为延津古酸枣有国宝级文物蔡邕书写之《汉酸枣令刘熊碑》,又名《刘孟阳碑》,《蔡邕碑》,《蔡中郎碑》。

古迹地址:因蔡邕(蔡文姬之父)做过左中郎的官职,因此世人称其为蔡中郎,中郎真迹,既蔡邕碑文,蔡邕断碑,在延津县邑,原学宫,后在延津县文化馆。

背景资料:中朗指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才女蔡文姬之父,世称“蔡中郎”。

中郎真迹又称“蔡邕断碑”。蔡邕断碑“在延津县,邕尝为酸枣令刘熊撰去思碑”,“去思碑”亦称“德政碑”,碑志之一种。旧时官吏离任时,地方士绅颂扬其“德政”,著文勒碑,表示去后留思之意。此碑是蔡邕为汉代酸枣令刘熊撰写的碑文。刘熊,字孟阳,广陵海西人。元代诗人王评曾为此碑题诗云:苍苔满字土埋龟,风雨消磨绝妙词。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识是蔡邕碑。

此碑后来断裂残缺,今余者为碑之下截,呈不规则的方形。该碑碑文中说当时的酸枣县令刘熊系“广陵海西人”,乃“汉之宗室,称道他执政时“勤恤民隐,恩威并行”,使酸枣百姓“富者不独逸乐,贫者得顺四时”。因此,全县吏民对他“爱若慈父,畏若神明”,这里虽多溢美之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本县的社会吏治和民情.

明嘉靖《延津县志》记载:“蔡邕碑,邕,尉氏人,事灵帝正五经文字,署祭酒,补御史,转中郎,迁尚书,为汉酸枣令刘熊隶撰绝妙。惜碑文破碎,仅存其半于学”。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0)

中郎残碑拓片(网络参考图片)

八、吴起鹅城

诗文:戎马遗踪旧筑沙,太平犬不吠村家,沧桑几变成今古,俯仰中原重感嗟。

译意:吴起城的军马已经不见,古时构筑城池遗踪已经成沙土;,太平时期,古战场都已成为了村庄住家户,曾经喧嚣的战场如今安静的连狗儿都不叫了。沧桑巨变,古已成今,俯仰中原大地,不禁的感慨嗟叹。

古迹地址:根据考古,推断在今沙门。

背景资料:吴起,战国时卫国人。爱好用兵之道,曾在曾参门下学习。吴起在鲁国谋事,帮助鲁国打败了齐国。后投奔魏国,魏文侯任吴起为将,攻打秦国,占领了秦国的五座城池。后命他镇守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扩张,韩国和赵国都服从魏国。因吴起爱好名声,权位思想重,得罪了魏相公叔,遭其暗算。吴起害怕获罪,便辞别魏武侯,到了楚国。楚悼王任吴起为相国。他伸明法令,去掉冗官,废除特权,注重强兵。向南平定百越;向北兼并陈、蔡两国,击退三晋的进攻;向西攻伐秦国。诸侯之国害怕楚国强大,原先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楚悼王一死,吴起也被旧贵族乱箭射死。

吴起城位于黄河故道即今河南省延津县榆林乡沙门村与胙城乡十八里庄之间,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扼守黄河渡口的屯兵处。吴起城南北长约3000米,东西宽约800米。整个地形南窄北宽,城似鹅形,所以也叫“鹅城”。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1)

吴起鹅城(网络参考图片)

九、斗北尊经

诗文:太虚18华盖19奕重重,万卷琅函20瑞霭21浓;岂为地灵开经阁,还期人杰接夔龙22。

18【太虚】:天空,宇宙原始之气。

19【华盖】:天空星宿,属紫微垣,共十六星形似伞状。

20【琅函】:意为书匣的美称。

21【瑞霭】:吉祥云气。

22【夔龙】:夔龙,kuí lóng,喻指辅弼良臣。

译意:天空的华盖星宿如伞盖重重叠叠,万卷诗书笼罩着浓浓的吉祥云气。都是应为当地的地钟灵毓秀才开的藏经阁,还寄托着延津人杰地灵呈接辅弼良臣。

地址:根据明万历延津县志,李戴所写《鼎建儒学尊经阁记》,因万历后科举乏人,为了重振延津文风,改变延津风水,尊儒倡学,在旧是学宫,建文昌阁楼,楼上尊放置经文典籍,下为祭祀神灵,一主风水,二倡教育。

背景资料:斗北,亦北斗也。在中国文化中,对包括北斗七星在内的星辰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历代学子崇拜的魁星,即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或前四星),有说魁星即文曲星,但文曲星和魁星同在北斗前四星中是无疑的。

尊经,为学宫尊经阁。李戴在《鼎建儒学尊经阁记》中,记述了尊经阁的建立过程。他说:“廪延故中州文献地,其学宫文风自昔称盛”。万历改元后,在学宫明伦堂后建尊经阁,“气象弘丽,规模显敞,视昔焕然改观”,“应彼文星,落笔生彩,吐词为经,科第勋名,今古为烈于万斯年,地灵人杰”。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2)

斗北尊敬(网络参考图片)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3)

延津县志·十六景诗03

十、震东23孕秀

诗文:禄嗣双星照梓台,弘仁化育向阳开;熊罴梦叶24奇男子,原是麒麟天赐来。

23【震东】:按照太乙九宫八卦方位,震在东方,属木,震为雷,震东孕秀,既东方有雷电。

24【熊罴梦叶】熊罴,拼音xióng pí,熊和罴皆为猛兽,罴是熊类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有时也指帝王得贤辅或生男之兆;生男之兆;指帝王得贤辅。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兆。梦叶:既“叶梦”。叶:通“协”;叶梦:符合梦中所见。祝贺人生子。近义词:熊罴入梦,用于祝贺人生儿子。

译意:官吏的俸给和福气继承给后代,禄嗣双星光耀家乡门楣,弘大的仁德像阳光雨露花朵向着太阳开放。梦到了一个猛兽熊罴,这是生儿子的好梦,原来是上天恩赐的麒麟人才。

地址:根据诗文“禄嗣双星照梓台,弘仁化育向阳开;熊罢梦叶奇男子,原是麒麟天赐来”,一说为是天官李戴的旧宅府邸 ;一说为东街石牌坊;题字为“震东孕秀”。存疑,待考。

背景资料:此典故指“天官”李戴。李戴(1537-1607年),字仁夫,号对泉,延津东街人。隆庆二年进士。历任官职为兴化知县、给事中、陕西参政、山东巡抚、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

震,雷声震动。据传李戴出生时李家红光满院,附近甘泉水如串串珍珠一直往外冒水。李戴,字仁夫,号对泉,名字就是由此泉而起。东,方向东面,延津东街。秀,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震东孕秀,就是当时其母孕育并生育秀异的李戴,在延津东街引起轰动。

李戴任山东巡抚时,山东恰逢大旱,李戴力请免除租税,赈济饥民,先后上疏12次,最终得到当时的皇帝允许。明万历间任山东直指(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的毛在于所著《对泉说》一文对李戴在鲁所施惠政有较为详尽的记述,他说:“凡可以去民疾苦而休养生息之者,无所不用其极。即数月之间,公之德泽,惠此六郡生灵者,渊深汪濊,岂直斯泉云乎哉。所谓寒泉之食,公信足以当之。”《初至遇旱躬赴泰山祈梼》为李戴初来山东亲赴泰山祈祷所作的诗,可以体味到他期盼国泰民安的心境,该诗云:“忧民无计意悬悬,为叩山灵陆岳巅。风送雷声摇栋宇,云蒸雨色满山川。纷纷万壑垂飞练,隐隐千峰锁翠姻。安得甘霖褊九有,农家到处庆丰年。”李戴是一位关注平民疾苦,颇有惠政的官吏。

李戴任职吏部六年,谨守新令,惠政爱民,引之以宽,豁达大度,时称是一位“弘仁化育”的“温然长者”。关于天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因此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吏部尚书称为吏部天官,但其他部的尚书,如刑部尚书称为天官也是可以的。天官是一种官名。《周礼》中记载:廷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意思是朝廷分为六部,以天官为首,统领百官。

李戴死后,皇帝赐于“忠肃公”称号,被追赠为“少保”。葬于延津城东关的“天官坟”,占地百亩。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4)

震東孕秀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十一、竗高楼阁

诗文:开士25祗林26无著阁27,昙云花语曼香莎;未须金布八十倾,一卷白衣如意多。

25【开士】:菩萨的异名。

26【祗林】:”是古印度佛教圣地“祗树给孤独园”之简称,用作佛寺的代称。

27【著阁】:著,明显。著阁,明显的高楼。

译意:菩萨的寺庙没有明显的高楼,如微小的昙花表达着曼妙的花语如莎草的香气。未必用八十顷大的金色的佛布,只需身穿白衣就能保佑人们顺心如意。

古迹地址:笔者大胆推测为大觉寺白衣观音阁,观音大士庙。

背景资料:李戴《鼎建大觉寺白衣观音阁记》中记载:“吾延城中有大觉寺,古刹胜概也。居邑之西北隅,人皆曰西北乾方,一邑之寿山也,其形势宜高,谋建楼阁于寺后,塑白衣大士像”。“越三载厥工告成,予往观之,登楼礼大士,凭槛眺望,一邑宇舍尽在目中,因叹曰:‘危哉阁乎,居然大观也’”。此阁的创建,可以“壮一邑之形胜”。

大士,佛教对菩萨的通称或特指观世音菩萨。唐代湛然《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

祇林即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的意译。著名佛教圣地,亦称胜林给孤独园、祗桓精舍、祗洹精舍、祗园精舍等,位于古印度憍萨罗国(亦作拘萨罗)王都舍卫城。佛世尊在此居住约25年,宣讲了许多著名的经典,如《楞严经》《金刚经》等。据《大唐西域记》,玄奘法师赴天竺取经来此时,精舍已然湮毁,“都城荒颓”、“伽蓝数百,圮坏良多”。

根据李戴编纂明万历《延津县志》记载:大士阁,在大觉寺后,正殿五楹,左为广生殿,右为眼光殿,各三楹,仪门一座。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5)

妙高楼阁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十二、万寿浮屠

诗文:突兀浮屠百尺梯,頫凭井邑叹遗黎;中天万寿如清问,好仗慈恩为品题。

译意:突兀的万寿浮屠塔,拨地而起像百尺的天梯;万寿塔俯揽县城市井苍生,感慨劫难中的后世百姓。中正独立,挺拔天间的万寿塔清审详问人间正道,好仰仗着慈恩的名义为塔品论题诗。

古迹地址:顾名思义,今延津县塔院大觉寺内万寿塔。

背景资料:万寿是指万寿塔,万寿塔位于河南省延津县城北街的大觉寺(古亦称“大乘寺”)内,高耸着一座六角七层的古塔,这就是万寿塔。浮屠即佛塔,也作“佛图”“浮图”。

据延津县志记载,万寿塔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毁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又二年,知县李元春劝令士民重修,修了两层因财力不足而停工。隆庆三年(1569年),知县陈彝募捐续修,又未完成。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知县郝亦立再次施材续建,因郝奔丧,又未完成。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有知县张光宇捐俸银命匠合顶,并铸千余斤重的铜宝瓶(塔葫芦)置于塔顶,至此才算竣工。重修该塔自破土到完成,共经历了3代皇帝、15任知县,历时36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6)

万寿浮屠(网络参考图片)

十三.巽地奎楼

诗文:东南秀气翠城隈,楼阁重重白尺台;地灵应见奎星聚,一方文运自今开。

译意:东南方向钟灵毓秀的风水生气依偎着翠微的城池,六角楼阁重重叠叠如百尺高台。人杰地灵理应看到魁星聚集于此,一方文采运气自今天着奎星楼开始。

古迹地址:根据诗文,东南秀气翠城隈,楼阁重重白尺台;地灵应见奎星聚,一方文运自今开。推断原延津县古城县东南,聚圭楼,为振文延津运的风水楼,延津古城为“龟城”,奎星楼为延津古城的鳌头位置,与万寿塔首尾呼应。

背景资料:巽地,东南方位。奎楼位于县城东南方向。

魁星,通“奎星”,也是中国古代星宿名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香火鼎盛。

魁星楼,又名“魁星阁”、“奎星阁”或“文星阁”,是为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

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见图如见字。古时候,各地都有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魁星楼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风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灿烂的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7)

巽地奎楼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十四、濂洛高风

诗文:爱莲池畔翠微台,花外巾车司马来;不蔓不枝香益远,图书堆里日悠哉。

译意:在爱莲池畔,翠微台前,荷花池外整车出行的读书人随着车门到来了。荷花不蔓不枝但清香飘远四溢,读书人整体泡在书堆里读书的日子很是优哉游哉,安然自得啊。

古迹地址:推断为为一处理学书院。根据诗文第一句爱莲池畔翠微台,借用爱莲说来命名的莲池,推测系县儒学湖畔的名叫“翠微台”的一处观景平台,用作私塾讲学的高台,莲塘书院是李戴舅父高仁山所办私塾,李载撰写的《莲塘书院记》,推断李戴及刘致中在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有了后来二人双双高中做官。根据河南通志记载,莲塘书院在学宫东北隅,在延津县东北街。一说为南街周大夫,月亭花园前,所筑崇台。存疑,待考。

背景资料:

万历《延津县志》记载,论曰学宫之外别有书院,以集羣英弘乐育也,统而会之侣无定数,而朝夕提撕,月日课诵拨尤示异,加廪增气,鼓舞奋发科目人盛,非赖此为之,引掖乎前司邑者改社学为书院。

育英书院,在延津北街东。崇正书院,在延津南街西。莲塘书院,在学东北隅,明邑绅髙仁山建,李戴重修;

濂洛,濂指周敦颐;洛指程颐、程颢兄弟。濂洛对延津儒学学校、书院影响很大。濂洛风雅,是以理学为精神底蕴、代表“濂洛诗派”审美倾向和艺术风格的诗作。

周敦颐(1017—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二程,即程颢和程颐兄弟,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与同时代的张载所创的“关学”颇有渊源,二者理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他们的理学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该书校点本。

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曾任国子监教授和崇政殿说书等职。二人都曾就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死后葬于洛阳伊川二程墓。

翠微,植物名,兰花的一个品种 。另外,山色清翠缥缈称为翠微,也可指青翠掩映,代指青山,或形容山光水色的青绿缥缈 。还是寺院名称。《旧唐书・太宗本纪》:“夏四月乙丑,营太和宫于终南之上,改为翠微宫。”后废为寺。《南部新书》载:终南翠微寺。李白《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初登翠微岭,复憩金沙泉。”杜甫《重过何氏》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刘禹锡有《翠微寺有感》诗。

巾车,最早是古代一种官名;刘秀与冯异君臣相遇,使得巾车作为地名,广为人知。巾车也有表示整车出行、郑重其事的意思。后来巾车也指有帷幕的车子,成为一种车种名称。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8)

濂洛高风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十五、莲塘秪(艺)苑

诗文:

尽道仁山士品高,莲塘丽泽28萃人豪;亭亭君子英标在,继武联芳29属誉髦30。

标注:

28【丽泽】:1.谓两个沼泽相连。《易·兑》:“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王弼 注:“丽犹连也。”朱熹 本义:“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朋友讲习,其象如此。”后比喻朋友互相切磋。

29【继武联芳】:继续前人的事业,延续承接书香门第。

30【誉髦】:谓选拔英杰之士。

译意:

都说高仁山老士绅士品高雅,莲塘书院的湖水为两泽相丽,互相滋益泽,君子以朋友讲习互学,湖畔群英荟萃,相聚莲塘书院。仪表堂堂的亭亭君子英姿标致犹在眼前,继续前人的事业,继续承接书香门第,实在是为了选拔英杰之士。

古迹地址

根据明万历年间,李戴编纂《延津县志》记载,莲塘书院在北街崇化巷。清代田文镜所著《河南通志》 莲塘书院在学东北隅,,邑绅髙仁山(李戴舅父)建,李戴重修,延津县儒学旧在县治东。初步推断莲塘书院在延津东街。孙富山、郭书学编《开封府志整理本》,李载撰写了《莲塘书院记》 “邑庠东北隅一塘,方广盈亩,所从来远矣。昔舅氏仁山高公,植莲其中,环以桃柳,杂以蔬卉,匾其门曰‘寻乐处’,因题‘心田会所’。以莲塘书院每交会暇。”

背景资料

莲塘秪苑 ,莲塘书院的林园秪苑。秪,同艺。

莲塘指莲塘书院。清康熙《延津县志》收录有明代邑人吏部尚书李戴撰写的《重修莲塘书院记》:“邑庠东北隅,一塘方广益亩,所从来远矣。匾其门曰“寻乐处’,因题心田会所为‘莲塘书院’,每文会暇,群少长十馀辈息焉、游焉,觞于斯,咏于斯,饭且茹于斯,春风沂水之乐,不啻过也。未几,成进士者二人,予幸厕焉,恩而选,暨岁登荐者四。吾延每奇斯,会必归之地。灵诚一时胜概也。”

后年久失修,李戴回乡筹资重修,“因请得其地,而复之浚塘。酌水仍植以莲,诛茆(同“茅”)为亭,列柏为垣,左贮图书,以应东壁。虽草创未完,已浸浸然还旧观矣”。“是以知人因地杰,地因人灵。盖交相为重也。仁山公有灵,亦必含笑九原矣”。莲塘清澈且涟漪,植之芙渠(莲花、荷花),根谢泥缁,外直中通,浚彼心源,无愧君子。

李戴在《重修莲塘书院记》一文中,缅怀昔日书院的创建者又是舅氏的仁山高公,并携旧友重游书院,追忆命名莲塘书院的由来,以及和同学们在书院学习、休息、玩耍的情景,以及后来重修、植莲的过程,以莲喻人,高尚其志。

李戴在万历《延津县志》一文中记载,莲塘书院在北街崇化巷,大冢宰兴刘少峯辈少时结社论文化之所,旧废,新复,内有八角亭一座,环翠亭三楹,东书斋三楹,仪门三楹,此乡贤高仁山公故址也。

莲塘书院出了李戴、刘致中两位同科进士。

英标,指贤能而有风采的人。宋范仲淹《依韵酬邠州通判王稷太傅》:“南豳日日接英标,公外追随岂待招。”誉髦(yù máo),《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誉髦斯士,谓选拔英杰之士。”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19)

莲塘艺苑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十六、月亭鹤洞

诗文:

天曹31清白自源头,水月亭莲光霁32楼;云洞33有时翻霄羽,玉人无处不金瓯。

标注:

31【天曹】:道家所称天上的官署。指仙官。

32【光霁】: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

33【云洞】:云雾缭绕之孔洞。也指隐逸者或仙人的居处。

译意:

天上仙官清清白白是因为自有源头,水月亭前,莲花池中映射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湖畔高楼的倒影,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心胸开阔。云洞中时不时会翻过白如羽毛的云霄。像人雕琢的玉盘,又像无处不在无一伤缺的金色圆盆。月亭之上犹如白鹤出洞。

古迹地址:

枣山书院在南街周大夫,月亭花园前,筑崇台,建高亭,内有李冢宰题诗四绝,中为厅五楹,后为楼五楹,左右厢房各五楹。一说月亭鹤洞指延津一处道观。待考证。

背景资料:

鹤洞,修道者所居的洞穴。。

天曹,道家所称天上的官署。指仙官。金瓯,金的盆、盂之属;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酒杯的美称。元本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沉采《千金记·夜宴》:“碧月照金甌,银河灿珠斗。”玉人,比喻资质聪慧,神采俊秀的人。《晋书·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武清清朝的六景(延津明代十六景)(20)

月亭鹤洞示意图(网络参考图片)

整理人简介:尹立祥,河南延津人,高级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工程硕士。

背景资料:聂好春,河南原阳人。郑州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复旦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县志供稿:李平川,河南延津东街人,延津历史学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