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万古庙什么时候庙会 安阳市那些事:滑县道口镇金灯寺的传说

首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东关村名字是怎么来的。

清咸丰11年(1861年),滑浚县丞陈秉信督工,道口人韩方,康鹤年、赵家训,张基等人负责集资和施工,在道口四周挖壕沟、修筑土寨墙13华里,设七门,把七条历史沿革道口通往外界的道路分成寨里、寨外,大集街向东出道口的路在关帝庙东墙外被寨墙分割,寨外部分被称为大东关,东关村,因区域内辖大东关而得名。

下面开始我们的故事……

河南滑县万古庙什么时候庙会 安阳市那些事:滑县道口镇金灯寺的传说(1)

金灯寺,坐落在道口镇东关村北部,具体何人何年所建,现已无文献可靠。据传,在明朝末年,金灯寺改称东岳庙。金灯寺曾有殿院数处,山门前,有戏楼一座,主殿里供奉着东岳大帝黄飞虎。民国17年(1928年),冯玉祥部队驻防道口时,东岳庙被拆除,庙前的戏台始称为“大成舞台”,成了当时道口群众的听戏娱乐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岳庙的遗址上,建了职工俱乐部。2004年,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现在已成为惠林苑居民社区。金灯寺,历经几朝历史变迁,风雨沧桑数百年。早在金朝(公元1115年——1234年)时期,黄河流经此处,当时,这里是黄河左岸金堤上的一个渡口,最早有一李姓人家在此摆渡为生,故称李家道口。

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走进明清,或是更早的年代,扑朔迷离的金灯寺传说,见证了东关村、道口镇乃至大运河的繁华过往。

河南滑县万古庙什么时候庙会 安阳市那些事:滑县道口镇金灯寺的传说(2)

据传,有一得道高僧,许下了弘誓大愿,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建一寺庙,弘扬佛法,了却一生志愿,惠泽一方黎民,而后坐化圆寂。为给寺庙选址,他跑遍了大江南北,为日后寺庙的香火繁盛,得到一处上等的风水庙址,他南渡黄河,舟游长江,来到了杭州湖畔。

西湖风景,堪称绝妙绝伦,亦如苏东坡诗云“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但见那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白堤苏堤有分,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里,还有曲院风荷,南屏晚钟时分,有秋月平湖,雷锋夕照中,红粉如黛,断桥残雪,六桥烟柳,晴日娇媚,雨天奇幻,弥漫的云水之间,堪为天上人间,凡间仙境,缥缈梦幻。高僧乃出家之人,看不惯这娇香亮艳之地,摇头自语曰:“此处景色过于艳丽,载不动老衲的的佛法之重,如在此选址建寺,老衲平生所学,必殆送于湖畔歌舞,倾废于湖光山色之间”。

河南滑县万古庙什么时候庙会 安阳市那些事:滑县道口镇金灯寺的传说(3)

西湖暮色里,高僧信步游走,正迟疑间, 忽然看见,头顶上,一盏金灯,凌空漂游,其光甚明。西湖的上空,金灯似在巡视一般,俯瞰游走了三周,然后,飘然北飞。高僧心想:“金灯,乃祥瑞之物,必落于吉祥宝地,金灯着地之处,就是老衲要找的寺庙选址”。于是,他追着金灯一路北来,途中,山山水水,沼泽丛林,河流纵横,高僧施法追行,歇脚时,金灯凌空不走,等候与高僧一路同行。金灯北飘,来到了豫北太行山麓,许是昔日的朝歌巫妖之气未尽,金灯片刻逗留后,朝东南方向径直飞去,高僧仰金灯光芒,一路追行。

金灯飘到了黄河渡口(现在的东关村北部),这里零星分居着几户人家,黄河上,有人在摆渡为生,渡口边,有一桩牌,上面写着“李家道口”。金灯忽然坠地,高僧定睛一看,金灯已化作成了一尊巨石。高僧指石而曰:“多谢金灯引路,羽化点拨,此处,就是老衲的寺庙选址了”。

此后,高僧在金灯落下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为恩记金灯指引,寺院取名“金灯寺”。金灯寺落成后,高僧勤心,正气教民,广布善缘,弘扬佛法,百里内外,金灯寺,声名远播。后来,金灯寺的周围,不断有乡民聚拢而来,他们在这里打庵而居,勤劳耕织,金灯寺里,高僧佛法庇佑,这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也渐渐增长起来。这里的河水潺潺,顿挫抑扬,摆渡人家,李姓先民,轻撑着竹篙一把,揉撸划河;河岸上,丰姿绰约,衣袂娉婷,舂米捣衣的声音,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还有金灯寺的暮鼓晨钟,此时,已融进了东关村的百年风尘。这便是东关村的最初的先民了。

河南滑县万古庙什么时候庙会 安阳市那些事:滑县道口镇金灯寺的传说(4)

金灯寺在此之后,佛界名声日渐远扬,寺院的香火也日渐旺盛。之后的数百年岁月里,随着卫河航运业的发展,这里的游客、香客、做生意的也逐渐增多起来。话说明朝末年,有一江南看风水的游历至此,见这里百业兴旺,人们勤劳淳朴,家家户户,仓盈囤实,年轻人或读书或习武,河水环抱,聚气揽财,一派升平景象。此番风水祥瑞之地,前途不可限量,不久或文或武必出国家栋梁之才,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他仔细观察了这里的地势脉象,发现金灯寺前,有一百米龙脉,凡人看只是一条街道,实为卧居的一条土龙,这百米龙脉,不但保佑了金灯寺的香火旺盛,也护佑了一方的黎民百姓蒸蒸日上。于是,他想出了一条歹毒之计,要铲断土龙,破了这里的龙脉气相。

金灯寺坐北朝南,寺前两边有两座池塘,中间有一条小路,直接“土龙龙脉”(当时东关村的一条繁华街道)中间。黑心风水师找到了寺院主持,说:“寺院自建立以来,香火旺盛,此乃风水宝地,但美中不足的是,寺前的两个坑塘,没能连在一起,如能修个跨桥,将两个池塘连接在一起,日后,寺院功名必大成气候。”不懂得旁门左道的主持,听信了黑心风水师的这番话,就责令众僧挖断土路,要建一座跨桥。待“土龙龙脉”挖到一半的时候,硬土坚如石头,众僧用镐头砸打,突然,鲜红的血浆喷射出来,溅了众僧一身红裳。金灯寺老主持知大事不好,中了黑心风水师的蛊惑,破了这里的龙脉,但为时已晚,风水已破,他懊恼不已。从此,金灯寺香火日衰,游人渐少,寺院的僧人也陆续奔走他乡。不久,金灯寺威名大减,名子也更名为东岳庙,殿院里,供奉起了东岳大帝。相传,农历的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的生日,每年这天,东关村都起庙会,以示纪念。时至今日,东关村的这一古庙会,仍在传袭。黑心的风水师,破了金灯寺的风水,也破了另一个传说。此前,民间传闻,说是东关村要出一百条玉带,后来,却出了一百条扛布袋、拉纤绳的苦力汉子。这一百条汉子,手里握着航运社开具的纤夫票单,在运河的渡口,排队等候;这一百条汉子,在脚力士街道上,精神饱满,等待召唤。就是这一群汉子,延展了我们运河的厚重百年。明清以来,借助水路的便利,这里成了商贸重镇。清光绪年间,这里的水路更加畅通,上达百泉,下达天津,天津得了漕运、海运和芦盐之利,迅速发展为北方的商业集散中心,形成了“天津经济繁荣圈”。除了通畅的水运之外,道清铁路,将天津来的布匹和其他洋货通过土路运往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再将这些地区的棉花、粮食等运往天津。水陆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为商贾云集、人烟辐辏,远近文明的“水旱码头”,“帆墙林立,三百石之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轮蹄徒旅”。道口古镇的经济文化之繁荣,在金灯寺传说之后,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日进斗金,遂成为豫北重镇,著有“小天津”之称。我们试想一下,有关金灯寺的传说,倘若南蛮子不破这里的龙脉风水,真有龙脉之气,遇朝代更迭,这里必将会刀光剑影,烽烟四起,生灵涂炭。悠悠的古镇文明,运河文化,也将成为美丽的传说。

好啦故事讲完了,喜欢并且爱玩的朋友可以实地来游玩额,并且还有各种特产名吃等着你细细品尝。。。。

本文转载自"https://www.toutiao.com/item/6818415864732189195/",文中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观点。本号尊重原创版权,如有冒犯,请私信立即删除。同时欢迎各类投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