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惜春结局怎么样(红楼梦深度解读)
《红楼梦》中涉及到惜春的情节并不多,唯一能让大家对惜春有所认识的章节,就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拣大观园”,王熙凤在入画处搜到了“赃物”,入画解释说这是贾珍赏给自己哥哥的,自己只是负责保管而已。
王熙凤一方面觉得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也不想得罪宁国府那边,所以准备给入画一个小小警告,就此放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主子的惜春,却表现出格外冷漠、坚定,她坚持要将这个从小跟着自己的丫环撵出去,一点余地都不留。正如后来尤氏对惜春的评价——真是个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
但大家往往忽略了惜春为何会变成这么一个狠心的人,历来分析几乎都是以亲情作为分析的切入点,认为惜春是因为缺乏亲情的滋润,父亲贾敬修道,哥哥贾珍整日荒淫,从未照顾过她这个妹妹。
虽然后来惜春就被接到贾母、王夫人跟前,算是过了一段自由时光,可叹的是,贾母又是个极度偏心的老太太,只溺爱林黛玉、贾宝玉,惜春、迎春这些不爱说话、不懂奉承的姑娘,往往被老太太忽视,所以即便是在荣国府,乃至是后来的大观园,惜春从未感受过正常的亲情,更多的却是亲情带来的压力。
哥哥贾珍生活作风不端,外界多有闲话,惜春作为贾珍的妹妹,未免受到池鱼之祸,时常担心会被连累;而在荣国府这边,贾母很少给予惜春关怀,可刘姥姥进大观园期间,贾母将惜春当作“炫耀”的资本,强迫让惜春作年画,其后还再三催促,搞得原本作画基础就不扎实的惜春只能向其他姊妹们“求救”,所以惜春从贾母这里也未感受到亲情的滋味。
这恐怕是目前大部分论者对惜春的分析模式,但这种分析终究还是太过粗浅,惜春的冷漠绝不仅仅是性格上的问题,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甚至从小父母双亡,自己独立长大的孩子,这些孩子也从小缺乏父爱、母爱,因此带来性格上的冷漠,可即便如此,这些孩子当中有几个会选择出家当和尚或者尼姑呢?
惜春区别于普通缺乏亲情的孩子,她的冷漠并不仅仅是性格上的缺陷,更是内在人生观的问题。惜春的冷漠,伴随着绝对的理性,也就是说,惜春对自己的“冷漠待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自愿接受这种人生观来作为自己的信仰!
分析至此,我们就会发现,《红楼梦》中有一个人跟惜春非常相似,那就是惜春的父亲——贾敬!
贾敬本是贾府最具有潜力的青年才俊,可是却迷上了修道,为此他抛弃了爵位、抛弃了富贵生活、抛弃了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味修道炼丹,寻求长生不老的秘密。
惜春冷漠,贾敬更冷漠,这种冷漠也主要体现在他的亲情观上,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贾珍恭恭敬敬前去道观请父亲回来过寿,结果贾敬只撂下一句话:“我不去。倘或后日你要来,又跟随多少人来闹我,我必和你不依。”
到了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宁国府倾资给秦氏办了个体体面面的丧礼,可即便是家人去世,贾敬也不愿意回来,书里这般记载贾敬对孙媳妇之死的态度:
那贾敬闻得长孙媳妇死了,因自为早晚就要飞升,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红尘,将前功尽弃呢!因此并不在意,只凭贾珍料理。——第十三回
纵观整本《红楼梦》,贾敬几乎没有回过家,唯一一次回家就是第五十三回“除夕夜宁府祭宗祠”,迫于封建礼教制度的压制,贾敬不得不回家拜祖,可即便如此,到家之后他仍旧一切不闻不问,找间净室修行,其余一概不管:
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净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第五十三回
贾敬的冷漠跟惜春如出一辙,“冷”是他们共同的人生观,唯一的区别在于,贾敬信道,惜春信佛(应是常年在贾母、王夫人跟前熏陶所致)。
但奇怪的是“道”、“佛”都主张让人让人超脱,但贾敬、惜春却不是,他们俩只吸收佛道思想中中的利己主义成分,将其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
贾敬信道,可追求的却是修仙炼丹,期望长生不老,他最后的结局就是因为误食丹砂,一命呜呼;惜春呢,她的“冷”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跟贾珍、尤氏、贾蓉这些宁府众人撇清关系,以免自己的清白受到玷污,第七十四回,惜春执意要撵走入画,尤氏特意前来询问,结果惜春是如何跟尤氏分辩的呢?
惜春冷笑道:“你这话问着我倒好!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我反而去寻是非?成个什么人了?还有一句话,我不怕你恼,好歹自有公论,又何必去问人?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自此以后,你们有事,也别累我。”——第七十四回
惜春的“冷”从头到尾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也就是说,她并没有达到佛教万境皆空的境界,也不懂得慈悲待人,而是选择性地接受佛教思想中有利于保护自己的部分思想,以此充实自己的人生观,进而形成了又冷又狠的为人处事准则。
同时,如果事情不涉及惜春自身利益,她对一切又都看得很开,虽然惜春身处在膏梁锦绣般的贾府,可她的心却游离在贾府之外,她一直在用一种近乎“冷酷理性”的目光审视着贾府内发生的一切,只要这一切没有明确牵扯到自己,她就完全不在乎。
举个例子,第三十九回的螃蟹宴上,李纨、平儿等人无意中聊到了贾母跟前的鸳鸯,期间惜春无意之中插了一句嘴:
李纨道:“大小也有个天理,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拨老太太的回,现在她敢驳回,偏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惜春笑道:“老太太昨儿还说呢,她比我们还强呢。”——第三十九回
小姐不如丫环,何等贬义的一句话,若是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她们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可惜春偏偏将老太太昨天说的这句话记住,并且完完整整复述了一遍,为何?
因为惜春完全不在乎。贾母的这些话,在惜春的眼中,只是理性、冷冰冰的论据,用来佐证李纨对鸳鸯的夸赞,惜春没有带着情感因素来看待贾母的话,因为足够客观理性,所以惜春能无视贾母这句话对自己的影响。
同时,在惜春冷眼看来,贾母一贯自私利己,贪图享乐,所以站在利己的角度,鸳鸯能很好地服侍贾母,所以深得贾母喜爱。惜春、迎春对贾母无用,不能逗她老人家开心,因此贾母说“鸳鸯比迎春、惜春强”,惜春自己就是个利己的人,所以她能理所当然地理解贾母的利己心态,进而她以最平和的心态接受贾母这句话对她们的贬低。
惜春的判词首句就是“堪破三春景不长”,这里的“堪”与“看”谐音,暗示了惜春的冷眼旁观,这一点书中也有很多隐晦暗示,比如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周瑞家的给众姊妹送宫花,恰好惜春和智能在一起玩耍,周瑞家的便询问智能月例香供银子的事,智能一问摇头三不知,惜春却早已看穿一切:
惜春听了,便问周瑞家的:“如今各庙月例银子是谁管着?”周瑞家的道:“是余信管着。”惜春听了,笑道:“这就是了,她师傅一来了,余信家的就赶上来,和她师傅咕唧了半天。想是就为这事了。”——第七回
惜春的冷眼旁观、善于发现,是她最大的特点,她还能根据现象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本质;我们再看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在入画处搜到了“赃物”,王熙凤询问入画是谁替她们私相传授,结果入画还没说话,惜春就给出了自己的推断:若说这传进来的人,再无别个,必是二门上的张妈,她常和这些丫头们鬼鬼祟祟的,这些丫头们也都肯照顾她。
惜春善于观察,加上她本身聪敏,所以她才能具备看透世事的眼力,《红楼梦》后四十回,大姐元妃陷入政治泥潭,最终因此丧命;二姐迎春,被胡乱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饱经折磨后凄惨死去;三姐探春身怀大志,可也难逃命运的摆弄,被迫远嫁。
这些都被惜春一一看在眼内,进而融入到她的人生观之中,成为推动她步入佛门的内在驱动力,虽然惜春并未完全参透佛门真谛,但她已然形成了“冷酷”的人生观,俗世红尘已无法对她构成吸引力,对她而言,佛门也确实成了她现世唯一的精神归宿,对惜春而言,这或许也是一件幸事。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