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终南山 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

诗歌中的化用其实是一种创作手法,只要用得好,用得巧妙,反而是推陈出新,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宋朝很多的诗人就喜欢化用唐诗名句,让作品更具有诗意,譬如宋朝才子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便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写得也是很有水平,化用前人诗语而不露痕迹,可谓是推陈出新写出了新意。

王安石终南山 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1)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如果你对于诗歌很熟悉的话,相信从第一句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诗分别化用了两位诗人名句,其中的“月黄昏”很显然是出自于林逋的《山园小梅》一诗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可谓是脍炙人口,写出了梅花独有气势,还有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而方惟深直接把这句诗用在这里,也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王安石终南山 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2)

第二句“野店无灯欲闭门。”同样出自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的名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过诗人稍稍改了一下,这种化用其实是很常见,只要用得巧妙,也是可以写出了新意,让作品更具有深度,从而形成一首新的经典,让作品更具有诗情画意。

只要了解了诗人化用的名句,结合起来读开篇的两句就比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客船是在月色黄昏的时候停靠在岸边,一个人独自站在岸边眺望,只见远处的小客户里并无灯光,已经开始在准备关门了。虽然看上去好像很普通,其实诗人不仅抓住了当时的心理变化,同时也把周围的事物描写得很细腻,读来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王安石终南山 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3)

第三四句更是流露出了淡淡的感伤之怀,显然当时诗人很孤独,一个人独自在外漂泊,那份感伤之怀也就呼之欲出,“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将小船系在一岸边的一棵枫树上,树的根部被水冲出了水面,上面的泥土全部被冲走了,那长长的根露出水面,看上去快要枯萎的树枝依旧还留有去年的旧痕迹。可见诗人去年的时候就来过,也是在同一地点停泊,由此诗人很是伤感。

王安石终南山 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4)

方惟深,字子通,号方龟年子,公元1040年生于福建莆田,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而这首《舟下建溪》,正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舟下建溪,也就是舟到达了建溪,位于福建的闽江。这首诗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也是把诗人那份寂寞,还有旅行中的孤独,全部写进了这首诗中,让这首诗字里行间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王安石终南山 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5)

当时的王安石对于这首诗极为喜爱,根据《莆阳文献》记载:“此诗荆公(即王安石)爱之,尝书坐右,后人误入荆公集中。”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得出来,王安石最喜欢这首诗,经常会偶尔吟诵,然而后人还误将这首诗收录在他的文集中,误以为是王安石所作,其实这首诗是方惟深的作品,只不过是后人搞错了而已。

王安石终南山 方惟深这首舟下建溪(6)

​从字面上看的话,这首《舟下建溪》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可是只要了解诗人的创作手法,还有那份细腻的情感,再来读这样的作品,立马能够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还有骨子里的感伤之怀,而且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是写出了新意,化用前人的诗句,也是用得极为巧妙,可谓是不露痕迹,让作品与之结合得非常完美,所以如此经典的一首作品,自然是不容错过,值得我们一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