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1)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

01/《活着》

阅读交流:

在活动的开始,志愿者与营员们围绕“为什么要读书”、“要读什么书”以及“该怎么读”三个问题展开讨论,借此初步让营员们建立正确的阅读认知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2)

随后志愿者介绍了《活着》的作者余华,和同学们一起去洞察他在“段子手”背后的多重身份,并对该部作品的主要情节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整体介绍。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3)

在具体的文本解读层面,志愿者的讲解依据文本但又超越文本,以小专题的形式拓展,通过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同学们对于作品的鉴赏视角,同时又从作品中借鉴作文的写作手法,将阅读和学习结合起来。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4)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5)

志愿者感受:

吴韩林: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曾说“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我想余华的《活着》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尽管读了很多遍,但每次翻开它,总会有新的发现,看到那些在故事叙述背后令我惊喜的东西。这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阅读,又是以不一样的视角去重新打开它——小说之于影视文学的对比,专题的拓展,写作的借鉴……期待小朋友们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力量,也期待自己在后续的交流活动中产生新的认知,在面对如何“活着”抑或是如何“存在”的发问时作出属于我们的回答。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6)

营员感受:

李雨苗:

在这次的交流中,我们纵观余华不一样的人生变化,发现《活着》——这本压抑灰色调的小说,其作者的性格竟还算风趣幽默。

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获得不少文学奖的余华以前是一位牙科医生。他以精致见长,作品大多叙写真实和艰苦,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

我们还观看了有关《活着》的电影视频。死亡和活着本来就是相对的。我们没经历过死亡,自然不会懂得活着的真谛。但我想这本书在一个凄惨的故事背后,正有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既然活着,那就好好活着吧。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7)

钟摆来回摆荡,

旅程永远循环。

——《月亮与六便士》

02/《月亮与六便士》

阅读交流:

在第一次交流中,《月亮与六便士》小组的志愿者用丰富的形式让营员们初步认识了这本书籍,走进了这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8)

志愿者首先用视频吸引了营员们的注意,同时也通过这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营员对本书形成初步认识,为接下来的讲解做好铺垫。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9)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10)

接着志愿者向营员们简单介绍了作者毛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以及主人公原型——梵高,为营员们的后续阅读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识

小山丘活动反思(活着月亮与六便士小组交流记录)(11)

志愿者引导营员们对书中的重点段落进行了赏析,通过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营员能够主观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营员更主动地参与交流,锻炼了营员的思考、表达能力。

志愿者感受:

潘欣芃:

小朋友十分积极配合,作为主讲人的我,也感受到了营员们对阅读的热情。第一次交流中,我带领营员们了解了文章的作者,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主人翁的原型。在文章的细节方面,我们带领同学们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小组的六位志愿者成员在课后也分别和自己对接的营员一起研读文章,扫清阅读障碍。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对初中的同学们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可以能够带同学们读懂、读透这本书,领悟人生的大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