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是会意字吗(浅议中字)

浅是会意字吗(浅议中字)(1)

自成年始及卅之后,随经历渐多,见闻渐广,了悟渐进,便尤为喜欢"度"字。该字倘若静思慢悟,可广泛适之于工作,生活,情感,人际,言谈,行为,思想等诸多方面。

近来发现"中”字与“度”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无论“度”还是"中”,悟到时只是皮毛,能行到才是境界。但观"中"字结构,类口字平分,口可以引申到一个人,一颗心,凡人之心,一半是纷扰尘世物欲横流之诱惑而衍生的贪念,嗔念,痴念,一半是向往君子之道所萌发的诚信、良善、品德的修为。中间一竖,则起到平衡作用,如何平衡?古往今来,因道而异,因人而异,最后又都殊途同归。

统领国人数千年文明的信仰,无非“道”“儒”及随后泊来又不逊于二者的“佛”教。甚至近现代能引导民众,掌控国家机器的主义、思想,皆可以视为对"中"的深邃运用。

道家之“中”注重于气。所以日之升,月之恒,天所覆,地所载,阴阳变化,四时轮回无不因“中”方可彰显。故有:“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命,复命常也......大道不易,大道无常”。道因中而不易,因中而有常。周易八卦图,也是弯曲之“中”而分之,即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意思。老子《道德经》里一语以蔽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气乃阴阳,气就是中和的意思。启示我们:对任何事物,须整体看待,才合乎阴阳,阴阳对冲,才能中气十足,中气十足才能把握全盘,才能道达天地,才能做个大气量的人。老子又云:“心使气曰强”,就是说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或欲望任意为之而不加约束,肯定是不道的。因而“中”是需要养的。老子还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其内在含义就是守护内心的静虚,静虚则能广大深远,一虚一静,也是守中的结果,是故气量莫之能比。及庄子,无论欲扶摇直上九万里,或是愿作泥中自在之龟,无论是牙与舌,刚与柔,无论是无用之树久长,有用之木短寿的无用及有用,皆是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里探寻“中”的真理。

儒学之“中”,当数《中庸》最是了然。“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实《中庸》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而居中,庸就是用。唯有居中方可为随心、随性、随意、随规而用。因而智和愚、贤与昏、恶与善、强与弱等对立之事,除“中”外概莫能分。《大学》有云:“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也”。由什么体现本与末,始于终,先与后?即“中”也。另有:“天子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其所厚者薄,而其薄者厚,未之有也”。由什么体现乱与治,厚与薄?仍是一个“中”字。如此才能区分轻重缓急,不至于本末倒置,所以一个致中和的人,必然是具备智慧和修养,平和淡定,举止旷达,喜怒不形于色的谦谦君子。

佛教的“中”是注重中观,以心的感应领悟。从理论上宣扬的如《中规》里:“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是说万物万事皆因缘合,无自性所以性空,是无所谓有无的圆融通一。另有《般若波罗密心经》,其中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密是到达彼岸的意思,心经即是心径,如何通过智慧的心径到达彼岸?就是:“生清静心,不应住色生心,不住声.色.味.触.法生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家讲究心悟,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诟不净,不缺不满,无智无碍,无恐无挂,天地宇宙莫不妙在其中,因而,当修行之人抵达了中道境界那人自然就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自性,本来清静,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能觉悟到物物皆有自己特定的个性,万物都有自己的世界,这时人心就是宇宙,岂不大心大量?然而,凡人易将自己原有的观念固化作茧自缚,其结果只能僵死困死,这也是人往往不容易战胜自我的症结。但理解领会觉悟之后,便有通透之感,方能居中道而自在,进而格局大,心量广。

行为上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僧尼“合十”了。宇宙大天地,人体小天地,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首先,合者,和也,代表和平、友好、合作、团结,十指合于一处,表示十方力量的凝聚,十指合于心口,意在表达诚心诚意,低头闭目,表示谦卑静心,俗人欲望之心向外攀缘,不能反归自性,没有合掌时,双手摊乱,什么都想抓,抓名抓利抓权贵美色,就是“贪”,手要伤人坏物行苟且事,就是“嗔”,进一步伤人坏物行苟且事,就是“痴”。掌心内合代表背尘合觉,因为合住的是悟道之心,是居中之志,而手背外则是纷扰尘世了。合十最直接的解释就是修十种智慧: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方便、慧、愿、力、智等。左手主静,代表“自觉”“愿”,右手多动,代表“觉他”“行”,合二为一,方是行者,这与正己善念,正人善行意思一致。总之,左右合十于中位,就是从容中道,不落两边,不住断常,不著空有。这个动作可以想象成人身如盘,掌如莲花,一心向善,清静自在。

关于历史政权的“中”,素来就有半本论语治天下之说。但封建社会,皇权高度集中,他们汲取了部分人治的精髓,虽初发时蛊惑人心,许以空头支票,一旦龙椅在坐,自己就高高在上,却置民众于水火之中,完全两个极端。有史为鉴,但凡行中庸大治的政权,必有片段性盛世出现,反之,翻云覆雨朝代更迭终不久长。所以对于政治历史,近看都是问号,远看都是感叹号,正常而极又正常的事情。从三民主义到共和国成立,随着领袖的觉悟,民众的觉醒,日臻成熟。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融会贯通,是将“中”发挥最出色的,像共和国历史上所反对的“右倾机会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左派”“右派”等,目的也是要“中”的,这个“中”就是毛泽东思想,因为伟人的思想是在“自觉”的前提下的“为人民服务”。所以尽管当时国力积贫积弱,仍政治清明,堪称盛世。当然,历史只会向前发展,有坎坷曲折不足为奇,只要领袖和人民都居中守正,则我们必将成为真正的“中”国了。

国学精粹,博大精深,以一己之见,譬如沧海一粟,微细如尘。有道是道不远人,就在心中!但愿没能玷污先贤圣人留下的文化瑰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