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挖出的青铜神兽有哪一些(三星堆神树西汉铜镜)
今年考古、博物馆屡屡成为热搜关键词。听说故宫五一假期的门票早早就售罄了。
其实,在「西瓜视频」上就能看遍各地重点馆藏,还有馆长亲自下场解说展品。
今天,我们打算带大家逛逛西瓜上的博物馆。
1 三星堆博物馆——一号青铜神树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里有一株3000多岁的神树——“一号青铜神树”。这是现存青铜文物中形体最大的一件。
这棵“神树”通高接近4米,顶部缺失。专家说,完整的神树可能要接近5米。
古人怎么铸造出这么高大的神树呢?
央视《国宝档案》的主持人任志宏介绍说,它是分段铸造法做成的,通体由底座、树、龙三部分组成。
神树不仅身材高大,细节也十分精致,树干上层次丰富,每一层枝叶中都伸出一条柔和的枝桠,还有镂空的花纹、花蕾。
而花蕾上站立着九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则代表着太阳的精魂。任志宏说,古蜀文明和世界其他古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玛雅文明有相似之处,即对太阳神的崇拜。
这一株被发现的位置,恰好是古代人认为天地之中心的成都平原,是一株通灵、通神、通天的的神树。
2 中国丝绸博物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逛完鸭子河畔的三星堆博物馆,我们再随浙江大学考古学博士“和水星逛博物馆”来到中国丝绸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与西湖相隔不远,处于江南园林、小桥流水之中,闹中取静,十分有格调。
“和水星逛博物馆”带来的是中国丝绸博物馆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别小看这块布片,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揭开被称为“东方庞贝”的西域国度精绝国古城之谜的关键。
《史记》中记录精绝国古城的仅有寥寥数语,我们只知道它位于丝绸之路要塞,有三千国民,似乎一夜之间被黄沙掩埋。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被考古发现,让人们更加确信这个繁荣的国度曾经存在过。这是绣在精绝国国王护肘上的一句话,意思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连成一条线之时,是最有利于中国的天象。
这件藏品的原品保存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杭州这一件是复原品。中国丝绸博物馆先复原出古代编织机器,再用汉代蜀锦工艺,将五种颜色一万多根丝线排列组合,编织出一模一样的精美文字和图案。
“和水星逛博物馆”在视频中还使用了实物加特效,我们甚至能看到比在现场更清晰的细节。
3 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东坡肉石和毛公鼎在西瓜上逛博物馆,也能逛到海峡对岸去。
很多人熟悉北京故宫博物馆,但对与它齐名、被称为台湾八景之一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却有些陌生。
我们可以从“日站君”的视频中一饱眼福。
台北故宫博物馆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台湾省规模最大的博物馆。它面积不足故宫的1/4,却拥有70万件珍藏,都是来自紫禁城、避暑山庄、颐和园、国子监等皇家园林。还有一部分日本战后归还的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器物展品每年轮换一次,字画三个月轮换一次,“日站君”算了算,全部展完,需要11年。
但有三件镇馆之宝是永不更换的。它们就是被称作“一锅一菜一块肉”的翠玉白菜、东坡肉石和毛公鼎。
“日站君”在视频中第一件详细展示的是毛公鼎。它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内有接近500字铭文。1843年,毛公鼎由一名陕西村民发现,几经转手,在民国时期险些流落到英国。
第二件即令人垂涎欲滴的东坡肉石,在“日站君”的视频中,东坡肉石机理明显,甚至连猪皮上的毛孔都清晰可见。
“日站君”说,东坡肉石原来是一块天然石头,未经雕琢,大自然造物才真正是鬼斧神工。
最后在视频中出现的,是高超雕刻技巧的翠玉白菜,和真白菜一模一样。
如果不是视频放大,或许有些人还会漏掉白菜上爬着的螽斯和蝗虫,它们在《诗经》中代表着多子多福。
4 清华大学艺术馆——鸟虫篆铭彩绘镜清华大学艺术馆最近举办了一场关于古代铜镜的主题展览——《万物毕照 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与艺术大展》。
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专门拍摄了一支视频,介绍了一面有故事的铜镜,它就是西汉时期早期的鸟虫篆铭彩绘镜。
这面铜镜清晰展示了两千年前古人铸造铜镜的雕刻工艺,有汉代车、人物,细致、精微、栩栩如生。
在古代,铜镜是一种日常器物,也由于它能“观照”的特性,古人赋予它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这一面西汉铜镜上的铭文,第一句是“监察美恶,无私亲兮”,意思就是铜镜可以照人的美丑,也可以监察内心善恶。
杜鹏飞说,这是为什么古代衙门大堂上都有明镜高悬几个大字。
视频中,我们还能欣赏到另外五面珍贵的中国铭文铜镜,它们诞生于从西汉到东汉的中原大一统,逐渐形成了独立国家概念的时期。
5 河南地质博物馆——“中华贝贝”恐龙化石
在西瓜上的博物馆只能看文物吗?
还能看更久远的东西,比如现存于河南地质博物馆的“中华贝贝”,它是86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
这是一个刚刚破壳的小窃蛋龙宝宝。在三个排列整齐的长形恐龙蛋上方,一个清晰的断尾小恐龙胚胎骨骼,蜷缩着身子,躺在蛋窝里。
讲解员细致地介绍了中华贝贝出土后的命运。
1993年,它在河南省西峡县阳城乡赵营村的山坡上被人发现。被发现后不久便流落到美国。
1996年,中华贝贝被报道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它最初的名字“路易贝贝”就来自为这窝恐龙蛋拍照的摄影师——路易·皮斯霍斯。
直到2013年12月19日,中华贝贝才结束长达18年之久的漂泊,回到家乡,被捐赠给河南地质博物馆。
我们随着近距离的视频镜头,目光贴着凹凸不平、骨骼嶙峋的化石表面,似乎也能了解恐龙从蛋壳钻出前是如何发育的。
中华贝贝是已知最大、最完整的恐龙胚胎化石,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在西瓜视频上,你还能看到内蒙古博物馆展出的“契丹墓出土的美女壁画”、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的“印象派大师真迹展览”、大英博物馆的“康侯簋”……
博物馆就像「时光机」,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如果没时间走去博物馆的逛逛,不如打开西瓜看看那些「视频里的博物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