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都是当代史吗(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1917年,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后来,这个命题成为了一句流传范围非常广、影响力相当大的名言。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已经知道了,这个命题就是“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都是当代史吗(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1)

可是,很多人(多半是叶公好龙者)对这句话是一知半解。往往把这句话挂嘴边的人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并且不少人在引用这句话的过程中刻意隐去了一个“真”字。当然,少一个“真”字并不影响这句话的本意,但是却能反映引用者的态度是否恳切。

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呢?

囫囵吞枣的人把这句话理解成了“历史都是在不断重复的”,以致于又深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而不能自拔了。

实际上,克罗齐这句话的重点是强调历史的“现代性”,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在国内,对于克罗齐这句话的阐述,无人能出朱光潜先生其右。1947年1月,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在《克罗齐的历史学》一文曾对克罗齐的这一命题做了如下阐发:“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和现实的心灵生活打成一片。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所以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

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概括来讲就是,“过去只有和当前的视域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而这才是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的本意。

历史都是当代史吗(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2)

在国外,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詹姆斯·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和克罗齐的名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我们认为的真理,不过是人类可理解的共识,往往与真相无关”。

虽然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相比之下,詹姆斯·马奇的这句话要比克罗齐的名言容易理解得多。所以,不妨用詹姆斯·马奇的这句话来解释克罗齐的名言。

在詹姆斯·马奇看来,真理不过是人类可理解的共识。也就是说,我们对真理的理解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与克罗齐“着重历史的现时性、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是一样的。

总之,克罗齐并不认为“历史都是在不断重复的”,它的命题强调的是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换言之,历史之于现实的意义就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历史必须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和现实的心灵生活打成一片”。

历史都是当代史吗(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3)

当然,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一位皇帝认识到了这一点,看到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这位皇帝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他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李世民作为一位封建皇帝,尚且能够看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你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又怎能固执、主观、片面的认为“历史都是在不断重复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