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

光阴荏苒,永元三年(公元91年)十月,十四岁的和帝刘肇要西去长安祭祀汉家陵园,让朝中的“摄政王”窦宪与他在长安相会。窦宪前来“迎驾”时,尚书下面一些趋炎附势的官员竟然向窦宪叩拜,伏身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幸好尚书韩棱正色说道:“同上面的人交往,不可谄媚;同下面的人交往,不可轻慢。与人相交,在礼仪上应不卑不亢,哪有人臣被称为万岁的制度!”这才阻止了这次荒唐的闹剧。

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1)

这次闹剧对刘肇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14岁的他萌生出强烈的参政欲望。

而要想参政,必须夺权,而夺权必须培养自己的“亲信”。朝中虽然也不乏袁安、任隗这样的正义之士,但更多的是趋炎附势之辈,如果在朝中“赤裸裸”地寻找自己的亲信,弄不好就会打草惊蛇,弄不好会阴沟里翻船,弄不好会死无葬身之地。对此,年少却充满智慧的刘肇决定就地取材,选的亲信居然是宦官郑众。

郑众不但是个宦官,而且是个有残疾的宦官,据说在入宫时受到了非人的折磨,能保全一条性命下来已经是奇迹了。

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2)

刘肇选择这个残疾人做“挡箭牌”,一是可以避人耳目,二是因为郑众不是一般的人。如果说残疾是他最大的缺点,那么品德就是他最大的优点。他忠于朝廷忠于汉室,就是不忠于窦氏集团。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刘肇向郑众投去“爱的橄榄枝”时,郑众很快便成了他的“内线”。

有了“内线”郑众的支持和帮助,刘肇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窦太后和窦宪等人的最新动态,这为他实现梦想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3)

初试牛刀取得不错效果后,刘肇本着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原则,继续他的“亲信”寻找之旅。很快,他把目标瞄准在了自己的异母哥哥、前废太子清河王刘庆身上,结果两人就像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两人很快达成了生死同盟,六个字:同患难,共进退。

在找到两个好帮手的同时,刘肇再接再厉,很快把目标瞄准在另一位“奇人异士”身上,这个人的名字叫丁鸿。

丁鸿属于官二代,他的父亲丁綝在王莽末年担任颍阳县尉。丁綝死后,按规定丁鸿应世袭受封,但他却上疏朝廷,希望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然而,朝廷没有批准他的“善心”。但丁鸿是个说一不二之人,埋葬完父亲后,丁鸿把孝服往庐墓一挂,来了个“留信而别”,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谨自放弃袭爵,到外寻求良医。如果病治不好,死在沟壑算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丁鸿逃封”的由来。

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4)

再后来,丁鸿逃封东海,遇到了莫逆之交的老同学鲍骏。丁鸿觉得自己这样落拓,没脸见老同学,于是来了个“相见不相识”。但鲍骏却不来这一套,他挽住丁鸿来了个“笑问客从何处来”。寒暄过后,鲍骏道:“从前伯夷、吴季札处在乱世,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春秋》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可说是聪明吗?”

丁鸿很受感动,流泪叹息,于是返回国都,开门教授学徒。

此时,鲍骏也上疏朝廷,称丁鸿经学学得很好,于是丁鸿慢慢受到朝廷的注意。

公元68年,汉章帝刘炟召见丁鸿,丁鸿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面试中讲述《文侯之命》,被刘炟惊呼为神人,很快就封他为侍中,公元71年,兼任射声校尉,公元84年,被提拔为少府。

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5)

丁鸿在十六年的仕途生涯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演讲。他每进行一次演讲,就会得到一大批粉丝,结果这些追星族便成了他的门客,到最后,丁鸿的门客达到数千人,成了无党人士中的“大哥大”。

公元92年,袁安病逝。临死前,袁安在发出“但悲不见窦氏灭”的感慨同时,对丁鸿寄予了“厚望”,极力推荐丁鸿继任司徒一职。然而,窦太后并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正是因为袁安的“临终一推”,丁鸿引起了汉和帝刘肇注意。于是,刘肇马上写了一封“求爱信”,通过“红娘”郑众传给丁鸿,信中是一首猜字的打油诗:

天鹅高飞鸟不随,良人成双缺一点。

我心与你紧相随,您若无心我心碎。

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6)

丁鸿看了,回了这样一句猜字的话:千里(重)姻缘一线牵。

接到回信,刘肇大喜,马上“强硬”了一回,不经过窦太后的旨意,就直接封丁鸿为太尉,掌管京城南北宫禁军。

原来,刘肇四句打油诗的意思是:我很想你(“入伙”这两个太露骨的字没有说出口)。而丁鸿回信的重点是个“重”字,意思很明确:一是说皇帝太“言重”了,他承受不起。二是“重”通“中”,暗含“中意”“愿意”的意思。

两人一拍即合,人小鬼大的刘肇拉拢了残疾人郑众、大小孩刘庆、书生丁鸿三个帮手组成了四人组。

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傀儡皇帝写一首打油诗给此大臣)(7)

就是这个极为不起眼的四人组却成了不可一世的窦氏集团的掘墓人。永元四年(公元92年)夏,刘肇在北宫组建了指挥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政变”,杀死了以窦宪为首的窦氏集团,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