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墓博物馆2023开放时间(这么热的夏天我却在洛阳古墓博物馆里冒冷汗)
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机场路45号,说的直白点就在洛阳的邙山上。都说“生居苏杭,死葬北邙”,邙山之上的古墓葬多达数十万,数量之多“几无卧牛之地”。所以在邙山之上建古墓博物馆可以说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可能是感觉这个名字“阴气太重”,没有什么文化感,所以现在的洛阳古墓博物馆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听起来瞬间就高大上了,但是一下子个性就没了,能叫“艺术”的可以有很多,但够的上叫“古墓博物馆”的可没几个。
通往洛阳古墓博物馆的路比较曲折,一度怀疑导航出了问题,七扭八拐的还都是村中小路,到门口的时候想拍个博物馆的“证件照”,却被门前停的车挡的严严实实,索性就放弃了。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邙山可是古代的“八宝山”,国务院在洛阳古墓博物馆门前立的国宝碑,证明了对洛阳邙山古墓群的肯定。
先上个平面图,博物馆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历代典型墓葬(主要是地下墓葬陈列馆)、景陵、壁画馆。壁画馆很有必要单独写一下,所以在这里一块儿探索一下历代典型墓葬和景陵。
博物馆地面建筑整体为一组仿汉建筑,进去后,第一道们便是太虚殿,太虚者,天地玄奥之境,人们生前死后向往的仙居之地。
过了太虚殿便是“玄堂”,“玄堂”其实就是地下墓葬群的入口建筑,由此进入异度空间,探索比盗墓笔记里更加真实刺激的古墓,开启一个不一样的地下世界。
从“玄堂”东边的地下通道,直接进入地下展区,地下展区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回”型建筑群,分为两汉展区、魏晋展区、唐宋展区和壁画展区四部分。每个展区都以甬道相连,中间有相对的解说空间。
进去地下空间后,气温骤降,虽然是大夏天,外面的气温达到了三十七八度,但是地下依然是凉嗖嗖的,着实是避暑的好去处,不过要在这里避暑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个是东汉的成氏家族墓,家族墓里面不只葬有一人,往往都是父子兄弟并葬,就算是客死他乡,也必须要归葬到家族墓地。只是这个墓葬发现于洛阳的唐寺门,为了修建古墓博物馆搬迁到了这里,离开了他们世代守候的家族墓地。
古代的棺材,用于直接装殓死者的葬具,这个现代农村还在用也不稀奇,一般都比死者要大,只是摆在面前的有几个非常的小,是古人用来迁葬起坟或者盛放骨灰用的。
北魏的石棺床,带有栏板,最有特色的是上面雕刻有各种形状的图案,龙头长须、兽嘴怒张、仙人摇扇。
东汉的夫妻合葬墓,而且还是一夫三妻合葬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嫁习俗和丧葬习俗,正中间雕的那个龙柱,在灯光的打照下,让我感觉背后凉嗖嗖的。
西汉的空心画像砖墓,这座墓的最大特色就是用了三十二块形体巨大的空心砖拼装成的,砖面上主要刻的都是鸟兽。
西汉的画像石墓同样是夫妻墓,不同的是夫妻异穴中间隔了一堵墙,俗称“隔山葬”。其建筑构石上很多刻有画像,这种画像石在汉墓中出现的比较集中。
走过两汉墓,通过一个开放的空间就是魏晋墓,空间当中有比较多的知识讲解,走进空间的时候也暂时可以缓解一下压抑的状态。
西晋墓的主人大体是女性,此墓当中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打进来的红光,让人心生闷寂。
西晋的裴祗墓,墓主人是大司农,之所以能知道其身份,归功于墓里出土了一件隶书所刻的墓志铭。出土的地点竟然是周公庙,看来洛阳真的是没有闲土。
曹魏正始八年墓,是洛阳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有确切纪年的曹魏时期墓葬,其铭文就刻在出土的铁帷帐构上。
北魏时期的两座元姓墓,里面“住”的都是北魏王族,出土有陶俑仪仗,墓志和石棺。不过他们都处在动荡的年代,墓葬形制并不是很高。
走到一半又一个空间,通往唐宋展厅,顺便吐槽一下解说的文字,可能是地下潮湿的原因,框里面的写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褶皱,看上去有点“山寨”。
唐李嗣本墓是天井壁龛式墓,壁龛里面有骆驼有马,虽然不是唐三彩,但是有非常明显的唐朝色彩。
唐安菩夫妇墓是一个土洞墓,墓主人按现在的国土疆域来说是一个中亚人,当时属于我大唐的西域。墓里出土了比较典型的唐三彩,还有当时和西方交流的见证古罗马金币。
北宋的宋四郎墓,也是我认为古墓博物馆中最耐看的墓葬,铭砖不但记录了墓主人的名字和下葬年月,也记录有砌墓人和画墓人。墓中所刻的年号和历史是有出入的。墓室的结构为八角形仿木结构,精髓就在墙上的壁画,在墓葬里刻画出了一家人坐在一块其乐融融,幸福的样子,让人瞬间把生死置之度外。
北宋画像砖墓同样是仿木结构的墓室,这种仿木结构可能是在向生前的住所看齐,只是木质结构放在地下很快就会腐烂,所以石质是地下最好的选择。墓里有很多画像砖,其中有当时比较流行的牡丹图案。而夫妇饮酒而坐的画面很生活。
同样北宋墓葬,这个壁画墓与上面的墓葬形制是一样的,比较精彩的就是当中的这幅壁画:“妇人启门图”,女子从门中探出,半遮半掩,寓意门后别有洞天。
这座金代的墓葬并不是发现于洛阳,而是焦作,墓中的重点在墙上的线刻画像,刻画的有家居生活和孝子故事等。雕刻的技法则为阴线刻和减地加线刻。
这座北宋墓则是很直接的放了一个陶棺,棺床上方刻有牡丹图案,从武则天后牡丹在洛阳地区流行开来,一直延续至今。而棺床下方刻有石门石窗,仿佛墓主人随时可能破门而出,想到这里心里突然有点紧张,赶紧离开了这座墓室。
两汉、魏晋和唐宋都是洛阳比较辉煌的时代,所以墓葬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地下甬道相连接,以置身墓中的视野来观看整个墓葬,真的是身临其境的刺激,当然最可怕的还是那诡异的色彩光。最后一个展厅是壁画展厅,只不过有好几个都写着避光保护,没有对外开放,挑两个简单讲述一下。
王莽时期的天象图壁画墓,描绘的是日月星辰和天界图一类的东西,仔细看了一下,发现王莽时期的东西就是比较异类,压根就没看懂,真是肤浅了。
东汉出行图壁画墓,壁画保存相对比较完好,描绘的是墓主车骑出行的情景,出行队伍非常庞大,有九乘安车,七十多人,五十多匹马,而且基本上都还保留着彩色,是汉墓壁画中当之无愧的佳作。虽然不知道墓主人是何许人也,但光从这出行的阵势上就可以看出,墓主人绝对是个上层阶级。
从地下展馆出来,伴随着上升的温度,突然就阳光了很多,那种压抑感瞬间就解除了。
在洛阳古墓博物馆的西院还有一座雄伟壮观的景陵,是一座正儿八经的帝王陵,埋葬的是北魏宣武帝元恪。它是建国以来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目前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
景陵封土呈圆形,就算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也异常高大。地宫置于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构成。
接近墓室的墓门口有两个北魏武士进行把守,他们应该是宣武帝的近卫兵。表情肃穆庄严之中带有几分狰狞,一看就非常忠于职守。可惜的是依然没有吓退盗墓者前进的脚步。
景陵曾经多次被盗,地宫基本上已经被盗墓者搬空,现在能看的就是偌大的空间里陈列着一具黑棺,蓝色的底光从下往上打来,那种惊悚感突然就让人想到了鬼吹灯中的情景,回望一下整个地宫中就自己一个人,冷汗都冒了出来。
洛阳的邙山之上曾经上演过无数次的盗墓笔记,还因为盗墓专门发明了以洛阳命名的“洛阳铲”,可以说是盗墓者和造墓者博弈的主战场。只是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在墓葬中的体现为我们还原了他们生前的景象,让我们得以窥探到先人的生活状况。
洛阳山陕会馆,你真的看懂了吗?
晚上去洛邑古城,赴一场金元洛阳城的繁华盛宴
宜阳福昌阁,洛阳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