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思睡眠图(聚焦健康生活方式)
近日,慕思(首发)过会,IPO募集资金拟投入华东健康寝具生产线建设、数字化营销项目、健康睡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项目。目前在慕思4.0数字化工厂中,一条生产线能产出三四百个型号的床垫,从材料供应到成品销售都可记录溯源。在“睡眠经济”这一消费概念下,慕思持续专注探索国人健康睡眠问题。
有专家提出,健康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作为睡眠产品制造企业,慕思一直努力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健康睡眠解决方案提供商。慕思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姚吉庆曾称,“数字化、智能制造不是企业发展的可选项,而是必备项。”基于这一大方向,慕思专注健康睡眠研究,积极寻求转型,以智能制造赋能健康睡眠,同时不断提升制造水平解决产业难题,激活“睡眠经济”市场新空间。
图/企业供图
持续专注睡眠研究,科学分析大众睡眠状态
从2004年品牌创立至今,慕思一直致力于人体健康睡眠研究。2013年开始,慕思连续发布睡眠白皮书,关注不同人群的睡眠情况,从科学角度分析大众睡眠状态。
今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联合慕思共同推出《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这是慕思连续第10年参与睡眠白皮书调研发布。白皮书收集了1.1万国人的睡眠数据,聚焦不同圈层人群的睡眠问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国人的睡眠图景。如“家庭主妇睡眠时长在6小时以下比率高达33%”“约70%的互联网从业者因为担心职业前景而睡不好”“60%以上的防疫人员睡眠少于7小时”“超过10%的网约车司机3点后才入睡”。一系列数字让大众对睡眠有了更多了解和认知。
慕思还打造了与睡眠深度相关的品牌IP活动,例如,3·21世界睡眠日系列活动、8·18全球睡眠文化之旅等,让国民了解睡眠重要性,推动全民健康睡眠生活方式的养成。慕思集团副董事长、总裁姚吉庆表示,“睡眠这件事,往小了说,背后是和每个人身心零距离接触的睡眠产品、睡眠产业。往大了说,透过它又可见社会发展、消费演进,关系国民健康与幸福。”
智造赋能睡眠,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表明,2021年,中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成年人的失眠率高达38.2%。在“一夜难眠”背景下,“睡眠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慕思持续对产品进行升级。自其创立以来,就提出了“量身定制健康睡眠系统”的商业模式,依托三大研发基地,将人体工程学、睡眠环境学、智能化技术融入产品设计中,通过软件、硬件不断升级,先后发布第一到第七代健康睡眠系统。
其中,第七代为T10智能床垫,据了解,T10包含了31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专利,具备“深度睡眠自适应”系统,可随身体变化提供自动适应检测。5D智能分区调节功能,随身而变,自动感知人体体型,即时调节软硬度,两分钟内可调节到最合适睡感。此外,还能自定义软硬调节,如适配软硬度不满意,可手动进行调节,实现保护人体脊椎。
慕思在招股书中提到,此次IPO募集资金拟投入华东健康寝具生产线建设、数字化营销项目、健康睡眠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项目。据了解,未来慕思将持续深耕睡眠产业,以智能制造赋能健康睡眠,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提升制造水平,解决产业难题
不断推进健康智慧睡眠,依赖于慕思的先进制造水平。2015年,慕思斥巨资按照德国工业4.0的标准进行数字化工厂建设。在这个数字化工厂中,高科技无处不在。大屏幕左边是各类设备布局,右边是生产线上的喷胶机、包装机实时进度……不用挪步,就能掌握全车间所有生产动态。同时,工厂利用数字化手段,率先实现了量身定制的“柔性化生产”,把整个床垫变成一个个部件,部件生产出来再进行组装,兼顾批量生产与定制生产,实现了“一床一定制”的超级柔性化生产水平,解决了个性化定制的难题。
据介绍,智能工厂带来了产业组织方式的根本改变,基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淘汰了传统制造业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生产模式,用数字化、自动化、模型化和集成化的先进手段解决了此前掣肘制造业发展的供应链管理、生产管控、资产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环保等问题。
目前,慕思拥有有效专利729项。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市场领先产品。慕思还建设测试技术服务中心,并于2015年获得CNAS认可证书,在行业内较早成立具有自主质检能力的实验室,也是行内为数不多获得此项认证的企业。目前在东莞生产基地已配备各类先进生产检测及实验设备350台左右。
“数字化、智能制造不是企业发展的可选项,而是必备项。”姚庆吉称,慕思将始终坚持走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之路,他同时提到,今后慕思将通过持续做好睡眠研究和产品升级,用企业的共生力、创新力、数字化力形成“冠军势能”,进一步打造全球高端健康睡眠的产业新链路。
文/张洁
编辑 王琳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