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以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更是一次思想的争鸣,一些哲学思想的大碰撞。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呢?

首先我们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去看,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约在同一时期,古印度和古希腊片区,也迸发出了智慧的光芒,古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苏格拉底、帕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咖。这么多大咖的出现,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新文化、新思想。很显然,这就是一个文明大爆发的时代。

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1)

有学者给这段时期起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轴心时代!

当时可是没有网络的,所以他们肯定不是约好了一起出道的,而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闲得!

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2)

优秀是一种习惯

为什么他们就能“闲”出一个轴心时代呢?这就要从人们生存的根本开始说了,人们为了生存创造了农耕这项技能,在此之前,人类的劳动力基本都被占用了,产的粮食却不多,想要解决温饱,根本没有空余的时间干别的。

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3)

但是到了公元前七八百年左右,东西方都进入了一个铁器普及的时代,因此出现了各种铁质的农具,生产力一下子就上去了。

劳动力减少了,这样就有很多人闲了下来。不愁吃不愁喝那不就想着干点别的嘛,于是,他们开始琢磨起了各种思想。换句话说,轴心时代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产生的。

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4)

再看下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周王朝建立之后,实行了分封制,把地盘瓜分成了好多个,赏赐给各个诸侯,问题也就因此出现了,周天子并不去种地,但他也要吃饭不是?所以周天子在各封地设立了公地,老百姓不只要种自己的地,还要去种公地,然后上交给周天子。但是有了铁器之后,诸侯们大肆开荒,老百姓们开垦私地,之后就不怎么顾得上公地了。

周礼就是西周社会的法律,到了春秋末期,它的三个最重要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和井田制,出现了大问题。

宗法制将人群按婚姻和血缘关系,划分成了等级,规定了大宗无可挑战的尊崇地位,小宗只能逐代降格,沦为社会的下一个阶层,成为拱卫大宗统治的政治力量。

这种制度有一个先天缺陷,即随着年代的发展,大宗与庞大的小宗之间,血缘关系越来越淡,久而久之,相互之间的拱卫关系,就演变成了赤裸裸的抵抗!由此,分封制名存实亡,分封变成了分家。

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5)

春秋末期的时候,西周建立的礼制社会秩序崩塌了,它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不相适应,并且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这也正好给那些闲下来的人有了改革思想的方向。

事实上,春秋末期没有哪个诸侯国还老老实实地认为,自己是替周天子打理封地,而是理直气壮地将诸侯国的产权人,篡改成了自己的私产。诸侯国与周王室如此,诸侯国之间更是如此,以前是兄弟,若干代之后就是你死我活的仇敌。

周王室的衰弱,导致王室几乎靠施舍生活,内部仅剩的一点地产,还被贵族大肆兼并,井田制也彻底破产。

也就是说,春秋末年遭遇的是,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到社会秩序,全方位的崩塌,它带来了人与人、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挑战和重建。这种历史环境,几千年唯一一次。

那百家争鸣,争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百家争鸣争的是对社会问题的诊断,以及如何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要解决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冲突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也是一场实打实的利益之争,儒家有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完美的概括了百家思想的本质。诸子百家的最终服务对象,说白了还是统治者。

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6)

诸子百家那就真的不只是百家了,有很多都沉没在了历史的舞台上。而道家几乎是所有学术的源头,道家学说探究事物的本源,万物规则,百家争鸣时期的道家可不是汉代的道教,道家学说是知识学派。

历史学家对百家争鸣的评价(百家争鸣昙花一现)(7)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等。在百家争鸣之前,中国的思想界接近于一张白纸,人们可以自由地接纳任何一种思想学说的洗礼。这种意识领域的自由空间,是百家争鸣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百家争鸣使得人们由蒙昧到真正的人性的第一次大解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