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天行健行草书法作品欣赏(王治强硬笔行草书法集手读序)

秦岭(天津)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此乃唐人孙过庭《书谱》中的名句。当规矩和标准悬置于书家笔端和精神之巅,书写必有法度,执笔当为方家。

硬笔天行健行草书法作品欣赏(王治强硬笔行草书法集手读序)(1)

在我看来,陇上天水书家王治强先生的硬笔行草书法,自成书中经纬,堪为别样胜景,可谓“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就理念、向度和追求而言,可概括为十个字:法古,守律,笃真,崇美,谋变。披览其硬笔行草书法集《手读》中的27件作品,一篇一章,无不赓续书道渊源;一行一节,无不彰显书脉精魂;一句一字,无不参透书情烟云。通篇端详,煌煌然云蒸霞蔚;择段细究,凛凛然江河汪洋;逐字品鉴,酽酽然芳醇盈帘。无论笔法、字法和章法,温婉处青莲映月,磅礴处龙蛇共舞,遒劲处铁划银钩。唐人张怀瓘有言:“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王治强的书法,可回溯时空,堪当此谓也!

眼到手达,手至心归,手随眼读,是为王治强之“手读”也。今番我“读”《手读》,极目处,纵然逐页层林尽染,每幅驿路梨花,却是“读”王治强的悬腕之“手”了。

硬笔天行健行草书法作品欣赏(王治强硬笔行草书法集手读序)(2)

放眼当下书坛,可谓风云际会,纷攘莫辩,鱼龙混杂,各种大小书展如过江之鲫,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势,可王治强既不拘泥,也不盲从;既不刻意,亦不追风。他偏居古城一隅,以笔作犁,即便目中有田园,耳廓揽风雨,亦不事张扬,无意取悦,如躬耕自乐的隐者。东汉蔡邕曰:“书肇于自然。”王治强把笔行纸墨的万般幽深之理,悄然蛰伏于杳冥之间,讲求的是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云鹤游天,于是乎,起笔有别于浮华,落墨迥异于俗世,书写区分于应景。宋人朱文长曰:“手与神运,艺从心得。”从审美角度看王治强的书法作品,其筋骨觅踪见形,抓铁有痕,千钧飞腕,体现了张弛有度的力量美;其线条沉稳畅晓,峰回路转,起伏有致,彰显了一波三折的节奏美;其运势纵横捭阖,尽兴自然,高山流水,凸现了山鸣谷应的韵律美;其构架琼楼玉宇,珠圆玉润,天工巧夺,昭示了浑然天成的立体美。王治强的书法之妙,妙在此“四美”矣!

硬笔天行健行草书法作品欣赏(王治强硬笔行草书法集手读序)(3)

天水乃羲皇故里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书家巍巍,代际有传,好书者众,但王治强显然是书家中的异数。生于1940年的王治强,1964年毕业于原甘肃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曾在原天水第一师范等多所学校躬行传道授业解惑之善业,执鞭三尺讲坛之余,潜心于书法的研习与实践。王治强在《手读》的后记中曰:“我从事课堂教学四十余年,与黑白二墨共伍,渐喜翰墨,尤仿效先贤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似有所悟,退休至今二十余年,不分晨昏寒暑,每日必开卷释惑,临池习书……”也许是数学的严谨、铁律为他的书法之舟提供了别样的船票,抑或是为师的天职、笃信为他的创作理念注入了明确的标向,当年天水的莘莘学子,无不为王治强俊逸洒脱、玲珑碧透的一手行草板书折服地五体投地,多有模者、仿者、随者。西汉学人司马迁谓天水先辈李广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王治强的书法,至今仍然是当年学子记忆中的空谷回响。

硬笔天行健行草书法作品欣赏(王治强硬笔行草书法集手读序)(4)

西汉赋家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手读》中的书法作品,多全录或摘录自《心经》《金刚经》《道德经》《逍遥游》《岳阳楼记》《兰亭序集》《赤壁赋》《短歌行》《朱子治家格言》《琵琶行》等古典宏文诗篇,可谓言出天地,笔谒先贤,墨开风云。书写与明志相得益彰,字句与修身共音和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王治强融书法于文法,驭书道于文道,宁静致远,大音希声,此乃为书之真境界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王治强的书法,便是这一树之高,浓荫匝地,日丽风和。

2022年1月22日于天津观海庐

(秦岭,天水籍天津作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