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高危儿诊断的基本标准(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脑瘫高危儿诊断的基本标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脑瘫高危儿诊断的基本标准(婴儿脑瘫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脑瘫高危儿诊断的基本标准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综合征。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前因素,包括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妊娠期外伤、多胎妊娠等;二是产时因素,主要是早产、难产;三是产后因素,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失血、感染等原因引起的新生儿休克、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等,还有遗传因素。在这些病因中早产、低出生体重是最主要的脑瘫致病因素,且孕期越短,出生体重越低,脑瘫患病率越高。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其实很明显,只要家长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脑瘫的蛛丝马迹。在新生儿期,患儿表现出对周围一切都没有兴趣,反应性很差,动作明显减少,就连吸吮能力都很差,经常出现呛奶。如果请医生检查,还会发现觅食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减弱,或根本不出现。到了婴儿期,孩子出现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等表现,如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竖立抱起时双腿伸直内收、两腿交叉呈剪刀状、上肢肘腕关节屈曲及手经常握拳而拇指内收。主动运动少,5个月后仍不能主动伸手抓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总用一只手去抓取。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许多行为能力,如有异常很容易被发现。患儿肢体运动障碍,不会走路或走路姿势异常,如脚尖着地、剪刀步态、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运动不灵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总用一只手去拿东西;出现智力落后、语言发育落后或语言障碍,或有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出现认知和行为异常,表现为兴奋多动或孤独脆弱等。有的脑瘫患儿出现手足徐动、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及强直、震颤等。

脑瘫在婴儿期的表现是不明显的,很多家长都不能发现。特别是孩子出生后的6个月内,因为孩子还小,有些哭闹什么的,好多家长都认为很正常。

但是,有些却是脑瘫的前期表现,如果不加干预,后期脑瘫的症状明显,就不容易做治疗了。那么,婴儿脑瘫的表现有哪些呢?现具体介绍如下: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3、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4、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5、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6、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7、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8、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9、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10、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1、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12、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了解婴儿脑瘫的早期表现,可以帮助家长及早的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从而进行一些干预措施。如果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判断自己孩子的脑瘫表现,可以到医院咨询专家医生。另外,刚出生的孩子体质较弱,家长应经常带孩子做健康检查,而不一定是专门为了确定是不是得了脑瘫才做检查。

分享是一种美德,我相信您是懂得分享的人

欢迎关注蓓蕾脑瘫救助基金平台微信公众号

更多康复训练的方法在这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