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的一封家书(每周一封家书)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金丹丹 通讯员 钱君婷

“孩子的班主任很有想法!从去年十月开始,每周给我们家长写一封‘家书’,很细致,很有心!她对孩子很好,前几天有小朋友在心愿存折里写的小愿望是希望老师给画一只冰墩墩,小朋友就真的收到了她画的冰墩墩!小朋友都很喜欢她,开心不开心都找她。”前几天,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收到了一位二年级爸爸的爆料。这位爸爸说,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入学遇到新手老师,他觉得,是时候改变对“新老师”的偏见了。

“我们的班主任潘老师,就是一位今年工作才第二年的年轻老师,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特别是每周给我们写信,班里的爸妈们都特别感动!”

感人至深的一封家书(每周一封家书)(1)

这位爸爸还给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发来了最近收到的“家书”。

我们节选了几段——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秋分已至,凉意渐浓,孩子们在新城实小的校园里相伴迎来了第二个美不胜收的秋。

周一午餐前,沐妍一边整理分餐台一边悄悄对我说:“潘老师,我给小朋友们分饭的时候,觉得好幸福。”开学三周,孩子们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感动——

邦秦会帮感冒的同学抽好纸巾备用;芯语、子安会帮助图书角管理员、板凳架管理员细心地整理;思宥会提醒值日生要等其他小朋友抄好家校联系本再擦黑板;皓然会在午间阅读后主动搬回遗留在走廊上的小板凳;姚澜会在被同学不小心碰到时对我说“他不是故意的”;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在听到同学的精彩发言后主动鼓掌……

我越发强烈地感受到,骏马班真正成为了一个温暖有爱的大家庭,孩子们都在享受着为集体付出所收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在这个大家庭里陪伴、见证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我也倍感幸福。

本周,班级养成教育的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进入二年级,孩子们的整体书写情况有了不小的进步,翻开每一本课本、作业本,都是如此赏心悦目。小骏马们努力、坚持的样子,真美!周四的课堂上,孩子们同桌互评,选出了新学期的第一批“最美语文书”。

……

这样的“家书”,每个周六总会准时抵达,从去年十月开始,已经持续了一年。

每封“家书”中,潘老师细致地记录下孩子们的点滴变化,成长中的一个个闪亮瞬间。

周一下午,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了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小学,见到了“家书”的作者潘文珺老师。

感人至深的一封家书(每周一封家书)(2)

潘老师瘦瘦高高的,鹅蛋脸,笑起来很温柔。去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学校,成为了一位语文老师。

她说,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愿望。“我的妈妈、外公、舅舅、舅妈都是老师。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我从小就耳濡目染,也深深影响着我。”

感人至深的一封家书(每周一封家书)(3)

去年9月,她任教一年级语文,也成为了一名班主任。

“虽然大学时有实习,毕业后也跟岗实习过,但第一年上班就当班主任,还是有点紧张。”回想去年的9月,潘老师还记得刚开学时,期待与忐忑交织的心情。

“那时孩子们刚从幼儿园到小学,我则刚走上讲台,我们都是‘新手上路’,都处在适应新环境、适应身份转换的过渡期。”刚开学的第一个月,有学校资深的师傅毫无保留的指导,也有同为新手老师的小伙伴们的互相帮助、陪伴,潘老师努力地边学边做。

感人至深的一封家书(每周一封家书)(4)

去年的“十一”假期,她细细回顾了开学一个月的班级管理情况。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年级班级工作的重心。一个月的养成教育,初见成效。每当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和进步,都想和家长分享,有一些问题也需要家长一起关注。而且,家长们也很希望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和表现,也很关注老师的做法。”潘老师尝试用一周一封的“家书”搭起家校交流的桥梁:每周养成教育的重点和孩子们具体的情况,一周学习、活动的精彩瞬间,需要家长及时关注、配合的内容,她对班级管理的想法……“我们班的家长对我非常包容、信任和理解,给予了我很多正向、温暖的反馈,让我越做越有信心。”

感人至深的一封家书(每周一封家书)(5)

每周写“家书”,也成了潘老师给自己布置的一份特别“作业”。

周五晚上,忙完所有工作后,她开始写信,手边是每天记录在记事本里的孩子们的进步点滴。

“既是重温孩子们一周的学习情况、班级生活、表现亮点,也是小结我这一周的工作,和对下一周工作思路的提前思考。”潘老师说,每周的“家书”,不仅记录了孩子们的成长,也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她珍惜和孩子们互相陪伴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这是他们共同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

很快,潘老师发现,“家书”发挥了多元的作用。

“家长们对于我的教学、管班的思路和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之间的沟通更多、更顺畅了。家校配合有了默契,有了‘1 1>2’的效果。在一年级的上学期,孩子们的习惯养成进步就很明显。因为家校的节奏一致,要求同步落实,有了家校双份的表扬、鼓励、指导、帮助,孩子们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能干,日常行为规范、物品整理、课堂常规等方面,都做得越来越好。”

“家书”到现在,已写了四十多封。

“刚开始的内容主要是习惯培养、班级活动等,比较单一。”渐渐地,潘老对班级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考,班级管理的模式有了新思路,班级文化建设也逐步完善,“家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这个学期,潘老师在“家书”里增加了“小骏马心灵驿站”内容,和家长交流孩子们进入二年级后在心理、情绪上需要关注的问题,分享教育引导的策略,陪伴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感人至深的一封家书(每周一封家书)(6)

她说,接下来会继续跟随孩子们成长的脚步,根据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家校共育的目标写“家书”。她的“家书”会一直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足迹。

“我的妈妈是一名已有30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多年的老班主任。她和学生像家人、像朋友一样亲密的相处方式我一直很羡慕。很多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一直和她保持联系,有烦恼、有开心的事都会想到和我妈聊一聊。”潘老师的妈妈是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去年报名参加援疆支教,成为杭州市第十批第二期援疆教师团的一员,赴阿克苏市第六小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

“我希望做一名温暖的老师,尽自己所能给予每个孩子成长中需要的帮助。陪伴孩子们走过成长的一段路程,分享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点点幸福,我很幸运,也很珍惜。”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