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最著名的一首散文(看村上春树初期作品所呈现出的个人文学艺术特色)
《且听风吟》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发表在1979年。这部描写青春故事的7万字小说,获得了当时日本有名的纯文学杂志《群像》设立的“新人奖”。
这部小说的获奖,让当时还在经营酒吧的村上春树的人生风帆彻底改变了航向,同时也奠定了他未来作品的写作风格。当时作为《群像》评委之一的著名作家吉行淳之这样评价这部作品:
“爽净轻快的感觉下有一双内向的眼,而主人公又很快将这样的眼睛转向外界,显得是那般漫不经心,能把这点不令人生厌的传达出来,可谓出手不凡”
《且听风吟》这部小说讲述了:1970年的夏天,大学生“我”回到故乡和友人“鼠”在“杰”的酒吧里,经常狂饮。“鼠”是一个家中巨富而愤世嫉俗的青年,他爱写小说。而“我”遇到了一个没有小指的女孩,逐渐和她交往,但最后这段感情还是无疾而终。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日本青年内心的孤苦与彷徨。
《且听风吟》这部小说所体现的独特写作技巧,无疑都成为了村上春树后期作品的源头与雏形;无论是作品中清爽简洁的语言风格,还是作品表现出的“村上春树式”的疏离感,幽默感,都构成了村上春树作品的基本情调。
小说所呈现出的疏离感
《且听风吟》这部作品,村上春树借虚拟的美国作家哈特菲尔德之口在小说中这样说到:
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只度。
随后他有又提起一次:
我们要力图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的长的尺都无法完全测量期深度。
由此可见,村上创作初期就是对距离或尺度很在意,这也发展成为他后期作品一以惯之的整体特色之一。
那么这种距离感和梳理感具体体现在小说里里哪些情节上呢?主要表现在语言和人物关系两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作者和语言之间的距离
村上对于他使用的语言采取一种不介入的姿态,在自己和语言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村上是把语言当成与自己无关的独立存在,他自己就像隔岸关火一样,看着由语言自身叠积而成小说这一类建筑物,而不是将语言视为自身的血肉和心声。
在这部《且听风吟》的小说里,虽然村上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写作,但这个“我”却在小说中一直也是把自己放在一个旁观者和思考者的角度。
用“我”的视角来审视“我”的朋友“鼠”以及酒吧老板“杰”,以及那个没有小手指的女孩。通过对他们的语言行动观察,来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表达青春孤苦迷惘的主题。
☞距离感表现人物关系上面
村上深知现代人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秘密和隐痛,这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正如《且听风吟》的第一节所说:“直言不讳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
因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是很难的,稍不留神就会伤害对方,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同对方保持距离。
在这个意义上讲,距离就是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这就是小说中“我”的一贯做法和姿态。小说中有个典型的这种梳理感表达的细节:
“我”把在“杰”的酒吧中喝得烂醉如泥的的女孩开车送回她的宿舍,躺在女孩身边陪她过了一夜,即使这样,“我”仍然执着于距离。不但对女孩什么都没做,不仅如此,对女孩的内心世界“我”也无意介入。
比如:后来女孩说她并未旅行,坦言承认欺骗了“我”。而“我”却没有对这些感觉好奇,把话题岔开:“去年啊,解剖了另一头牛”,这时女孩很快明白了。
所以 ,“我”便是通过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出了对她特别的关心。
如果说只能以这种保持距离的方式来表达人与人之间发的关心,那未尝不是现代人的一种悲哀,而这正是村上春树作品中常见的奇妙张力。
小说所呈现出简洁明快,爽净直白的语言风格村上春树在这部《且听风吟》这部小说里将贴裹在语言周身的各种赘物全部冲洗干净,使其一丝不挂的,然后再排列好,抛出去。
村上曾经说过,将语言洗净后再加以组合是他的一个出发点:
我想我是有能力从这里出发组合得更好,尽管那是非常不完整的,原初性的东西。
比如小说的第一节就强调了小说的简洁特色:我这里所能够书写出来了的,不过是一览表而已,没有任何添枝加叶之处。
这部小说一共四十章节,最重要的是开篇第一节,这一节点出了村上小说的主要特点。以及基本走向和所有的可能。
《且听风吟》人物简单,主要就是四个人:“我”“鼠”“杰”以及“没小手指的女孩”。而对于“杰”和“那个女孩”所用笔墨也不是很多,全部作品中人物对话非常的写意,寥寥几句,就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点。
这种简洁对话尤其体现在“我”与女孩在海边静坐的那个场景:“山羊座吧?”“嗯。你呢?”“一样,一月十日。”淡淡的不经意间把两人静默、惆怅、徘徊的氛围浓浓的表现出来。
日本文学界虽然对村上的作品褒贬不一,但对其文体的看法一致,那就是有创新,透明,简洁爽净,这应该是村上春树对世界新颖理解的一种外在的表达。
小说所呈现出的“村上春树式”的独特幽默感无论是这部《且听风吟》,还是后来我看过的他的两部游记散文《炎天雨天》《远方的鼓声》,他独特新颖的的幽默都无处不在。
这种幽默,即是村上春树独特的想象力和有趣灵魂的体现,也是他多年对文学、音乐、影视等多领域艺术风格所涉猎的一种综合理解的体现。同时他又把这种智慧演化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村上春树的作品中的幽默,总能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他善于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再经过他巧妙而夸张的渲染,让生活细节变得富有情趣。
在这部《且听风吟》里体现这种幽默最为典型的情节:就是对N.E.B广播电台通俗歌曲电话点播节目主持人的描写。
这段对主持人风格的描写,充分的利用了思维混乱、大胆的转折、夸张对比、和天马行空的想像以及机智的敷衍等表现手法,把一个油腔滑调又不失欢乐的主持人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让人小说主人公“我”还得到了一件卡通样式的纪念T恤,更是充满喜感。
幽默本身是一个人智慧的外化体现,更是一个人内在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村上春树与众不同的幽默,形成了他作品独有的轻盈散淡,诙谐而温情,含蓄而优美,具有“小资情调”的艺术风格,让人回味无穷。
就像村上春树自己曾说过的:
“我一直想实现我的第三个目标,那就是幽默,我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寒毛直竖,心跳加快,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是很高兴的。
结束语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树,除了这部《且听风吟》的处女作之外,后期创作了多部受人喜爱的作品,比如《挪威森林》《奇鸟形状录》《海边的卡夫卡》还有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刺杀骑士团长》等。尤其是他的后现代主义风格获得年轻人广泛的追捧。
尽管村上春树的作品风格西化特征明显,但也仍然保留了日本文学传统的写作特点:委婉细腻,富于阴柔之美,善于用小场景、小情节、来传达人物丰富多变的心理感受、情趣和意绪,营造出一种的伤感、悲悯的艺术情调。
村上春树的作品,善于运用使现实世界虚无化,使虚无世界现实化的手段,来探索和呈现人物和事物的本质。
所以,这就决定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必然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疏理感,孤独感。这种感觉既无法让人捕捉,有无处不在。
日本文学评论家岛森路子曾经这样评价村上春树的作品:
“是我又不是我,是现实又非现实,是虚构又非虚构。精神视野中有,而现存世界中无,却又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通——村上春树一直在写这样的东西,这样的现代神话”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听风赏雨,采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轻松有趣的时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