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内耗原因(停止家庭内耗这3点要记牢)
某期《金牌调解》来了一对有点奇葩的嘉宾,两人其实已经提交离婚申请,进入离婚冷静期了,却还来进行调解。
不仅如此,两人在说与对方感情不和的时候还有说有笑,仿佛不是来调解,而是来秀恩爱的。
女人特别爱笑,她笑说,男人婚前很好,会给自己写情书,会明白自己内心的小情绪,是一个特别体贴温暖又浪漫的人。
男人是一个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的汉子,他说话的时候喜欢抄着手,也乐呵呵的,他说,妻子在结婚前是一个温柔、爱笑的人,就像女神一样。
就这样,两人在对对方的好感中步入了婚姻。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第一个孩子出生,他们回老家跟公婆住一起的时候,问题来了。
女人跟公婆住在一起产生了很多矛盾,遭遇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男人却从来没有解决过。
女人委屈,就跟男人闹。
闹得急了,男人就说:你有本事就去大街上跟他们闹,没本事就自己憋着!
言下之意,就是在指责妻子,明明自己没什么本事,还要去跟他的父母闹矛盾。
就这样,当再一次跟公婆吵架以后,女人觉得生活太过绝望而走了极端,拿了一瓶农药就想喝了去死。
看到以前那么温柔爱笑的妻子,竟然用了这种极端的方法差点离自己而去,男人终于幡然醒悟,开始改变自己。
随后一年,男人没出去做生意,在家里陪着有了二胎的妻子,照顾她。
女人生气不吃饭,他就抱她下床吃,女人生气他父母的事情,他就对她说不要管他父母,他们自己过。
不仅如此,男人还会给女人买特别浪漫的礼物。
那一年,女人说是自己生命中最幸福的一年。
人在受到委屈的时候,亲密的人的反应,是最重要的。
就如同这对夫妻,当男人给妻子的是指责,那么得到的就是女人的吵闹,甚至是走极端。
当男人给的是温暖,那么女人感受到的就是幸福,家庭也就越和谐。
放下期待
依旧是刚刚那对夫妻,在那一年的幸福生活以后,两人一起去了北京,开了一个小店做生意。
那时男人凌晨2点就要起床进货,晚上10点才能休息一小会儿,非常非常累。
一次女人因为小孩不听话,在家里教育孩子,于是就骂了孩子几句。
这个时候疲劳回家的男人听着心里有些不高兴,就说:你现在骂他,长大了还要跟你对着干。
女人非常生气,觉得你不帮我教育孩子就算了,还说这些风凉话,简直太过分,于是直接跟男人大吵一架,最后还把男人赶到了小房间去睡。
从那以后,两人就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在这种争吵骂架的过程中,女人越来越觉得心寒,她感觉当初那个温暖体贴的男人,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
后来,两人关系越来越僵,女人就烧掉了男人婚前写给自己情书,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可以看到,在后来越来越严重的矛盾中,其实女人一直都期待着自己的丈夫还是当年婚前那个温柔体贴的人,以至于最终失望透顶的时候,并不是急着闹离婚,而是烧掉对方写给自己的情书。
但是要知道,时间在推移,环境在变化,人也是在不停变化的。
面对压力环境,男人肯定会有一些改变,不可能跟婚前安逸时候的表现一样。
这个时候,还把对方期待成最初的样子,就太理想了。
最需要做的,其实是努力看清生活的现状,找准家庭的发展方向,放下期待,投入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就可以发现,原来期待小一点,生活中处处都是惊喜。
放下猜疑
依旧是这对夫妻。
随着打拼时间过长,男人体力在逐渐下滑,身体状态也渐渐不如从前。
有一次,女人对男人说:你现在的身体不如以前了,要戒烟戒酒,这样才能身体好。
从那以后,女人开始限制男人抽烟喝酒,一旦发现,女人就大吵大闹。
男人觉得压抑和不自由,他认为:我都这么累了,竟然连抽根烟喝口酒都不行,这简直是太离谱了。
在这种思想下,男人不认为女人限制自己抽烟喝酒是对自己好,反而认为,女人是因为怕自己身体不好了赚不回来钱才这么说的。
后来男人更是因为一根烟而直接提出了离婚。
原本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的婚姻因为一根烟而走向了终点,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就是猜疑。
因为女人过于限制自己抽烟喝酒,于是男人就觉得女人是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压根不是真心想为自己身体好。
但其实,除了父母和爱人,世上还有几个人愿意关心你的身体好不好呢。
不把限制烟酒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反而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没得到满足就去猜疑自己的枕边人,这实在是婚姻不幸。
最后经过节目调解人员的调解,男人和女人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两个人抱在一起,男人哭了,对女人说跟了自己二十多年辛苦了,以后两人好好过,女人也含泪答应了。
两人笑着进来,哭着出去,但好在有了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其实生活里大部分的婚姻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都是一些鸡毛蒜皮,两人要做的,无非就是多一点理解和包容,放下指责和猜忌,在对方身上少一点期待,就能停止家庭内耗,和和美美往前走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