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掸子坊(老北京布掸子的难忘的记忆)

随着社会的发展,鸡毛掸子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在天津还残留一家“蔡氏贡掸”,在清朝时曾为皇宫做过掸子,名气很大,贡掸真材实料,做工精细,外形美观,件件都是上品,价格从几百、上千到几万,是当时王公大臣们必选之物,如今也算是收藏界的新宠了。据传,收藏家马未都曾在店中买过一把五万元的高级贡掸。

80年代的掸子坊(老北京布掸子的难忘的记忆)(1)

“无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这是过去老北京的真实写照。北京人爱干净,家家备着一把布掸子。掸衣尘用布掸子自然要比鸡毛掸子好用,主要是能使上劲儿。当家的(丈夫)一回来,妻子就拿着布掸子从上到下,从前到后,连裤腿带鞋面,通身抽打一遍,这才能进屋。

80年代的掸子坊(老北京布掸子的难忘的记忆)(2)

过去的鞋铺的小伙计,肩膀上都搭着一把布条掸子,掸把朝前,布条朝后,正如饭馆伙计肩膀头搭着一条白手巾一样,显得那么干净利落和殷勤。客人要试鞋,伙计都要拿布条掸子把鞋仔细地抽打几遍再交给客人,让人觉得那么顺心和舒服。修自行车铺也有挂布掸子的,都是那么油黑麻花,惨不忍睹。现在卖衣帽、鞋袜、杂货的小贩都爱把塑料绳撕成细条扎掸子,图的方便省事,塑料爱起静电,掸子老是咋咋哄哄的,实际效果方面也并不理想。

80年代的掸子坊(老北京布掸子的难忘的记忆)(3)

“什不闲儿”是北京一种古老的曲艺曲种,在花会中称“天平老会”,“四喜”和“八掌儿”是它的主要唱腔。什不闲儿架子上必要挂上马鞭、布掸子、佛尘、门锣,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在莲花落小戏中,布掸子也是重要道具,在《西厢记》、《老妈开嗙》、《马寡妇开店》等剧中广泛使用,可惜这富有特色的表演在北京已基本失传。

80年代的掸子坊(老北京布掸子的难忘的记忆)(4)

花会中“太狮”、“少狮”的表演非常精彩,“逗狮人”手持“绣球”翻腾跳跃,潇洒刚健,引人眼球。据民俗专家张卫东先生考证,早先传统的花会,“逗狮人”是手持红、蓝相间的布掸子来引领表演的,是典型的北京花会特色。“叫卖大王”臧鸿老先生,在引领花会“走街”,主持传统婚礼,参加演艺活动时,手里必少不了一把布掸子,是仪式也是道具,从容洒脱,喜庆热烈,老北京风情扑面而来。

布掸子是个再普通再寻常不过的老物件了,不需要用的时候想不起它,生活中又缺了它不行,所以常常勾起北京人多少难忘的记忆。

文/陈伟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风物,远播四海民俗

投稿 / 认识民俗君,请加beijingminsu

右上角 关注,这是个不俗的民俗文化账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