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的真实故事(故事养鸭人发财了)
唐朝,有个人当官了,官至梧州刺史,让人议论纷纷。这个人叫陈怀卿。
升官发财本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可这个陈大人原本是个养鸭的,而且在捐官之前,家里骤然富贵,羡煞了父老乡亲。
陈怀卿就是两广本地人,梧州是广西辖下的一个县城。因此,当他的任命书下来,在老家引起了风波,甚至传到了梧州。老家人都知道他有钱了,却没想到他有钱到能捐官的地步了。
老家人知道他底细的都说:陈怀卿祖上家里很穷的,靠着祖辈的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积攒了些本钱。然后开始养鸭子,养的鸭子也渐渐多了,慢慢富裕了些。因养鸭子有臭味,影响乡里人,而且需要水源,和建鸭舍的地方,他们家搬离了村中,在村边山角下的河边新建了房屋鸭舍居住。
到陈怀卿这一代,家中养鸭最多的时候,养了一百多只,在村中已算小富。陈怀卿原本还发展了养殖规模,增加了不少鸭子,突然某一天,都卖掉了,鸭子不养了,改当官了。
总的来说,没几个人相信,他家单纯的靠养鸭子和省吃俭用积攒了足够捐官的钱。对于“他怎么发财?”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人曾说,见过陈家人在河边淘洗什么,当走近时,他们就提前离开了。原本想的是,养鸭子太臭,家里需时常换洗。又有人说,见过陈家人在山脚下挖着什么,还未等人靠近,他们就走了。原本想的是,他们挖些碎土石块回去修补鸭舍。
会不会他们家做了不好的事呢?难道这么富贵是谋财害命了?可也没听说有人受害了。大家以前觉得很正常的事,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怪异。如疑人偷斧那般,觉得陈怀卿家中财物来路不正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的疑点。
陈怀卿已是官大人,人们不敢说的直白,但讨论间总会往那方面偏。
起初,陈怀卿并不在意,但议论的人越来越多了,同僚之间也有所耳闻,他怕影响官声了,便打算回乡祭祖时做个了断。
陈怀卿回到乡里,受到了父老乡亲热情的招待。他请村长和村中有威望的老人到房间里面谈。进房之后,他开门见山的说起自己的发家轨迹。
他说:“大家都知道,我原本是养鸭子的。日子过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某一日,我打扫完鸭舍,将鸭粪收集起来,准备倒进自家菜地,忽然发现在阳光下,鸭粪中有东西光灿灿的。于是我在河里淘洗一番,没想到发现了如麦皮大小的金子。”
见众人惊呆了,他停顿了会,接着说:“后来我就养了更多的鸭子,让他们去寻金,每次都有所得。时间长了,我觉得这样太麻烦,就跟着鸭子的路线,看他们一路上在哪停留,发现了那处所在,时常避开人们去挖凿、淘洗,因此发了家。请父老乡亲见谅,我原先没有说。”
村中族老才恍然大悟,为何陈家会做那些事。有人便高兴的道:“既如此,我们也可以去挖些金子。”
陈怀卿哈哈大笑,却并不言语。他既然能说出来,金子都已经被挖光了,还能留给别人吗?他前前后后,积累了几十斤的黄金。交代完这件事,他就回去上任了。
族中人听说此事,一开始不信,有人去陈家挖地的地方开挖,什么也没挖到。原本想象的证据没有,黄金也没有。直到其他地方也有人因此发财,他们才相信是真的。
村中人一时间争先恐后的养鸭寻金,挖山淘金,折腾了好几年才罢休。
陈怀卿如此走运,让人羡慕,就好比今天中了500万大奖。但他没有说清真相前,也招来了是非。如果你有这样的运气,你会怎么做呢?怎么花呢?
这个故事取材自唐代张鷟所著的《朝野佥载》卷二,有改编。此书是作者收集整理民间奇闻异事而写成的笔记小说,故事夸张虚构。
唐朝是个开放的朝代,有很多奇闻趣事被记录在古书里,我会持续分享。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