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

一个身穿灰蓝色长衫的男人走进了北大,他背着麻布袋,腋下还夹了一个褐布包着的雨伞,这个装束在一群米色学生装中显得格格不入。路过的几个人打打闹闹,向他投来的眼神里有好奇也有鄙夷。接着,他好像看到了什么,向左边走去——那边的通告栏上写着“中国文学史主讲胡适”。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

图│青年毛泽东

坐在教室中间的他一圈都没有人,仿佛周围有一层透明的屏障把这个生人隔绝开来。胡适走进教室一眼就发现了他,便问∶“同学,你是哪个系的?”他赶忙站起来鞠了一躬,回答道∶“先生您好,学生是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的毕业生,进京访友遇先生授课,冒昧前来倾听。

胡适一脸严肃,看不出喜怒,“毛同学,不是我不允许你来旁听,只是学校有学校的制度。”毛泽东回答说,“学生实在是太仰慕先生的大学问,只听一节,得偿心愿便走,绝对不打扰大家学习。”胡适听了他的话,在讲台上来回踱了几步,发现周围的学生都在看着,只好说∶“坐吧。”但皱起的眉头明显表达了他的不悦。“谢谢”,毛泽东赶忙鞠躬致谢。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2)

图│胡适

这就是毛泽东与胡适的第一次见面,起源于一个爱好学习的人对学识渊博的学者的仰慕,但这个并不愉快的开端从此奠定了两人交往的基调——恩恩怨怨,纠缠不清。

胡适是1891年生人,原本叫胡嗣穈,后来改名叫胡适,字适之。幼童时随母亲前往台湾父亲住的地方,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母亲带着年幼的他返回了上海躲避战争,自此进入家里的私塾读书,开启了今后的学习生涯。聪明伶俐的他从小到大学业都是顺顺利利,不用母亲担心,1905年进澄衷学堂,次年考取进入中国公学,1908年他再次进入新公学,同时还兼任了英语教员。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3)

图│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就像很多学识渊博的人一样,胡适渐渐感到,学到的东西越多,就越感觉自己的知识太过浅薄。两年后,胡适决定外出留学,在准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即刻启程乘轮渡前往美国。在美国留学时期,他一开始没有找对方向,在康奈尔大学里读农科,其后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

但是只是学还不够,东西只有投入实践才是真正的有用。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争议》之后的他有了一些名气,同年便通过了博士学位的考试,之后毅然选择学成回国。他留在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一职,这才有了开头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4)

图│胡适(吴彦祖饰)

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的湖南湘潭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富裕农民,母亲是家庭主妇。这样的家庭足够幸福美满,但是当这个青年人走进北大校园时,那一身装束就不太够看了。

他的家庭决定了家里没有什么读书人,不太看重读书,幸而他有一个大九岁的表哥在县城里读书,曾借给过他一本《盛世危言》。郑观应是在1894年写下这本书的,那一年恰逢甲午战争爆发这个大转折点,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西方的现代工业技术和先进的政治军事,具有重大意义。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5)

图│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在看完一遍之后感觉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于是又看了几遍,最近算下来竟然有十几遍之多。他在书中看到的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在给予他震撼的同时,终于使他认识到国家正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应当出现新的人才,决心为中国奋进。

甚至在三十年后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毛泽东还能立即想起来书中的词句,清晰流利地背出开头几句。这件事使那时还年纪尚小的他明白,一个人要想摆脱愚昧,就得多看书,只有脑子里有知识才能救中国、救人民。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6)

图│毛主席

胡适一生中最伤人的话,表示看轻毛泽东?

胡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几乎是不说太难听的话的,但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很伤人,说“毛泽东根本谈不上是我的学生,他就只是北大的一个图书管理员而已,以他的水平根本够不上北大。”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呢?其中有什么误会吗存在?

众所周知,胡适在他的青年时期便前往美国留学,花费七年时间学习并拿到了博士学位。他十分喜欢美国的自由民主,对它产生了近乎虔诚的信仰。但真理是有适用的范围的,当他把这个甚至不是“真理”的理论带回祖国之后,不出所料地成为了上世纪中国最具争议的人。尽管无数人指责咒骂他,但他一概以沉默回忆。所以当这个颇具绅士风度的文人说出那种话时,才会那么让人震惊,让人妄加揣度。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7)

图│胡适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一次记者在采访胡适时提到毛泽东,就问“听说毛泽东在北大做事,我想知道毛泽东是你的学生吗?”当时的毛泽东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虽然没有展露出日后的领导才能,但他的思想先进,学识也很多,已经崭露锋芒。

胡适回答道,“他不是我的学生,他当时只是在北大图书馆做事。”这句话从这里打住就可以了,但胡适偏偏又在后面加了一句,“按照毛泽东当时的水平他肯定是考不上北大的”。就这样,这句不合适的话在记者的添油加醋之下更是过分,因此两人之后的恩恩怨怨也算是有理有据了。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8)

图│毛泽东

有一个观点说胡适是看不起毛泽东的,这个“看轻”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说起∶出身地位,金钱,学历。

1918年,当时刚从中专毕业的毛泽东从家乡湖南来到了北京,进入北京大学。当然,他不是考进来上学的,而是经过杨昌济的介绍来到这,并且拜托李大钊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杨昌济是他昔日的恩师,后来见毛泽东各方面都很不错便把女儿嫁给了他,成为了毛泽东的岳父。李大钊当时是北大图书馆主任,于是便给他安排了图书馆管理员的职务。在毛泽东看来这份兼职是很好的,不仅能赚取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还能在工作之余看各种各样的书,获取知识。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9)

图│杨昌济

如果认真说的,毛泽东其实也不算是图书管理员,他只是负责登记借阅报刊人姓名的助理员。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从当时毛泽东的学历和名气来看,在北大这样的地方,他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的。他是出身农民家庭的图书馆助理员,而此时的胡适是美国留学七年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北大是最年轻的新派教授,两人的地位相差甚远。可能是知识分子的通病,读书多的人会觉得读书少的人缺乏自我修养和意识,因此两人的交往并不多。

而在那个时期还有一个不好的风气,就是“唯学历论”,就是字面意思向学历高的看齐。毛泽东只有区区中专学历,自然不受众人待见,只有在一言不发,缄默不语时他才能去听讲座,正如开头提到的那样。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0)

图│李大钊

有一次,他斗胆在听课后向胡适提出问题,胡适却因为毛泽东不是北大注册的学生而拒绝回答。但钦慕胡适的毛泽东并不气馁,而是给胡适写了一封信,之后便满心欢喜地等着回信寄来。他在信里面大致浅谈了自己对于当下世界局势的看法,希望能得到胡适的一些指点,但是左等右等都没收到回信。他还以为是胡适太慢了没看到或是看到了但是忘记回信,又哪里想得到这封信是被胡适亲生扔进了垃圾桶?胡适当时拿到这封信只看了一眼,便说:“无知小儿,岂能读懂政治?”一边把信扔进了垃圾桶。

之后毛泽东又给胡适写过信,大概是在1920年的时候。这封信中写了自己想要革命的观点,还询问胡适对中国当前局势以及国际时局的看法。回想胡适的教育经历,他刚从国外留学回来,对外国的自由主义几乎虔诚地信仰,深受到外国革命影响的他觉得中国应该照搬西方革命的那一套,因此他并不看好毛的革命方式,便仍旧没有回信。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1)

图│毛泽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工资待遇,即两人金钱差距。胡适虽然刚到北大任职,但是他的薪水有280元,是副教授工资,升职后更是达到了500元,相较之下毛泽东的工资就少得可怜了,只有8元。乍一听感觉差距很大,就会觉得是毛泽东工资太低,但要以那个年代的物价标准衡量的话,会发现他这个兼职工作的待遇还是很优厚的。

我们从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的20年代,一个工厂厂女工的每月工资差不多是9块钱,一个普通巡警一个月6块钱,拉黄包车的大概一天赚5、6角钱,一个月大概15块钱。但这个就不能比了,毕竟人家是赚的血汗钱,年纪一大就不行了。当时的胡适就好比是成功企业家,而毛泽东就是公司小职员,前者看后者是完完全全的俯视状态。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2)

图│毛泽东

在后来的采访中毛泽东还回想起在北大时的经历,他说人们都不太愿同职位低下的他来往,他也曾经试图同来看报的大学者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眼放的高高的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负责登记的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仅凭这一件事我们是不能随便定义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如何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也会因为一些事情和阅历发生改变。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3)

图│毛泽东

胡适虽然年龄上只比毛泽东大两岁,但是成事比毛泽东要早很多。当毛泽东还在家乡湖南读中等师范学校时候,胡适早已经声名无量,他与陈独秀、李大钊共同引领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提倡文学改良,宣传白话文,一时间成为影响力最广的著名学者。

后来,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几人还经人介绍,专程去拜访了胡适。他们一同讨论新思潮的各种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后来还以新民学会的名义,提出以文会友,邀请胡适给大家做报告、解答疑惑。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青年毛泽东对胡适的钦慕和敬重。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4)

图│陈独秀

毛泽东拒绝留学,曾询问胡适意见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和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创立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是一个革命团体,以“改造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志向为宗旨,因此学会刚成立不久,其中一些有抱负的青年就想要前往西方寻找真理。为此,毛泽东也曾进行过多方面的活动,积极组织成员到法国勤工俭学,另一方面,这其实也是响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等学者的号召。

他在上面耗费了极大的精力,甚至七八个月奔走不停,积极宣传、组织,把时间全部投入到了留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上。可是正当快要启程时,毛泽东却突然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他不去法国了。放到今天这个留学变得容易许多的时代,这个决定都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更别提当时的其他学会成员了。准备了这么久,不就是等着这一天吗?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5)

图│蔡元培

后来,毛泽东对此做出了一些解释,他说,“我认为各种人都是被需要的,既要有人到外国去学习新东西,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方便以后用来改造我们的国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具体国情。”所以当他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就选择了做这个留下来的人。他还觉得自己对于国家还知道得太少,没办法更好地使国家进步。他说,倘若我把时间都花费在研究国内情况上,那么对本国更加有益处了。

毛泽东跟他曾经的师范同学周世钊关系很好,两个人时常相互通信。1920年3月14日,周世钊又收到了一封信来自毛泽东的信。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6)

图│毛泽东

信里面又提到了放弃留学这件事:“我觉得求学实在不需要非得在什么特定的地方,对于一些人来说,出洋只是一种‘谜’。你想一想,中国出过洋的笼统算来有多少人?据我所知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 可好的实在很不多,只占一小部分。多数呢?仍旧是‘糊涂’,就像是只出国玩了一趟,开了开眼罢了,这便是一个具体的证据。”因此,毛泽东决定暂时不出国去,是为了留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和国情。

从这些我们可以得知,毛泽东最终选择不去法国留学的主要原因是,他要做出最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决定,那就是留下来了解中国的国情,研究国内的问题。然而他不去法国的次要原因,则与胡适的态度有关。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7)

图│毛主席

在信的下面他还说到,自己曾经就这个问题询问过胡适,胡适表示以他的意见为然, 并且还针对这一话题作过一篇《非留学篇》。毛泽东为是否出国一事,“专门问过”胡适,说明毛泽东对胡适的态度和建议很看重。在得知胡适赞成他的想法,支持他留在国内研究问题时,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胡适是赞成“多研究些问题”的。另外,毛泽东在信中提到了胡适所做的文章《非留学篇》,说明毛泽东不仅读过这篇文章,还受到这篇文章很大影响。

最后,毛泽东不去法国留学的第三个影响因素就是当时的“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被北洋军阀政府下令逮捕,因为他散发宣传《北京市民宣言》被有心人检举揭发。胡适临危不惧,在危难中接过重担,接着开办《每周评论》,这个刊物原本是以谈政治为主的。虽然胡适一贯不谈政治,也不喜欢谈政治,但这时已经无法全然回避,于是他“就决定谈点基本的问题”——不要空谈主义,而要研究问题。但胡适的这些观点遭到了反驳。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8)

图│毛主席

那么毛泽东在这场争论中是什么态度呢?根据资料我们可以得知,在这场争论中,毛泽东十分支持胡适提出的观点,即赞成“多研究些问题”而少空谈的。

不吝支持和赞扬,给予其重大影响

胡适对毛泽东的影响不止体现在他的青年时期而且在他从事革命活动时也曾得到过胡适的支持。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19)

图│胡适

看过《西行漫记》的人可以知道,里面有一段文字写到,1919年,毛泽东在回湖南的前夕,曾专程前去拜访了胡适,他此行是为了“争取他支持湖南学生的斗争”。胡适听了毛泽东的话后,欣然接受了他提出的要求,表示尽力给予支持。此后的他也是这样做的,这些足以说明胡适不是口是心非而是真心实意的。

这一年的7月14日,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之后还在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字是《民众的大联合》。胡适在看过文章之后立即对毛泽东的文章和《湘江评论》作了热情洋溢的肯定,就发表在他接办的《每周评论》上。胡适撰文说,尽管现在新出版的周报和小日报数目已经很多了,但放眼全国上下,没有哪一家的报纸这样新派。于是特别向大家介绍这两个新添的小兄弟,一个是长沙的《湘江评论》,另一个是成都的《星期日》。接着他还专门高度评价了《湘江评论》和毛泽东的文章,称赞道“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实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令我们意外地欢喜。"

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他不是我学生胡适说出如此伤人之话)(20)

图│毛主席

这无不反映了当年风云际会、声名鹊起的新派教授胡适对青年毛泽东的器重。胡适的这段评价和赞扬无疑给了毛泽东极大的支持与鼓舞,使得他得以在今后创下了伟大的功绩。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