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和高棉的微笑当然不能错过(吴哥实拍魔力非凡的)
巴戎寺,我仰望佛祖寂寞千年的微笑,隽美的面容嘴角微翘,佛教的淡泊、宁静、包容与恒远,穿越了时空,这54座高塔上的216面佛像,是高棉王朝留下的最珍贵的历史遗产。
16年前初访吴哥,记忆中除了大小吴哥外,便是有着四面佛的巴戎寺(Prasat Bayon)了,因为那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实在让人过目难忘。
又一次穿过大吴哥的城门,巴戎寺位于大吴哥城的中心点。面前的这座“宝塔山”由49座佛塔组成,加上外围的五座,一共54座。中间一座最大,高约40多米,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簇拥在它周围。
据说这伟大的工程是先切好石塔再直接在石头上雕刻,没有狭窄高耸如天梯的台阶,原本婆罗门教的塔顶部雕刻上了四面佛的面孔,四个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虽然都是高棉人的样貌,但是神态并不相同,工匠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创作,似有若无的微笑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一二层的浮雕上却还留着很重的婆罗门教痕迹,都是因为阇耶跋摩七世国王晚期由婆罗门教改信佛教所造成的混乱吧。巴戎寺是这位伟大君主为自己修建的太庙,也是吴哥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大乘佛教太庙。高棉王国的信仰从此转变,两种宗教信仰融合与交替的过程如同年轮一样在寺庙的建筑上被记录下来。
幸而今天游客不多,不用躲避摩肩接踵的人流,我悠闲地穿行在佛塔间,216个佛面,回旋交错之中,总能感觉有双眼睛在注视着你。我索性席地而坐,直面神秘的微笑。佛说:你有何事相问?我问:佛看尽人世间沧桑变迁,可否觉得人类渺小又可笑?佛答:芸芸众生,唯爱浮生。顿悟,天地过客,繁华如云烟,无常人生,浮生若梦。面前,失去了金箔覆盖的石佛,笑容愈发不可琢磨...
低回,凝眸,左盼,右顾,反反复复,参差错落都是那张俯视芸芸众生千百年的寂寥的面孔,光影之中,时空穿越,我想象着1861年,收集动植物标本的法国人亨利·莫哈特(Henry Mouhot) 踏入原始密林,初次见到湮没在丛林中的吴哥古迹,震惊、兴奋或者还有些恐惧吧,“在看到这些塔尖的一刹那,我感到心在颤栗,此时,你除了能够怀着敬慕的心情默默地凝视外,你没有办法再组合一个词去赞美这建筑史上奇妙的景物了。”
修建巴戎寺的阇耶跋摩七世活了90多岁,一生中颇具传奇色彩,他曾经两次拒绝继承王位的机会。年近60的时候,亲眼目睹了外族侵略国土沦陷而以花甲之年奋起抗争,最终为了国家利益登上了帝王宝座。高棉王朝在阇耶跋摩七世执政的30年内再次达到鼎盛,成为有着54个省的强大帝国。正因为这样的经历,使得他比历任国王都懂得T恤百姓。反映在巴戎寺的回廊壁画题材上,不仅有神话和宗教故事,外层回廊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战场厮杀到生产劳动、集市贸易的生活图景应有尽有,这样世俗化的雕塑题材在吴哥建筑群中是非常少见的。
我喜欢那些廊柱门楣窗框上无处不在的Aspara舞女们,她们体态轻盈玲珑,舞姿柔美曼妙,脸上带着若有若无的微笑,给庄严的巴戎寺增添了很多灵动的气息,仿佛随时随刻都会跳出来舞动一番。
就这样,我们在巴戎寺消磨了一个下午,静候黄昏的到来,随着光线的变化,四面佛的表情更加生动,虽然繁华落尽,但阇耶跋摩七世和巴戎寺都成就了彼此的不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