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界空前繁荣,出现百家争鸣之壮观场景,前后持续两百多年之久,各学派人才辈出,不仅有众人皆知的儒、道、兵、法、墨等主流学派,也有名、杂、阴阳以及纵横等非主流学派。

彼此之间相互诘难,谁也不服气谁,经常在一起切磋,希望本家学说被诸侯国君采纳,可惜如愿者寥寥无几,就连孔子也屡遭坎坷,郁郁不得志,最后只好开设学堂,宣传儒家思想。

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1)

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孔子共收了三千弟子,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孔子不愧为万世师表,教出的学生一个比一个牛,仅贤人就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语录,收集编纂出一本书,即儒家经典书籍《论语》。

尽管如此,儒家思想依旧没能被统治者认可,直到两三百年后的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让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孔子未曾想到,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有如此大的影响,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皇帝由谁来做,都会推崇儒家思想。

孔子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各种尊贵封号也越来越多。作为古代最著名教育家,孔子总结出许多至理名言,蕴含为人处世之道理,有些至今仍有极大的影响和意义,令人振聋发聩。

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2)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七个字经常被世人挂在嘴上,时刻提醒自己保持隐忍的心态,凡事不可太冲动,尤其一些重要事情,必须克制,否则容易出问题,导致不堪设想的结果。再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阐述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一个以大局为重,讲究道义,一个自私自利,教会我们识别身边的朋友。

再看“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也是孔子的名言,这句话不难理解,君子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乐于成全别人,而不是故意设陷阱。小人则相反,处处给他人挖坑,想方设法让别人难堪,推卸责任泼脏水,不仁不义的行为昭然若揭。

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3)

另外,孔子曾有一句话,让人颇为费解,把女子和小人归为一类人,即所谓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每当情侣或夫妻吵架,男人经常唉声叹气,情不自禁地引用这句话,以表达心中不满。孔子为何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呢?读完后面9个字,秒懂其中道理,或许错怪孔子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后面,孔子还说了9个字,那就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翻译成白话文:芸芸众人,有两种人最难相处,即后宫争宠的妃子和阴险狡诈的小人,对他们太好,会让他们飘飘然,以致于得意忘形,忽略了应有的礼仪。反之,如果刻意疏远,他们会心生怨恨,把你当仇人看待。

殊不知,此处的“女子”,并非以偏概全,而是特指国君身边的爱妾。当时孔子来到卫国,准备向卫国君主宣扬儒家治国理念,却吃了闭门羹,被卫国君主耍了,并且被后宫妃子和奸佞小人愚弄,内心非常失望,离开卫国之后,他才发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感慨。

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4)

虽然古代男尊女卑,但孔子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他所说的小人和女子,都是德行不好之人,比如只会阿谀奉承的奸臣,以及误国的妲己、褒姒。通情达理者,绝不会有“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心态,正所谓:“邪臣惑君,乱妾危主,以非所言则悦于耳,以非所行则玩于目,故令人君不能远之。”

那么问题来了,你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是如何理解的呢?不妨分享你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