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死而复活之谜全(一部关于死亡质量的纪录片)
在日本东京的一家养老院里,有一位老人虚弱地躺在床上,大口地喘着粗气,看起来已经时日无多,她的儿子安静地坐在床边,温柔地握着她的手,那逐渐湿润的眼眶诉说着太多不舍。
当天夜里,老人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无病无灾,寿终正寝。她的儿子在死亡原因那一栏上写着“自然死亡”,我们所有人都渴望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但自然死亡真的如我们猜想的那样,没有痛苦嘛?
纪录片《寻找死亡“质量”》通过对养老院老人们的观察,逐渐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么我们在濒死之际,到底是什么感觉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一家追求死亡“质量”的养老院
位于东京的罗卡之家是一家很特殊的养老院,在这里的老人们平均年龄都在90左右,而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患有老年痴呆或者其他疾病。
之所以说这家养老院特殊,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和其他地方不同,他们见过太多的死别,对死亡看得十分坦然,因此,他们会更加看重死亡的“质量”。
很多人可能会不太理解,死亡“质量”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最终宿命,那么,如何减少死亡前的痛苦,就成了这家养老院所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这里有一位名叫石飞浩三的医生,他曾经是日本最优秀的外科医生之一,和大多数医生一样,他刚开始的意愿都是尽量延长病人的寿命,不管使用什么办法都要达到目的。
但是,当他在这里见证了将近200位老人离世之后,他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死亡是医学无法抗拒的力量,既然无法抗拒,那还不如坦然面对。
于是,他便转变了自己的治疗理念,与其把死亡看做“仇敌”,还不如接受它是自然的规律。1945年之后,日本每年因为老死的人越来越少,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多,老死的人数又开始逐渐上升,在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75000人。
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自己能够自然老死,似乎这种死亡方式,是痛苦最少的一种。那么,人在自然老死之前,身体都会有着哪些变化呢?
通过对养老院老人们的观察,石飞得出了几点规律,第一点,在老人临死之前,他们的饮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摄入能量的减少和体重的降低。
中村伊东是一位93岁的高龄老人,她住进这家养老院已经三年,在当初刚来的时候,她还可以自助进食,而且饭量还很好,但是现在,她只能吃下养老院为老人们特制的布丁,而且吃不了几块就开始咽不下去了。
石飞在一旁看着伊东,他从来都不会强迫老人吃下多少的食物,在他看来,人的身体都是有极限的,而老人的身体极限会更低一些,它会自发地控制体重和食物的摄入,吃得太多老人会承受不了。
石飞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老人在去世前的一周基本上是不会进食的,在那个时候,身体的各项机能似乎都在准备下班,而且是再也不会重启上班的那种。
老人死前的感受
尼尔·费得考研究的是身体老化的机制,他发现,人体在衰老的过程中,细胞会不断消失,而随着细胞的消失,人体的各项器官也会开始随之衰竭。
我们都知道肠道是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在那里有着无数的肠绒毛,这些毛毛会帮助身体吸收营养,而当人逐渐衰老之后,这些毛毛和周边的肌肉便会开始萎缩,人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就会逐渐丧失,这个时候,人就会开始变得营养不良。
而这也就是那些老人为什么越接近死亡吃得越少的原因,93岁的中村目前就是这种状态,养老院将她的家人请了过来,告诉了他们关于她的情况。
最近她吃得越来越少,每天基本上都只能靠护士用海绵湿润口腔,这也就意味着她的大限将至,作为家属,应该随时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中村的儿子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悲伤,因为他知道,自然老死是母亲最大的心愿,因为当初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就跟他说过,希望能够跟他父亲一样死去。
他来到母亲的病床前,准备陪伴母亲走完最后的一段时光,“樱花树很快就开花了,今天天气很暖和,所以樱花应该也快开了。”
听到儿子的声音,她很想给予回应,但已经停止进食的她基本上失去了身体所有机能的控制权,如果可以,她应该很想再抚摸一下自己的儿子,再喊一遍儿子的名字。
在她停止进食一周后,她失去了饮水的能力,呼吸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她开始大口地喘着粗气,看起来十分虚弱,而就在那天晚上,她停止了急促的呼吸,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3岁。
三种死亡模式
自然死去的老人看起来似乎十分平静,这让不少的专家都开始着手研究人死亡的模式,想要看看哪一种模式能够给将死之人减轻痛苦。
美国专家对此进行了一项专门的研究,他们选取了超过4000名65岁以上的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日常生活的观察记录,一直到他们死去的那一刻停止,最终,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人在死亡之前,往往会遵循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人的身体机能会在短时间之内迅速下降,这种模式往往会体现在一些恶性癌症的病人身上,一般来说,这种模式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是强烈而迅速的。
第二种模式,一般就体现在慢性疾病的病人身上,随着病情的逐步恶化,病人的身体就会承受一次痛苦,这种模式的痛苦应该是最难熬的。
而这第三种模式,相对于前两种模式来说,来得要平缓得多,一般体现在自然老死的老人身上,他们的死亡会来得很平静,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慢慢衰竭,没有病痛的痛苦,这也会使他们去世得十分安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渴望自然死亡,无病无灾寿终正寝,是多少人追求的福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死亡似乎是一个逃避不了的话题,在以前,很多老人都恐惧死亡,但又无可奈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思想慢慢地发生改变,死亡是每个人人生的终点,谁都逃不掉,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好好地享受活着的时光,人生在世,就应该活在当下。
最近,有一部《人生大事》的电影上映,讲述的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殡葬师,人们对于生往往感到喜悦,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时,大家都欢声雀跃,而面对死亡时,大家都讳莫如深。
其实,死亡跟出生一样重要,在《人生大事》中,主角家殡葬店的那一条街,描述的就是人的一生,一家母婴店,一家婚庆店,一家殡葬店。
人不就是这样嘛?从出生,到结婚,再到死亡,每一个阶段都有该做的事情,每一个阶段都格外重要。
所以,与其我们去焦虑既定的死亡,还不如好好享受当下的时光,与其去焦虑不确定的未来,还不如好好过好可以把握的现在。
好了,今天的故事讲到这就要结束了,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关注,下期精彩剧情不见不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