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风景七分接地气 农家民俗显真情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记游抒情诗。这首七言律诗围绕一个“游”字铺开,层次分明地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热情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
题目“游山西村”,“游”,出游。“山西村”,指诗人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
题目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在山西村游览时的所见。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弹劾,罢归故里。
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对照虚伪的官场,诗人对于家乡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无限的欣慰之情,于是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话农家腊酒的浑浊,丰收年份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
“莫”,不要。“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腊酒”,腊月所酿的酒。“足鸡豚”,指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间接抒写了诗人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怀疑没有了去路,(忽然)出现了柳色深绿、花色红艳的山村。
“疑”,怀疑。
一个“疑”字一方面写出了山水的曲折多变,道路的难寻难辨,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留恋郊野、陶醉山水的沉迷自失的神态。
“又”字渲染出诗人沉醉其中时,突然发现眼前这个绿柳成荫、山花娇艳的秀美村庄时惊喜之情。
“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对,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这两句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又寓含哲理。读过此联后,你是否会感到,在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
诗人置身山阴道上,当感到无路可走时,眼前却豁然出现了一缕炊烟,花明柳暗掩映之下的几间茅舍和一两个农人,让人喜形于色。
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
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这两句诗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他没有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
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遂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是:箫鼓的声音接连不断,春社日已临近了,村民们衣冠简朴,村子中古风尚存。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这是农家祭社祈年的古老节日,既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民的喜爱。
这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我们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也可能随时会手拄拐杖半夜前来扣门。
“若”,如果。“闲乘月”指趁着月明来闲游。“无时”,指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无时”一词写出了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表达了诗人与村民相处融洽,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感情。
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游山西村》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结构严谨,主线突出。
诗歌紧扣诗题中的“游”字,但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愿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融秀丽的山村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与深入浅出的生活哲理于一炉,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形成了恬淡、隽永的格调,令人读之忘神,爱不释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