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是明朝哪个年间的状元(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明朝三大才子,泛指解缙、杨慎、徐渭。解缙——解学士,大家都知道,他小时候对对子,"门前千棵竹","家藏万卷书";" 门前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门前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还有徐渭——徐文长,小时候"晒书"的故事,都闻名于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其实是官二代、甚至是官三代,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自幼聪明好学,加上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1岁就会写近体诗,12岁拟作《吊古战场文》,受到叔父的赞赏,复命拟《过秦论》,祖父看后,自矜谓"吾家贾谊也"。
一天,父辈赏画,问他"景之美者,人曰似画;画之佳者,人曰似真,孰为正?"并要求他写一首诗加以说明。杨慎略一思索,写道:"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很是聪慧机警。24岁,便殿试第一,考中状元。
对于杨慎,历代皆有称颂,明蒋冕说:"用修之博,何减古之苏颂乎!"张廷玉说:"杨慎博物洽闻,于文学为优。"清纪晓岚说:"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今陈寅恪说:"杨用修为人,才子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我最欣赏的还是《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据说,这是杨慎在发配云南充军途中,到湖北江陵,遇见一个渔夫与一个柴夫在江边谈笑风生,自由自在的煮鱼喝酒,不由浮想联翩,感慨万端,触动了哪根神经来了灵感,忙请押解的军士找来纸笔,书写下这千古流传的动人词篇。后来,又被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列在了卷首。特别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开播,杨洪基一展歌喉"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气磅礴,更加普及人心。
杨慎把人生、历史看透了、也写透了,但他自己却没有做到。其实,他的工作还是不错的。明世宗即位,授杨慎为翰林院编撰、经筵讲官。这可是陪侍皇帝讲读经史之官呀,但他的性格使然,没有把握住。明世宗破例赦免了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杨慎特意选《尚书》里《金作赎刑》一章进行讲解,暗示明世宗,明世宗听后很是不高兴。
到了"大礼议"纷争,明世宗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基的,而且他不是亲弟弟,而是堂弟,他想追尊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加封为献皇帝,改明孝宗帝为"皇伯考"。遭到了首辅杨廷和、杨慎父子和许多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明世宗震怒,使用了暴力镇压,收禁134人于狱,杖五品一下180余人。杨慎更在其中,7月15日被捕,7月17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这才发配充军云南永昌卫(现云南保山县)。也许就是这时顿悟,看破红尘,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临江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精辟!
就在这时,杨慎看着一直陪送他的夫人黄娥,风尘满面,十分憔悴,不忍再让她护送,劝她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杨慎又填了一首《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州。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离别愁。"多么伤感,分别时,竟羡慕起"比翼双飞"的鸟来,这对杨慎是多么大的打击。
这可是一对称为著名文学的伉俪,黄娥也是才女善诗词,夫妻两地分居后,书写出许多离情诗。黄娥回到四川新都老家,写下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据说,毛主席对《寄外》这首诗也很欣赏,选入《诗词若干首·唐宋明朝诗人咏四川》一书之中。
黄娥后来又写一首《七绝·又寄升庵》:"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前一首"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表达了怨愁与失望,后一首一个"懒"字,又刻画出长期思念丈夫的痛楚。
最精彩的还是杨慎回四川新都奔父丧后,再次离别,黄娥写下的《罗江怨》散曲:"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杆热。"一冷一热,凄凄酸楚,婉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杨慎在云南流放三十余年,不仅寄情于山水,也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自己的政治情感,写出大量的诗篇。我最喜欢他的《山茶花》:"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用衬托的方法,赞美山茶花不畏严寒,冰清玉洁,傲雪盛开。
也许我是军人出身,怎么也没想到,多少年后,也是在云南,一曲《再见吧!妈妈》唱响边陲,唱响祖国大地。"------看山茶含苞欲放,怎能让豺狼践踏。假如我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你会看到盛开的茶花。假如我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你会看到美丽的茶花。啊——啊——山茶花会陪伴着妈妈,妈——妈!"山茶花,又成了我们心中的花,敬仰的花,美丽的花,英雄的花!
因大礼议之故,杨慎终不得归,曾在病中写道,"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做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非常凄苦。
按说,明律满60岁就可以赎身返家,谁知,杨慎在他人的帮助下返回家乡,竟有人举报,重押送回永昌,72岁那年病逝于昆明。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才追赠为光禄寺少卿;明熹宗天启年间追谥"文宪"。后人为了纪念杨慎对云南地方民族历史、地理、文学所作出的贡献,特意将其在昆明的旧居碧峣精舍改建为"杨升庵祠",供奉其塑像。
我第一次到昆明,曾拜谒过"杨升庵祠",后来再到昆明,这里已成了徐霞客、杨慎俩人的纪念馆。据说,徐霞客游历云南时,曾到此拜谒过杨升庵祠,历史总会表彰那些有贡献的人。
九口2020-12-1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