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比不过武则天 同样都是女人掌权

武则天和慈禧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性掌权者,但两人后世的评价却有云泥之别,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我认为二人的评价之所以差这么多,是因为武则天去世之时,留下的是一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帝国,所以我们都说她"上承贞观、下启开元。";而慈禧离世时,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行将就木的垂死帝国。我们历来是以成败论英雄,所以两人政绩上的巨大反差,导致了评价上的差异也十分巨大。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并不完全是两人能力、性格的差异所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慈禧为什么比不过武则天 同样都是女人掌权(1)

客观因素

武则天即位之时,唐朝初建,经过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正蓄足了力量,准备走向王朝的巅峰。

我们知道一个朝代的国势走向,大体来说是呈现一个倒"V"字型的,而且开国之初,往往容易出明君,在百废俱兴的时代背景下,经过一两代君主的励精图治,自然而然的就能到达巅峰。

慈禧为什么比不过武则天 同样都是女人掌权(2)

武则天

武则天很幸运,她所接手的唐王朝,正处于国力的上升期。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她的威加四海,万国来朝。能够收复安西四镇,重开西域,也离不开这个大的时代背景。

而慈禧掌权时,清朝已经由康乾盛世开始走下坡路,王朝后期往往伴随着吏治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

再加上此时到了五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大航海所带来了世界局势的巨大变革,西方列强凭借工业革命把握先机,在生产力和科技上遥遥领先,而大清还沉浸在闭关锁国的美梦当中。东西方碰撞的结局,可想而知。

慈禧垂帘听政之时,不过二十余岁,面对的是被英法联军攻陷的残破的北京城和成为废墟的圆明园,再加上人物和时代的局限性,清朝在她手上逐渐走向衰亡也在意料之中。

倘若不是恰逢欧美列强的崛起,慈禧成为一位"中兴之主",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同治中兴"就是在慈禧的主导下完成的。

慈禧为什么比不过武则天 同样都是女人掌权(3)

主观因素

武则天和慈禧都贪恋权位,工于心计,心狠手辣,但为政方面,还是有许多不同的。

武则天重视农民农业,出台政策鼓励农业发展,对苛捐杂税严惩不贷。还命人编写了农业书籍《兆人本业》,有助于生产力的提升。

武则天广开言路,她命人制造铜匦,大肆鼓励人民上访,而且她常常亲自接待上访之人,对于提出有利意见的给与奖赏,无用的也不会惩罚。

慈禧为什么比不过武则天 同样都是女人掌权(4)

慈禧

武则天虽然乾纲独断,但她却听得进逆耳忠言。狄仁杰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他时常犯颜直谏,武则天却不以为忤,他知道狄仁杰老成持重,一心为国,因而非常尊重他,从来不叫名字,而是称呼国老。重用贤臣,也是武则天能够治理好国家的一个优点。

而慈禧虽然也有强国之心,重用奕忻,左宗棠,曾国藩等能人。但她享乐之心太重,凌驾于国事之上。

正值多事之秋,她却仍要大肆操办寿辰,有人劝她减少开支来增加军费,她却来一句,"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霸气!

虽然武则天也多次祭天,生活奢靡,但没有影响国家运转,百姓生活。而慈禧不顾国家外有强敌环伺,内部民不聊生,贪图享受,实在是不应该啊!

慈禧为什么比不过武则天 同样都是女人掌权(5)

她用的是李鸿章这样的佞臣,专职揣摩上意,讨老佛爷欢喜,对于异己无情打击,国家的风气都败坏了。

慈禧固然知道强国要变法、维新,但一旦可能触碰到她的利益,她就马上由支持转为仇视,哪怕这可能是能够为大清国续命的良药。优柔寡断,朝令夕改,个人性格上的缺点,放大到国家层面上,那便是致命的,是能亡国的。

综上,之所以慈禧评价远远不如武则天,一方面是时代的限制,武则天之唐朝如朝阳,慈禧之大清如夕阳;另一方面是个人性格、能力的差距,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刻,这就决定了帝国的走向,以及掌权者的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