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最出色的历史文物(初冬去京西小故宫)
#创作挑战赛#
历经五年修缮的万寿寺,终于再次现出真身。虽然它的名气不如北京最古老的古寺潭柘寺,也稍逊于“天下第一坛”戒台寺,但这座被称之为“京西小故宫”的寺庙,“宛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北京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上,绽放着璀璨之光”。
万寿寺:长河沿岸僧庐梵刹之首
万寿寺位于西直门外长河畔广源闸旁,于万历五年(1577年)由万历帝生母李太后主持修建,次年建成。万历皇帝亲赐匾额“护国万寿寺”,内阁首辅张居正为其撰写碑文,它的重要性和地位可见一斑。
刚开始修建时,万寿寺的规模不大,只有中路建筑,占地约8500平米。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中、东、西三路建筑相毗邻的大型古代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到明万历时的5倍多。
据资料记载,作为明清皇家寺庙,初建成的万寿寺,气势恢弘,殿阁、廊庑、方丈、庖、福规制完备;寺中藏经阁内贮藏万历皇帝御赐的佛教经典,寺院事务由宫廷内官监主持,管理僧人唪经焚修;寺后田庄果园占地九顷七十亩;与寺隔河相望的紫竹禅院为万寿寺下院。
到了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后人熟悉的万寿寺最知名的文物“永乐大钟”,由汉经厂迁至万寿寺。因原有建筑体量无法容纳永乐大钟,于是在寺东北侧增建了钟楼,作为悬钟之所。随之永乐大钟的鸣响,它也成为了明代万寿寺的重要标志。
不过到了明天启年间,不知何原因,永乐大钟被视为不祥之物,受到冷落,被置放在地,从此寺里再无“晨钟暮鼓”。再往后,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永乐大钟又因五行之说再次“迁徙”,移到觉生寺,也就是今天的大钟寺,作为祈雨法器。
如今,永乐大钟收藏于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虽然它不再用于报时,但通高5.6米,重46.5吨,钟体内外铸有23万铭文等铸钟工艺,以及“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的名号,还是让其享誉海内外,人们争相前往一睹其风采。而且一到中秋节、新年等特殊时刻,人们就会敲响永乐大钟,以示祈福和祝福。
到了顺治二年(1645年),皇帝为万寿寺赐匾“敕建护国万寿寺”,在山门殿的石门券上方清晰可见。
1979年,万寿寺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北京艺术博物馆正式成立,将寺院局部对外开放。
修缮五年后,万寿寺都有哪些精彩之处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万寿寺进行了建寺以来的第五次大规模修缮,此次修缮中更换、替补了部分木构件、脊饰构件、砖瓦构件。同时,对寺内的建筑、彩画、造像等也做了修缮。
此次修缮还有意外之喜,在院内挖掘出一座断成四节的明代华表和一块丹陛石。这块丹陛石被放置在天王殿前的台阶中央,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目前,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及东路方丈院恢复开放,游客可观赏到5个基本陈列、350余件馆藏文物,其中七成珍贵文物还是第一次展出。
穿过山门殿,就能看到左右两侧的钟楼和鼓楼,这是传统寺庙的建制规格。继续往里走,不可错过无量寿佛殿,殿内原供奉铜漆金无量寿佛立象一尊,今无存。现置渗金多宝铜佛塔,为明代天启年间所铸。塔身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四百余尊雕像,造型生动,铸造工艺精湛。
沿万寿寺中路前行,除了寺内的建筑、造像,五个基本陈列展也各有特色,唤起很多历史记忆。
天王殿内的“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展示了万寿寺自1577年修建起至今的发展与变迁。
万寿阁的“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展出古人祈福健康长寿的吉物70余件套。
安心竟殿和祝延万寿殿的“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可以观赏到汉传、藏传佛教造像。
大禅堂的“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展出了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其中乾隆皇帝御笔的《岁朝图》更是首次亮相。
方丈院的“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展出48件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家具。
万寿寺是建筑规制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刹,寺中的殿堂、碑石、古树,见证和记录了它所经历的几度沧桑和沉浮,也让游客更好的触摸到历史。
Tips: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分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目前,艺博每日限流600人,参观需提前通过“北京艺术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购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