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最后时刻(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
原创 | 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其人其事
图片 |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宋朝有个“包青天”,明朝有个“海青天”,清朝也有个“于青天”。因为他生活极度节俭,日食粗粮和青菜,而不知肉味。因此,也有人叫他“于青菜”。他早年照顾父亲,竭尽孝道。直到清朝顺治末年,他的父亲去世,他才以明经谒选吏部,开始做官。此时的于成龙,已经 44 岁了。
于成龙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是广西罗城县令。当时是清朝初年,南明还没有灭亡,罗城县归属清朝只有两年,在长期的战乱后,县城里面只剩六户人家,县衙是几间破屋,全县盗贼横行。面对如此的艰困,于成龙开始治理罗城县。他一面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一面建立保甲,打击盗贼。三年之后,罗城县便不再是破败不堪的旧貌,而是人民安居乐业,秩序井然。
后来,于成龙升任湖广黄州府同知,镇守歧亭。歧亭是个盗贼横行、公然抢劫乡民的“三不管”地区。为了平息匪患,于成龙“微行”察访。所谓“微行”,也就是化装成农民、商旅的样子,到各个乡村去观察形势,亲历盗案。尽管听起来有些危险,但是一段时间下来,他已掌握了有关盗贼的许多重要线索。然后,于成龙命令下属的各个县,将发生的盗案全部上报,责令各个县全力破案。经过治理,歧亭的盗患终被平息,于成龙也在当地留下了“歧亭息盗”的故事。
康熙 17 年,时任武昌知府的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要由水路赶往福建。上船前,他买了几十斤萝卜,放在船上。然后一路上,他就以萝卜当饭吃。因为当时的福建有着与外国通商的商埠,所以,于成龙在福建任上,常有外国商人以各种名义向他行贿。对此,于成龙每次都给予严词拒绝。于成龙也因为清廉,而获得了外国人的关注和称赞。
康熙 20 年,于成龙又升为两江总督。这是清朝地方上级别最高的封疆大吏。他前往南京上任的当天,南京的大小官员全都出城迎接他,可是,等到天黑,也没有看见这位新长官的影子。原来,于成龙在当天雇了一辆简易的马车,带着一个儿子,坐着马车,像老百姓一样低调地进了城。而在南京任上,于成龙又像自己当初做黄州同知时一样,“微行”察访。化装成平民百姓的样子,暗查民间疾苦、官员贤否。成为美谈。
可惜于成龙只做了三年两江总督,就不幸染病去世。而他留下的遗物,仅有一套官服,几斛粗米,几罐盐鼓。于是消息一出,“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康熙皇帝称于成龙为“清官第一,天下廉吏第一”,赐谥号“清端”。
于成龙不仅生活节俭,而且为官公正。他在担任地方官时,断案不徇私情,且又主张“慎刑”,以教为主。赢得了百姓的尊敬。百姓称他为“于青天”。
本文原创,未经作者许可,严禁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