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w快充和120w快充哪个更快(大旗舰快充速度对比)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每天给您带来最新最潮的科技资讯,让您足不出户也知道科技圈大事!
更大的屏幕,更强的性能,更逼真的相机,更复杂的算法,更……不变的电池……
不像结构和功能的频繁升级,智能手机快充方案依然保持稳步前进基调,没有骇人听闻的新概念,没有华丽拗口的新名字,一切都是我们熟悉的模样:
续航不够,快充来凑╮(╯▽╰)╭
只是,以往我们说这句话是调侃快充太慢,今天再提起,则完全是表达感谢,感谢快充拯救了不争气的电池。
于是,我们请来 5 位去年至今快充领域的佼佼者,角逐最佳电池奉献奖,它们分别是:
OPPO R17 Pro、荣耀 Magic 2、小米 MIX 3、vivo X23、魅族 16th。
参赛者简介
OPPO R17 Pro、荣耀 Magic 2、小米 MIX 3、魅族 16th、vivo X23
小米 MIX 3:小米一直是高通 QC(Quick Charge)高压低电流方案的忠实拥护者,MIX 3 虽然支持 QC 4.0 ,但充电器用的还早几年的 QC 3.0 标准,具体来说就是最大输出充电功率 18W。
一般有这么几种输出组合:3.6-6.5V/3A、6.5V-9V/2A、9-12V/1.8A。
18W 一年多前似乎还是快充的代表,但由于国内厂商各种快充方案百花齐放,18W 就显得毫无吸引力,因此我们将 18W 快充的小米 MIX 3 视为新旧快充势力对比时的参照。
OPPO R17 Pro:多年来独自坚持低压大电流方案的 OPPO 可算扬眉吐气了。
先前 Micro USB 数据线受物理接口限制,电流一旦超过 2.5A 就容易损毁,后来能够承受 3A 及以上的 Type-C 数据线普及,大电流方案就有了地位,而不必过度依赖暴力提高电压。
然而,像 Super VOOC 这样 50W(10V/5A)的功率,换 Type-C 数据线只是开始,还需要里外一整套定制的充电设备。
比如普通的 VOOC 闪充(非 SuperVOOC)数据线是 7 针接口(标准为 5 针,多出的针脚起协议识别和大电流传输作用),内置电池有 8 金属触点,充电器端有专门的降压 IC……
另外,OPPO R17 Pro这里还有些小聪明,使用所谓串联双电芯设计,一块电池分两块同时充电,这一点在后期进入涓流充电时作用明显。
荣耀 Magic 2:荣耀的 Magic Power 也是低压大电流方案,最大充电功率为 10V/4A 或 5V/8A,40W,即最大输出电流 8A,也是目前最高的。
看这粗壮的线材~
vivo X23:vivo X23 是五位参赛者中最特殊的一个,使用 Micro-USB 接口也能用上快充~
之前 vivo 的快充技术叫做双引擎闪充,如图:
去年将双引擎闪充(18Wmax)升级至 10V/2.25A,22.5W,又加入电压泵技术将 10V 电压进行分压,以提高电压转化率并降低发热。
所以即便坚持使用 Micro USB 接口,也能实现快充,本质仍是 QC 方案的优化升级。
魅族16th:魅族的 mCharge 快充方案基于联发科 PE(Pump Express)方案优化而来,原理还是高压低电流。最大可以实现 8V/3A,24W的充电功率。
好了,选手背景介绍完毕,比赛马上开始。
测试条件:WiFi数据全开,自动亮度,熄屏状态下,电量 1% 起步,每 30min 记录一次。
折线图已经泄露了最佳电池贡奉献奖得主。◕ᴗ◕。
不出所料,OPPO 和荣耀一骑绝尘,0-30分钟,几乎未经历恢复充电阶段,直接快速充电,一个 91%,一个 84%。
得益于前半小时快速充电打好的基础,荣耀 Magic 2 一小时刚好充满,而 OPPO R17 Pro 更干脆,45 分钟结束,考虑到 OPPO R17 Pro 的双电池组合,Magic Power 跟 Super VOOC 算是旗鼓相当。
vivo X23 和小米 MIX 3 作为 QC 方案的继承者,表现处于第二梯队,前 2/3 时段,vivo X23 稍有领先, MIX 3 一直处于紧跟状态。
巅峰之后,MIX 3 反超对手直达 100%,vivo X23 则比对方多花 12 分钟才达到,当然是电压泵为了抑制温度而逐渐降低电流的缘故。
魅族16th 系列标称支持最大 24W 快充, 但测试时峰值仅 16W 左右,一块 3010 毫安电池足足花了 100 分钟才跑到顶。
我们使用的是 24W 快充头,然而魅族16th 似乎并不支持完全 MTK PE 协议,因此无法达到 24W 的巅峰。而魅族16th Plus 有 3640mAh 大电池,同样的 24W 快充,测试结果也是 100分钟稍多一点。
也就是说在理想情况下,魅族的 24W 快充跟小米、vivo 等处于一个梯队,只是因为营销策略的差异,mCharge 的快不容易被感知到。
充电间隙,我们也记录了同时段各机型的温度变化,如图:
上图 5 组数据可以说进一步确立了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的优势地位。
OPPO R17 Pro 表现最平稳,这当然有双电池 charge-pump 高效降压电路的功劳。
其次是荣耀 Magic 2,Magic Power 的降压策略不同以往,而是将降压的工作交给充电器,绕过手机内部的充电管理IC,以规避机身内部“高压到低压”转换带来的高发热,因此充电温度更低。
其他三家的高压低电流方案在温控上则先天不足,加入温控管理的尚有约束,像小米 MIX 3 这样纯原装 QC 快充的,最大温差已经达到 10℃。
总结
这两年大家对屏幕的关注远甚快充,但相比屏幕方案的野蛮生长,快充技术两开花才是安卓手机各种黑科技中最值得骄傲的部分。
再想一想都 9102 年了,对面的苹果还标配 5V/1A 充电器,这几十瓦的咱们不该敲锣打鼓奔走相告吗?
回到技术本身讲,提高电压和提高电流两个方案中,大电流方案似乎比 QC 标准更有潜力,尽管充电设备互不兼容有时令人苦恼,但对手机本身来说,快充和低温带来的好处立杆见影。
所以许下 9102 年的愿望:人人都能用上超级快充,且不必一家一线,统一兼容的快充方案能够快点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