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1)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2)

新的叙事话语与叙事样态激发悬疑文本的创新活力,在“破圈”的基础之上实现“拓圈”,达成更具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 | 电视艺术

当下,悬疑题材的网络剧集又掀起了一阵热潮,继《隐秘的角落》《白夜追凶》爆火出圈后,今年又有《开端》《江照黎明》等成功“破圈”成为爆款。那么悬疑题材的网络剧集是如何爆火的?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悬疑题材的网络剧集与“涉案剧”汇通新生

  • 李京盛(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前些年的涉案剧目,情节内容主要展现的是案件与破案过程,里面可能会涉及到很多负面因素,一旦开局不好,角度不对,兴趣点偏移,它就会变成一个展示犯罪过程、刻画犯罪心理、暴露侦破手段、造成社会恐怖等等不确定因素的产物。

网络扩大了悬疑题材的概念,同时,悬疑题材无论是以案件为主,还是以斗智斗勇、烧脑智力为主,都出现了现实性变化的趋势。

  • 胡一峰(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传统影视剧集最大的美学特征就是现实主义表达,爽感制造则是网络剧标志性的艺术风格。网络剧集用网络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生产机制,去强化我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视觉表达,使现实主义的东西可看性更强,特别受到年轻观众欢迎,从而使现实主义的精神获得了延续。

同时用现实主义精神充实了爽感的内涵,使爽感的消费不那么苍白和空洞。像《隐秘的角落》《风起洛阳》等悬疑题材网络剧,背后都有现实主义的内涵,但是它采取的表达形式是从网络而来的新形式,这种双向奔赴过程中形成的美学融合也是出现精品的原因之一。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3)

在2021年底到2022年初这段时间,有两部作品值得关注。一部是《对手》,作为一部网台同播剧,它以国家安全为题材,用符合网络审美的叙事方式演绎了一个谍战故事。另一部是《对决》,作为一部扫黑题材的作品,可归入涉案剧,也带有悬疑色彩,全剧“爽”点不断,而它又是首部获得“网标”的网络剧,就前面讲到的融合而言,似乎更有一种象征的意义。

其实,既然是融合,就不是互相取代,而是汇通新生。就像令狐冲刚学会吸星大法时,初期“两大神功”可能在体内会有一些冲突,但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一定会出现1 1>2的效果,呈现给我们一种来自当代中国创造的、全新的电视剧(网络剧)美学。

悬疑题材网络剧集爆火的原因

  • 李京盛(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我们可以用《猎罪图鉴》《江照黎明》两部剧举例。它们都是悬疑题材,并且有案件在背后支撑,但是两部作品主要的开掘点和题材立意已经不是案件本身。它的变化正是在悬疑题材当中注入了更多生活内涵和社会情感,把我们认为不好把握的涉案题材电视剧转化成现实性作品。

《猎罪图鉴》听起来一定是警察破案的故事,但是没有具体的案件,而是描写一个新的影视银幕形象——罪犯的画像师,从人物形象的新颖度上,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职业类型,一个新鲜的银幕形象,也为悬疑题材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4)

《江照黎明》看起来是一个骗保杀妻的涉案剧,但是它的不同点在于注入更多了社会内涵和生活情感浓度。这部剧讲的是一个心理压抑的女性在困难面前是如何自赎自救的,它并没有将重点放在案件本身,而是关注普通人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当中怎么处理情感压力,怎么面对困难,怎么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甚至有生命威胁的时候的生存状态、情感状态、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说的现实性,如果没有现实性就没有受众的共情和共鸣,也没有这么大影响。

所以这两部剧无论原创性、现实性还是精神表达,都突破了传统悬疑类型和传统涉案题材故事。它们用创新性的手法加上精品化制作,赢得了交口赞誉。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5)

  • 胡一峰(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悬疑题材剧集的现实主义含量,至少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直接从现实生活、真实案例,包括一些案件新闻中取材,编织成一个故事,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杂取种种、合为一个”。另一种则是讲一个古代历史、传说甚至完全架空的悬疑故事,但这个故事里,洋溢着强烈的现实关怀。

前一种情况比如《开端》;后一种情况,比如《风起洛阳》,在这部剧中,不论是神都和不良井这种城市聚落空间隐喻,还是高秉烛从底层改变命运的历程,都充满了“现实感”。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6)

  • 杨乘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值得肯定的是,扎根现实的社会意识与观众心理的深层动因,为悬疑剧集注入具有思辨特质与伦理价值的社会热点话题,这也是悬疑剧集散发的内容魅力。

《消失的孩子》透过悬疑表象对话社会现象,将家庭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独居女性安全问题等诸多社会议题代入剧情。“消失的孩子”最终平安归家,言说“疗愈与救赎”的核心主题,体现出悬疑剧积极引领向好、向善、向上的社会风尚,在现实沃土之上深耕打磨悬疑剧集的价值内涵与情感导向,引发观众的共情思考。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7)

  • 林玮(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系主任、副教授)

“现实性”是悬疑题材网络剧集爆火的重要内核,这个内核在于“现实”就发生在你身边。因此,它会人为地制造某种身临其境之感。当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爆火,使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为一句流行语,甚至一代人对社会的认识,就充分显现出“现实性”在悬疑剧中的力度。不过,正如李京盛老师所言,这样的剧集是有可能会“造成社会恐怖”的。这就需要有所中和,有所引导。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8)

  • 李蕾(《光明日报》文艺部影视评论版副主编)

这些作品更加深入地介入了社会现实,在肯定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各种现实问题。它们强调社会效益和价值导向,借助悬疑这一题材外壳来探讨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社会的复杂性,反映时代风貌,展现文化魅力,不仅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更能够培育观众的审美趣味,产生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可以看出,当下悬疑题材剧集的创作者积极紧跟现实主义的潮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和人们的生存境遇揭示生活本质和时代特质,书写出人类丰富饱满的心灵世界,而且在题材领域尝试了多元探索。

悬疑题材剧集爆火背后的启示与观察

  • 林玮(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系主任、副教授)

网络剧集比电视剧更能够在当下直接反映年轻人生活的状态。悬疑题材作为今年网络剧集爆火的题材之一,也成为一个我们观察年轻受众状态与喜好的窗口。

《开端》《一闪一闪亮星星》《江照黎明》等悬疑题材网络剧集在今年的走红,显现了这一代年轻受众的两个特征:首先是审美品位的提升,上述网络剧集中的爽感,不是现实爽感,是烧脑、好奇、智力体操,其中除了审美品位的提升外,还有艺术素养提升;

其次是疫情之中日常生活的相对贫乏,特别需要文艺和娱乐的刺激,悬疑题材对年轻受众的解压作用比较明显。这在《胆小鬼》,还有尚未上映的《立功》等剧集营造的“东北下雪天=人面对自然而产生的孤立感=恐怖氛围”,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9)

这两个特征的结合,会催生出一种新的表达,如《不期而至》。与此前的《阳光之下》一样,它营造出了别样的悬疑题材,就是披着都市情感的外衣,借悬疑来表述“女性成长”这一时代话题。

自《我的前半生》开始,“全职太太遭遇困境”,已经成为了某种时代感很强的母题,《不期而至》不但不例外,还融入了“虐恋”这一高度契合“爽感”要求的网络元素,以及浓郁的都市气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年轻一代观众已经不再单纯相信“傻白甜”的“公主梦”,他们是在保持梦境幻想的同时,意识到需要强化“打怪升级”的能力,从被圈养的温室中走出一条斗志昂扬的路子来。如果把三年疫情的变更,与这种悬疑剧的走红关联起来思考,可能会对这一代年轻人有更多新的认识。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10)

  • 杨乘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我们过去会把“主流观众”理解为偏向中老年群体,偏向更多使用电视、报纸、广播的观众,但是从消费能力、网络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角度来讲,今天18岁以上,甚至16岁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主流群体受众,所以通过悬疑题材的对接和开发,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在关注社会命题里面的一种对艺术的思考,或者是带有一些对社会或浅或深的关注,这是一个积极的转向。

当然,支撑这种转向的是它整个叙事层面的创新,这种创新并不仅限于网络层面的自营、自发、自主、自为。在网络剧集叙事创新、话语创新里面,我们明显地看到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动向,那就是多种媒介的引流融合,带来了新的叙事话语,产生了一种叙事的新样态。

例如《开端》《一闪一闪亮星星》中采用的“无限流”循环叙事,曾经是经典的影视叙事方式之一,经典电影《罗拉快跑》就使用过。在大银幕上创作过的经典叙事,用到了网络剧集中,并根据网络剧集受众的收视和观看习惯进行再创作,造就了今天悬疑题材网络剧集的口碑和流量。

这说明我们的网络剧集在整个收视层面获得的成功,不仅仅是题材,而是题材的竞争力与叙事话语的创新力之间、网络剧集的发展与其他网络视听产品之间形成了合力。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11)

从《长安十二时辰》到《唐朝诡事录》,悬疑题材网络剧集在历史资源的转化过程中形成了“历史 悬疑”的叙事新形式。如果说《长安十二时辰》在表层的悬疑题材下,通过对古装人物的现代性改编,呈现出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于现实问题、社会心理的思考,是悬疑题材网络剧集叙事探索;

那么《唐朝诡事录》在全网掀起的“志怪美学”热潮,则是在更深的内在机理层面实现了“奇趣”和“古意”的创新结合。“奇案之下见众生”,该剧将奇闻、异事、诡案与唐朝的历史人文、民俗世情与志怪传说有机融合,从历史纵深处缝合悬疑文本的叙事间隙以输出现代价值观念,“虚”“实”相生的视效技巧营造中式美学的现代风貌,很好地满足受众“高智性”、体验感与刺激性的审美需求。

新的叙事话语与叙事样态激发悬疑文本的创新活力,多种媒介的引流融合助力悬疑剧集沿着可持续、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路径,在“破圈”的基础之上实现“拓圈”,达成更具创新活力的高质量发展。

关于悬疑的网络剧(悬疑题材现实密码)(12)

悬疑题材网络剧集的爆火背后,可不是传统涉案电视剧的“炒冷饭”,而是经历了再创作和创新,“蜕变”后的产物。它在形式上融合了传统电视剧现实主义美学表达和源自网络的多样化,内容上从原来单纯的围绕侦破案件,转变成为借助悬疑题材的外壳,注入生活内涵和社会情感,借以表达对于现实问题、社会心理的思考。它的成功,对我们在传统题材的改编与创新艺术手法方面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