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

文|花岸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1)

沈从文与他理想化的边城

《边城》,沈从文笔下的茶峒美得像一首诗,像一幅清雅的山水画。

这样牧歌一般的生活图景,仿佛是沈从文带着滤镜一般,把现实里的苦难,残酷滤掉,只剩浪漫主义塑造出来的诗情画意。

1934年出版的《边城》可谓是沈从文的巅峰之作,这之后他又先后出版了《长河》《月下小景》等作品。

但是1948年之后,他的人生急转直下。

郭沫若指责他是桃红色作家,是反动派,一张大字报贴出来,沈从文被排挤出文坛,被褫夺了北大教员资格,然后被发配到历史博物馆做了一名研究员。

他的书也成了当时的禁书,就连《边城》,这样带着朦胧美感,牧歌式的小说也是禁书。

在此后的40年,沈从文都生活在惶恐里,他精神崩溃,试图自杀过,也一度住过精神病院,文革中,他的文书资料,家信被查抄过,被批斗,被罚扫厕所。

他的笔触不再触及文学,不再论及社会,他把精力都投入到古代文化,历史文物研究里去,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2)

老年沈从文

沈从文1988年心脏病去世, 妻妹张充和恰如其分地评价沈从文一生;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沈从文因其不折不从,后半生历经坎坷,但也是他的赤子之心,让他和他的作品复活,重新登上文坛,并且不再被低估。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3)

沈从文80岁重访凤凰故居

80年代,沈从文的作品才重新被人们关注。

1988年,瑞典汉学家马悦然透露,沈从文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但就在那一年,后半生坎坷的沈老走了,马悦然向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核实,大使馆参赞直言,从未听过沈从文。

马悦然感到一丝悲愤:“作为一个外国的观察者,发现中国人自己不知道自己伟大的作品,我觉得哀伤。”

庆幸的是,沈从文没有被永远埋没,时间大浪淘沙,好的作品总是有长久的生命力,穿过黑暗,迎接属于它的光明。

《边城》写于在1933年。 在湘西,沈从文曾于路旁,在丧事报庙的队伍里,见一小女孩,奉灵引幡。当年9月,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在达子营的院子里,在一张小方桌上完成了《边城》的第一章。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4)

如今的边城,如今的凤凰古城也不复是当年的古城,但是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朦胧的,质朴自然的人性故事,从来没有被忘记。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5)

不谈政治,只关心真实的生活

沈从文历经中国最动荡的年代和岁月,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国共内战,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许多的作家把笔杆子当枪使,抨击国民党的腐败与残忍,揭露社会的阴森与黑暗,歌颂革命与新生,比如鲁迅丁玲等左翼作家,但是沈从文似乎没有旧我与新我的撕裂,他没有革命的热情,他的笔用来写小人物的命运,即使写悲剧,也裹着一层玫瑰色的浪漫,诚如《边城》。

文学大师,沈从文,小学水平,又是行伍出身,他走过许多的路,看过无数的生死悲欢,农夫,士兵,水手,纤夫,铁匠,店主,妓女,他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在沈从文悲悯的笔调之下,他们的渺小与悲欢,他们野草一般的生命,竟然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6)

青年沈从文

沈从文不是逐时代趋势的人,他不关心政治,却极关心底层,真实的生活。

我真愿意到黄河岸边去,和短衣汉子坐土窑里,面对汤汤浊流,寝馈在炮火铁雨中一年半载,必可将生命化零为整,单单纯纯的熬下去。走出这个琐碎,懒惰,敷衍,虚伪的衣冠社会,一分新的生活,或能够使我从单纯中得到一点新的信心。

他像一个孤独的做梦者,他的笔只供奉他所认为的人性和美。

他写边城不是为评论家写的,他写边城也不怕别人笑他落伍守旧,比起空虚的城市生活,他更青睐乡土的质朴自然清新。

边城之于疲惫麻木的现代人,更像是一种清醒的提醒,一朵诗意的花朵,让人不至于彻底麻木。

这也许就是写作的意义吧。

诚如沈从文自己所答为什么写作?

生活或许使我平凡与堕落,我的感情还可以向高处跑去。生活或许使我孤单独立,我的作品将同许多人发生爱情和友谊。

《边城》让我们从呆板,停滞的生活里,暂时逃离, 从堕落里爬出,生出了一种薄薄的力量。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7)

《边城》的美,在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人性之美。

《边城》,读第一遍,是一种美得沉醉,读第二遍,竟有了一种薄透的悲凉,读第三遍,在淡淡的哀伤里,又生出了一种柔软的希望。

沈从文曾说过:“美是不固定无界限的名词,凡事、凡物对一个人能够激起情绪、引起惊讶、感到舒服,就是美。

《边城》之美,美在文字,美在风景,美在人性。

《边城》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领略到一种自然的朴野之美,人性的纯粹之美。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8)

沈从文的文字,就像自在的水流,不急不缓,清澈自然,他是男性作家,干过行伍,但是文字却有一种类似女性的柔情,没有军人的硬气和凌厉感。

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要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文如其人,他的文字如他一般质朴自然,没有繁复的修辞,没有艳丽的描摹,简单的文字,却因为恰到好处的表达,而产生一种打动人心的魔力。

这个茶峒似乎未经动乱世事惊扰,这里平静安然,静谧而美好。

茶峒,有着山水的灵性与气息,薄雾笼水,有着梦一般的缥缈与氤氲。

翠翠与老船夫,还有一条黄狗,相依为命,居住在碧溪岨。白塔耸立,茂竹青青,流水幽幽,日子简单而安然。

在这种环境下长出来的翠翠,有着大自然的灵气,触目为青山绿水,眼眸晶亮,为人天真活泼,如山头小鹿一般乖巧。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9)

这里的人,也没有别处人的蝇营狗苟,摆了50年渡船的老船夫,大度,忠厚,不曾想过占人半分便宜, 仗义的船总顺顺,爱过翠翠母亲又抚恤爷孙孤女的杨马兵,磊落能干,同时爱上翠翠的天保,傩送兄弟..

.这里的风土人情,就像纯粮酿的酒,不掺任何杂质,在茶峒,即使吊脚楼上做皮肉生意的妓女,似乎也都比别处的更讲情义。

景美,人性美,这样的茶峒,是沈从文一直怀念与美化的梦里乡土。

翠翠母亲的爱情悲剧,翠翠的爱情悲剧,老船夫郁郁死去,这个悲凉的故事,沈从文信手把残酷抹去,淡化了那种残酷与凄然,只留下一种如梦如幻的美。

沈从文的一生都在追逐这种美,同时也因为这种美的追逐而遭罪。

浪漫深情的沈从文,着重人性,即使写妓女,也写出了一种深情和美感,他也因此被扣上桃红色作家的帽子,被排挤出文坛。

但是正是这种美,景与人俱美,使得《边城》这部曾经被禁的书,重新被翻起,再度走红。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10)

边城》里的象征主义 渡船 碾坊 虎耳草 白塔

要想读透《边城》,需要明白,文中四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渡船与碾坊,现代文明与传统的交锋

渡船与碾坊,表面上看只是两份不同的嫁妆。

选择翠翠,就意味着要接过渡船,选择中寨王团总的女儿,就有丰厚的嫁妆-碾坊。

渡船与碾坊,实际是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较量,甘守清贫与自我,还是追逐名利,葆有朴素正直的情怀,还是在社会的染缸和诱惑里迷失心性?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11)

大老天保,二老傩送,在诱惑面前,还是选择了渡船,即使最后这样的爱情竞争变成了悲剧,在傩送与翠翠之间横亘着大老之死的刺,但从内心深处,傩送爱的对象始终 不曾动摇。

不折不让,守着自己心中的美好不肯妥协,这也是沈从文的生活哲学。

我是个乡下人,走到任何一处照便都带了一把尺,一把秤。和普遍社会总是不合,一切来到我命运中的事事物物,我有我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沈从文,永远坚持“乡下人”的性情,不依附,不奉承,不折不让,永远坚持他的美学与真性情,成也在此,败也在此。

虎耳草,自由爱情的象征。

傩送在有月亮的晚上,在溪头竹林为翠翠唱歌,翠翠在如痴如醉的声音里,做了一个香甜酣然的梦,她梦见自己飞到崖对岸,扯了一大把虎耳草。

翠翠父母,爱得深情。

翠翠母亲,美丽善良,跟着船夫父亲摆渡,偷偷爱上一个能像云雀一样唱歌驻队官兵,两人相爱却不被世俗接纳,先后殉了情。

到翠翠这一代,虽然没有世俗的牵绊,但是和母亲一般,有着宿命一般的悲剧。

她与二老傩送彼此欢喜,但却爱得含蓄,情窦初开,本该是美好得如同一朵白色的栀子花。

但是命运却因为欲说还休的含蓄,拐了一个弯。 同样喜欢翠翠的天保,傩送的大哥为疗情伤跟船下桃源而亡。

这自由的爱情,有了点苦涩的味道。

《边城》的结尾,是一个开放的结局,也许傩送一辈子不回来,也许他明天就回来。

但总要为这自由的爱情而等待,而努力。

作为老师,沈从文苦追学生张兆和,追了四年,写了上千封情书,他不顾体面地说要做张兆和的奴隶,为了自由的爱情,他有勇敢又笨拙,又实诚又傻气,所幸最后还是抱得美人归。

心向自由的人,看中人性之美的人,爱得够大胆,够深情。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12)

沈从文与张兆和

自由地追寻爱情,这才是真正的沈从文。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13)

沈从文与张兆和

白塔,人性之美。

在祖孙俩居住的崖后,有一座白塔,这样偏僻的地方,有一座庙宇不为奇,但很少有白色的庙宇,白色的塔。

白塔在文中着墨不多,但这座白塔,其实就是美好的人性。

我要建一座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人性”,这座白塔是沈从文一生的坚守。

沈从文边城鉴赏(边城读懂边城才真正读懂沈从文)(14)

但这座白塔,在雷雨大作的夜里,轰然倒塌。与塔一同毁灭的还有渡船的老人。

白塔倒塌,沈从文构建的人性的小庙也坍塌了, 磨坊就像是现代文明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传统的一些东西被击碎。

大雨冲刷掉一切,但又不能完全冲刷掉一切..

白塔倒掉了,但白塔很快被重新建起..

人性也许会因为诱惑,贪婪,惰性,一时迷失,但是却不会永远迷失...

那些属于人性的美好,应该永远被供奉。

有人在《边城》里看到美,有人看到裹着悲悯的残酷,这样如牧歌一般的小说,更像是人性的一盏灯,让迷失的人,迷茫的人,对人生重新多了点温暖的留恋,让那迷途的人性重新找到回家的路。

(我是花岸,读书,写作,一直在反思成长,一直用真挚的心来更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