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

  第五期|蒯宪篆刻作品之“一期一会”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

  时值中日建交50周年、中韩建交30周年之际,为深入推动东亚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助力潍坊“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充分展现蒯宪先生植根传统、求古变新的艺术交流过程,真诚表达敬畏艺术、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美好情感,经策划,分6期举办“风月同天”蒯宪中日韩艺术交流云展。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

  蒯宪,中国书法篆刻家,师从清代著名金石家陈介祺后人陈君藻先生,研习篆隶兼及篆刻。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理事,篆刻委委员、篆书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四、五届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现为西泠印社社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山东印社副社长、潍坊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万印楼印社社长、潍坊市文化馆研究馆员。先后担任全国篆刻展、全国刻字展、全国篆书展、全国新人新作展、西泠印社海选及山东泰山文艺奖评委。蒯宪先生长期致力于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工作,自1987年起,16次出访日本、4次出访韩国举办展览、讲座,为推广书法艺术和传播中国声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蒯宪的篆刻,既能延续王石经、陈君藻、蒋维崧等前贤的精劲雅致,又能轻松游刃于当代流行的甲文、古玺写意性印风中。而难得的是,其没有蹈于当代印坛写意印多趋于野、而工稳印多近于匠的覆辙,在全面继承与广泛吸取中明晰追求的方向,保持了博取而知扬弃、融合而不驳杂。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4)

  故其印风一如其人,不激不厉,饶有风规,别具一种韵致,既能得刀笔挥运自然之妙,又有以刀披石中的意外之趣。尤其是其赖於文字学的修养,所治印保持了用字及篆法的精当与考究,这与当代多数印人於文字篆法的错乱不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其真正谙通文字,并始终对之存有敬畏之心的体现。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5)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6)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7)

  京都又过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8)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9)

  如花在野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0)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1)

  百年孤独

  蒯宪在甲骨文字书法创作找到了自己的语言风格,进而以书入印,处处充满质朴古拙、苍茫浑厚的气象。他说,“将书法之形意融入治印,概由文人操刀介入始,至清季邓石如书擎别帜,并揉碑刻体势于篆刻,印坛独步,后人评其为印从书出。赵之谦以画像碑版之图式用于边款,亦开生面。清末民初潍县人西泉王石经能以古文字入印,风貌古穆,名满京都。余以为:印从书出并不局限于印字之艺术表现,而古文字之意蕴衍化精神气息亦至关重要。近百年古物倍出,尤以甲骨、简牍、封泥等皆前所未见,此为印章研究提供了丰富实物资料,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之表现空间。”“印从书出”成为其重要的篆刻理念和篆刻语言特征,故其书法面貌的多样性就决定了其篆刻面貌的多样性,“书”即“刻”,“刻”即“书”,“书”“刻”一也。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2)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3)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4)

  伊豆舞女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5)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6)

  阴翳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7)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8)

  衣带水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19)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0)

  太宰府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1)

  和风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2)

  静峰米寿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3)

  祥泉

  展览中的“一期一会”组印,是他与日本书法界友好文化交流的美好记忆。潍坊与日本的交流每年一次,隔年在一方举办。这种异国文化交流虽以书法为主,但收获往往是全方位的。他每次归国回来都会写一些游历组诗,发表在报刊上,或直接书写成作品、刻成印文,成为真挚情感的表达。“阿苏山”印和五言绝句是记录作者登临日本火山阿苏山的经历;“苍龙”印则是为日向市习字研究社社长山岸苍龙名章。如此累牍成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不独是抒情纪事的艺术表达,更具珍贵史料文献价值。蒯宪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以书法篆刻记录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历程,彰显出人文艺术家的独特魅力。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4)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5)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6)

  一期一会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7)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8)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29)

  阿苏山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0)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1)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2)

  苍龙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3)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4)

  苍龙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5)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6)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7)

  雨中岚山

  “风月同天”蒯宪中日韩艺术交流云展主题访谈

  潍坊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书法金石文化重镇,金石学的开创者欧阳修曾在青州任职,赵明诚在这里撰写代表金石学发端的著作《金石录》,而陈介祺又被海内外学者推为“十九世纪以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金石学宗师”。如今,潍坊已逐渐成为全世界书法金石文化的聚集高地和交流中心,海内外篆刻家的心往神驰之地。本次访谈节目以潍坊书法金石历史渊源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韩三国书法金石文化交流活动回顾为主线,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碰撞,对于推进中日韩三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以及助力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等方面意义重大。

  访谈三 潍坊与日本韩国之间的书法文化交流

  人物:于希宁艺术馆馆长张卫华、潍坊市文化馆研究馆员蒯宪、陈介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荀

  问题10:近几年来蒯宪参与跟日韩进行金石书法篆刻交流情况

  问题11:日韩书家对潍坊金石书法文化传统的敬畏之情

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潍坊创建东亚文化之都)(3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