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聊斋是同时期的吗(红楼梦池北偶谈)
作者:土默热
本文之所以排列三部小说的书名作为文章题目,是因为这三部小说中,共同记载了两段清朝初期发生的真实故事,且从三部小说的选材看,其作者之间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这一文学史上不多见的特殊事件,可有效证实《红楼梦》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值得红学界专家学者重视研究。
《红楼梦》作者和成书过程存在争议,这里暂时不谈;《池北偶谈》和《聊斋志异》的作者和创作时期是清楚无疑的。《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乃清初康熙年间所创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成书于康熙辛未(康熙三十年1691)秋,共二十六卷。作者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又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历任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刑部尚书。一代诗坛领袖,门生故吏满天下。
王士禛像
《池北偶谈》以作者在京二十年间的见闻,主要记叙了四个方面的奇闻异事:一是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事;二是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是评论古今诗文,采撷名言佳句;四是记叙神怪传闻故事。《池北偶谈》对于后人研究清初掌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民间俗称《鬼狐传》,是清初康熙年间所创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收录短篇小说491篇,多以鬼狐神妖、奇闻异事为题材,内容广泛丰富,人物鲜明生动,情节曲折离奇,艺术成就很高。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川(今淄博市淄川区)人。科举不第,布衣终身。
蒲松龄像
《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历时四十余年,贯穿了蒲松龄的大半生,最终成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方由后人刊刻行世,这已是蒲松龄逝世近百年后的事情了。
《红楼梦》《池北偶谈》《聊斋志异》三部小说中,同时记载了两件奇闻异事。首先是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
海啸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记载宝玉之父贾政钦点学差上任后,原定六月中准进京,可巧近海一带‘海啸’,又遭蹋了几处生民。地方官题本奏闻,奉旨就着贾政顺路查看赈济回来。如此算去,至冬底方回。发生在山东郯城的这次大地震,波及东南沿海数省,确实在沿海引发了大海啸。有证据证明这是有清一代发生的惟一一次大海啸。
王士禛《池北偶谈》一书中,就有关于这次大地震的详细记载:康熙戊申(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戌刻,山东、江南、浙江、河南诸省,同时地大震,而山东之沂、莒、郯三州县尤甚。郯之马头镇,死伤数千人,地裂山溃,沙水涌出,水中多有鱼蟹之属。又天鼓鸣,钟鼓自鸣。淮北沭阳人白日见一龙腾起,金鳞灿然,时方晴明无云气云。
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中,对这次郯城大地震也有专章记载,题目就叫做《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红楼梦》《池北偶谈》《聊斋志异》三部小说中,同时记载的另一个奇闻异事,就是清顺治二年(1645)发生在山东青州衡王府的林四娘故事。
《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描写了一个贾宝玉作长篇古风《姽婳词》,歌颂侠女林四娘壮烈殉国的故事。书中说贾政新得了个“好题目”,找宝玉、贾环、贾兰兄弟叔侄前去作诗。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忽谈及一个“风流隽逸,忠义感慨”的千古佳谈,要大家各做一首挽词。众人问题目是什么?于是贾政便详细叙述了姽婳将军林四娘率妃嫔宫女组成的娘子军战死沙场、为国捐躯、报答恒王的事情经过。接着便是宝玉、贾环、贾兰三人各吊姽婳将军林四娘一首诗的描写,毋庸细表。
林四娘画像
《池北偶谈》卷二十一有《谈异二·林四娘》一章,记载衡王府林四娘鬼魂的故事:闽陈宝钥字绿崖,观察青州。一日,燕坐斋中,忽有小鬟年可十四五,姿首甚美,褰帘曰:“林四娘见”。逡巡间,四娘已至前万福,蛮髻朱衣,绣半臂,凤觜,腰佩双剑。自言“故衡王宫嫔也,生长金陵,衡王以千金聘妾入后宫,宠绝伦辈,不幸早死,殡于宫中。不数年国破,遂北去。妾魂魄犹恋故墟,今宫殿荒芜,聊欲假君亭馆延客,愿无疑焉。”自是日必一至。久之,设具宴陈,嘉肴旨酒,不异人世,亦不知从何至也。酒酣,叙述宫中旧事,悲不自胜,引节而歌,声甚哀怨,举坐沾衣罢酒。如是年余。一日,黯然有离别之色,告陈曰:“妾尘缘已尽,当往终南。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自后遂绝。有诗一卷,长山李五弦有写本。又程周量会元记其一诗云:“静锁深宫忆往年,楼台箾鼓遍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黑海心悲只学禅。细读莲华千百偈,闲看贝叶两三篇。梨园高唱兴亡事,君试听之亦惘然。”
林四娘画像
《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林四娘》专章:青州道陈公宝钥,闽人。夜独坐,有女子搴帏入,视之不识,而艳绝,长袖宫装。笑云:“清夜兀坐,得勿寂耶?”公惊问何人,曰:“妾家不远,近在西邻。”公意其鬼,而心好之。捉袂挽坐,谈词风雅,大悦。拥之不甚抗拒,顾曰:“他无人耶?”公急阖户,曰:“无”。促其缓裳,意殊羞怯,公代为之殷勤。女曰:“妾年二十,犹处子也,狂将不堪。”狎亵既竟,流丹浃席。既而枕边私语,自言“林四娘”。公详诘之,曰:“一世坚贞,业为君轻薄殆尽矣。有心爱妾,但图永好可耳,絮絮何为?”无何,鸡鸣,遂起而去。由此夜夜必至,每与阖户雅饮。谈及音律,辄能剖悉宫商,公遂意其工于度曲。曰:“儿时之所习也。”公请一领雅奏。女曰:“久矣不托于音,节奏强半遗忘,恐为知者笑耳。”再强之,乃俯首击节,唱“伊凉”之调,其声哀婉。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使人悒悒。”女曰:“声以宣意,哀者不能使乐,亦犹乐者不能使哀。”两人燕昵,过于琴瑟。既久,家人窃听之,闻其歌者,无不流涕。夫人窥见其容,疑人世无此妖丽,非鬼必狐,惧为厌盅,劝公绝之。公不能听,但固诘之。女愀然曰:“妾,衡府宫人也,遭难而死十七年矣,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公曰:“我不为嫌,但燕好若此,不可不知其实耳。”乃问宫中事,女缅述津津可听。谈及式微之际,则哽咽不能成语。女不甚睡,每夜辄起诵《准提》、《金刚》诸经咒。公问:“九原能自忏耶?”曰:“一也。妾思终身沦落,欲度来生耳。”又每与公评诗词,瑕辄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公问:“工诗乎?”曰:“生时亦偶为之。”公素其赠。笑曰:“儿女之语,乌足为高人道。”居三年。一夕忽惨然告别,公惊问之,答云:“冥王以妾生前无罪,死犹不忘经咒,俾生王家。别在今宵,永无见期。”言已,怆然;公亦泪下。乃置酒相与痛饮,女慷慨而歌,为哀曼之音,一字百转,每至悲处,辄便呜咽。数停数起,而后终曲,饮不能畅。乃起,逡巡欲别;公固挽之,又坐少时。鸡声忽唱,乃曰:“必不可以久留矣。然君每怪妾不肯献丑,今将长别,当率成一章。”索笔构成,曰:“心悲意乱,不能推敲,乖音错节,慎勿出以示人。”掩袖而出,公送诸门外,湮然没。公怅悼良久。视其诗,字态端好,珍而藏之。诗曰:“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字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诗中重复脱节,疑有错误。
林四娘画像
山东郯城大地震引发海啸,山东青州衡王府发生的林四娘故事,乃是清初顺康年间传闻颇广的两大事件,被同时记录在《红楼梦》《池北偶谈》《聊斋志异》三部书中,这种极为特殊的文学现象说明了什么?《池北偶谈》和《聊斋志异》都是康熙年间成书的作品,都是根据作者亲历亲闻记载当时奇闻异事的小说。《红楼梦》小说在“作者自云”中也交代,作品是根据作者的“亲历亲闻”采用“追踪蹑迹”方法创作而成的。那么,《红楼梦》怎么可能是这两件大事发生百年后,由乾隆年间的那个曹雪芹创作成书的呢?
书中同时出现康熙七年发生的海啸事件和顺治二年发生的林四娘事件,足证《红楼梦》与《池北偶谈》和《聊斋志异》是同一时期的作品,都是当时人写当时事的小说。不仅如此,还可证明三部作品在取材来源方面有着某种关系,都与《池北偶谈》的作者、清初大诗人、文学家王士禛脱不了干系。蒲松龄与王士祯乃是山东同乡,二人之间文学交往密切,《聊斋志异》成书后,蒲松龄第一个送给王士禛品题。王士禛为之题了一首七绝:“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此诗被后人作为题头诗印在《聊斋志异》书中。二人书中所记的这两件奇闻异事,不论是王士禛听蒲松龄所说,还是蒲松龄听王士禛所说,都说得通。
那么《红楼梦》作者与王士禛又有什么关系呢?请不要忘记《红楼梦》书中此回的题目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红楼梦》书中不仅记载了林四娘的故事,还刻意交代这件事是“老学士闲征”而来的。什么是“老学士”,在当时乃是翰林学士的特指,王士禛当时的身份就是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什么是“闲征”,乃是指康熙十八年(1679),朝廷颁旨礼部,抚恤明代殉难的节烈臣子,不论身份地位,凡有忠于先朝、以劳卫国、以死勤事者,皆予褒扬。王士禛受命搜罗前朝节烈臣子事迹,因而发掘出林四娘的故事,正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红楼梦》书中明确说林四娘故事是老学士贾政“领旨察核前代应加褒奖而遗落之人”时发现的,与此完全吻合。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红楼梦》书中的“老学士”是贾宝玉的父亲贾政,那么《红楼梦》作者难道是王士禛的儿子?非也。您没注意到《红楼梦》书中对贾政身份的描写自相矛盾么?贾政本是工部员外郎,后升任工部主事,从来就没有翰林学士的身份,也管不着礼部察核褒奖前朝节烈的事情,作者在书中为什么偏要写“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呢?原来,《红楼梦》的真实作者,乃是王士禛的爱徒、国子监生洪昇;《红楼梦》中记载的郯城海啸和林四娘故事,都是他在国子监求学期间,听恩师王士禛讲的。按照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洪昇在《红楼梦》中,将“老学士”在“礼部”干的事情,安在了宝玉父亲工部员外郎贾政身上,虽然自相矛盾,但也顺理成章。书中还刻意交代贾政与幕友谈论“寻秋之胜”,也是暗指王士禛早年“秋柳唱和”之文坛胜事。此事在笔者的《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创作素材探源》一文中有详尽考证解析,此不赘述。
王士禛与洪昇之间文学交往密切,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感情保持了终生。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案件发生,洪昇被斥革下狱而“无材补天”,不得不狼狈逃回故乡杭州,在孤山玛瑙坡的“女娲弃石”旁筑稗畦草堂以为“吟啸之处”,在这里痛定思痛、抚今追昔,创作了《四婵娟》杂剧和《红楼梦》小说。洪昇离开国子监返籍后,王士禛曾有诗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稗畦乐府紫珊诗,更有吴山绝妙词。此是西泠三子者,老夫无日不相思。”康熙四十三年,洪昇从金陵织造府畅演三日《长生殿》返家途中,在乌镇笤溪溺水身亡。噩耗传来,王士禛作挽诗云:“送尔前溪去,栖迟岁月多。莵裘终未卜,鱼腹恨如何?采隠懐苕霅,招魂吊汨罗。新词传乐部,犹听雪儿歌。”将洪昇比拟为屈原,评价可谓高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