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累的口技(你的口技怎么样)
相声 小品魔术杂技
评书笑话说唱一曲
东西南北中
君请看曲苑杂坛
曲 苑 杂 坛
▲著名口技表演家,左洛桑和右尹博林
1993年,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播出了一个节目:“洛桑学艺”系列,一炮走红。
当然红的不光是洛桑这个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惊叹折服于这一极为传统的中国技艺----炫酷的口技。你是否还记得每周三晚上 8点30,CCTV-3这几句台词和曲调,并轻声跟着唱。
口技为百戏之一种,或谓之曰口戏。能同时为各种音响或数人声口,及鸟兽叫唤,以悦座客。俗谓之隔壁戏,又曰肖声、曰相声、曰象声、曰像声。盖以八仙桌横摆,围以布幔,一人藏于中,惟有扇子一把,木板一块,闻者初不料为
一人所作也。
----------《清稗类钞·戏剧类·口技》
口技不是敲鼓打碟的B-BOX。
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狩猎,经常必须要模仿鸟兽的叫声来欺骗并引诱它们,或以恐吓的吼叫声驱赶围猎野兽,以利捕之。
“鸡鸣狗盗”的口技起源。
至于那时的“寻声问路”,就是用不同的吼叫声在山涧森林里寻找、区分伴,它也是人类最早的语言,但那时的“寻声问路”只是口技的前身,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技。
公元前298年,齐国孟尝君田文因,才能享誉六国,遭嫉妒,秦昭襄王准备杀害他。他让门客学狗叫,躲过守卫,盗得狐面裘,贿赂宠妃,取得“通行证”;又让门客学鸡叫,引得全城鸡鸣,让守关官吏误以为到了打开城门的时辰,随而开城门,因而逃脱。
------《史记·孟尝君列传》
金距花冠傍舍栖,清晨相叫一声齐。
开关自有冯生计,不必天明待汝啼。
------唐代汪遵的《鸡鸣曲》
战国孟尝君的门客学鸡鸣狗吠使孟尝君脱险出函谷关的故事是关于口技的最早历史记录,因而口技起源于战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但那时的口技还未用于演出。
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飞禽猛兽,风雨雷电等等,使听的人达到身临其境,惊呼惊吓惊叹。
宋朝是口技艺术的兴盛时期。
宋代口技已成为相当成熟的表演艺术,俗称“隔壁戏”。
《东京梦华录》一书最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的社会生活。
书中记载的宋代瓦肆中口技表演艺术已相当精湛:
收录在初中课本中的清代林嗣环的《口技》,用寥寥四五百字就描绘了一出精彩的“隔壁戏”。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当然,无所不在的有关部门在课本上删减了加黑的这段少儿不宜)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删减部分),然而又睡着,火起众人慌乱恐慌。
以八尺屏障为隐身,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人坐屏障中,以说、学、逗、唱和模仿动物声音为主,只听其声,不见其人。
一个人的独角戏。
口技从单纯模拟某一种声音,发展到能同时用各种声音,串组成一个故事,从“隔壁戏”开始,就被列为“百戏”之一,即“口戏”。
从宋代开始,那么“口技”作为一门表演艺术,正式登上了舞台。
历朝历代在舞台上表演和传承的都有一代宗师,并在他们的嘴里口生莲花。而很多都只是留下一个类似于泥人张,刷子李的浑名,而也恰恰铭记了他的独门绝技。
唐宋时期。
宋徽宗年间杭州有民间口技艺人“刘百禽”。
他能学很多鸟叫和禽兽叫,学得以假乱真,因此人们称他为“刘百禽”。
清初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卷一三《口技》中,描述了一位年轻妇女,她靠绝妙的口戏,使“群讶以为真神”,卖药谋生。
而到了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经有了类似现在德云社的口技演出团体。
口技以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开始在社会上流传。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郭猫儿,他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戏《杀猪》、《猪争食》。
明末清初年间,“画眉杨”善学画眉鸟叫,能与树间鸟儿对答。他表演的《二鸟争食》将两只画眉鸟人物化,编成故事表演,其技艺高超,惊现京城,传承至今。
民国时期。
百鸟张,原名张昆山,1903年——不详,北京人。
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他善学《百鸟争鸣》,因此被称为“百鸟张”。
在《清补类咏》中就有记载他所表演口技的诗词。
前段时间上映的“百鸟朝凤”在练习初期就是在模仿各种鸟叫,不过厉害如焦三爷也是需要借助唢呐完成,而最原始的原声口技,完全只堪堪一张嘴而已。
尹士林,艺名“开口笑”,他继承传统,大胆改革,将口技“隔壁戏”的表演形式进行改革,使口技艺人从八尺屏障幕后走向舞台。
让口技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成为声情并茂的口技表演艺术,赋予口技新的生命。
表演的《推小车》《纺棉花》《鸟鸣》成为一绝,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 张志强、莫岐表演双簧《欢天喜地》
现在红的一谈糊涂的德云社,相声表演中的“学”字,极大程度上就是口技综合其他表演艺术,活跃在舞台上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们能看到传统相声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
▲ 口技大师牛玉亮
近现代。
牛玉亮,著名口技表演艺术家。将口技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在口技运气发声方法上有独特见解和创新,口技“循环运气法”和“循环发声法”是口技发展史上的突破。
方浩然,牛玉亮之徒。
首次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口技》一文复原表演。
▲ 口技师方浩然
而与口技相类似的古今中外也只有“呼麦”和“B-BOX”。
我国民族歌唱艺术中的内蒙古“呼麦”,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一个人同时发出四个声部的美妙音乐。
呼麦也是由他们的祖先在放牧或打猎时发出的一些实用的吼声演变而来的,只不过呼麦与口技几乎同时出现,因而现在有人说呼麦就是口技。
▲ 呼麦、马头琴艺术家巴伊勒格表演《鸿雁》
严格意义上来说呼麦不是口技,呼麦是歌唱艺术,口技是仿声艺术,但二者之间又是有联系的,他们的起源和发声方法原理是接近的。
呼麦确切的说它的称谓应该叫“喉鸣”,这种歌唱的发声方法传到日本后,再传向世界各地时,被音译为“呼麦”,这就是呼麦叫法的由来。
Beatbox,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出现于1980年代的新兴Hip Hop元素,是21世纪初兴盛起来而形成的音乐文化。
▲ B-BOX两届世界赛四强和英国两届冠军reeps one
Beatbox主要是用嘴唇、牙齿、舌头、口腔和喉咙的声音来模仿鼓声、节奏以及音乐的一种新型艺术,也包括唱歌,用声带模仿打碟,模仿喇叭,琴弦和其他的一些乐器。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节奏口技,但有别于中国传统口技。
口技是一种绝活,大家都学不象,口技演员却能学的非常象。
相对于表演口技来说,口技的最高境界不过是“没有人味”。
与动物对话,动物只知道多了一个同类,却不知是人模仿的,那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口技。
▲ 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古城哈勒尔郊区,这名男子正在喂食鬣狗,长期的练习和模仿声音使他仿佛和凶狠鬣狗能进行交流
每个人都是口技表演者。
每个人在见着小鸟阿猫阿狗想要与之亲近,顺其自然的模仿它们的声音。
“啾啾,汪汪,喵~”
每个人牙牙学语的时候,模仿大人的说话发音。
“粑粑,麻麻~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当你捏着嗓子帮没来上课的同学点到的时候。
“到!”
自己讲话、播音、朗诵、演讲不是口技,但运用不同的发声部位和方法来模仿名人讲话、播音、朗诵、演说、演唱的声音就成了口技。
▲ 口技宗师孙泰与周志成
所以在看完这篇文章后,禁不住学着你的声音喊道。
“好!”
并长按二维码点赞关注了一下。
想到这里,经不住开心的学着鸟儿,嘟着嘴发出了一声愉快的口哨。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昺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