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游山玩水看风景(家乡情怀九月九日话)

九九重阳节游山玩水看风景(家乡情怀九月九日话)(1)

九月九日话“重阳”

龚 发

早晨起床后,按照习惯是翻看日历,一边是看看当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是什么节令或什么节日,另外顺便撕掉前一页。这一天日历上显示,正好是公元2014年的11月1日,是农历甲午年闰九月初九日,这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阳节”。不过这一年人们无疑过了两个重阳节,因为已在10月2日过了第一个重阳节,因为这年是闰月年,所以也就出现了两个重阳节。

一、“重阳节”的来历与传说

以前我曾有过和不少人共同的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会出现闰月年?又是怎样安排的。后来经过查找资料才知道,据天文学家的解释说:这是因为协调阳历和阴历(农历)之间的天数,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设置闰月的方法是“19年七闰”,即在19个农历年中就有七个是闰年。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由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其运动速度不同,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小。而农历的三、四、五、六、七,闰月设置较多,八、九月设置的较少。所以像这一年的闰九月就为数不多,而闰八月更少。当地庄户人曾有过一句不文明的俗语说“求十六年闰八月”,看来这闰八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或者说多数人是遇不到的。

九九重阳节游山玩水看风景(家乡情怀九月九日话)(2)

天津民俗家、专栏作家由国庆表示,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多为“重日”,即农历的月和日是相同的。如: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三月初三日“清明节”(传说白蛇与许仙就是在三月初三日清明节西湖游玩时相遇),五月初五“端阳节”;六月六“天赐节”;七月七日“七夕节”;还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由于有了闰月的出现,所以一年内就会有两个相同的节日。在我国传统的民俗做法是:“过前不过后”。当然不少人是两个都过,不过前一个比较隆重,说它是正日子,而后一个就比较简单了。

古代人们把九称为阳数,所以九月就叫“重阳”。从魏晋时起,过重阳节就有登高远眺、观赏秋色的习俗,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头上插茱萸以驱邪避灾。

其实重阳节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中(春秋纪)里载有:“(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袛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到了汉代,《西京杂记》中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会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到了唐代,九月九日重阳这天,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相传,沿袭至今,后来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重阳诗,想必大家都会吟咏。它的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寥寥数语,完全可以表达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义和习俗。看来古代早已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茱萸还可入药,可以制酒养生祛病。它的香味很浓,还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所以插茱萸和簪菊花,早在唐代就已很普遍。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化吉的日子。人们的多灾多难,可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以避邪求吉。因此,人们又把茱萸称为“避邪翁”。

民间的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如重阳节最为流行的有:“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还有“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鸢,线爱长”。也还有“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仫佬族)由此可以看出:重阳节饮菊花酒、放风筝,以及少数民族青年男女互赠礼物,表示爱情的风俗习惯。还有在重阳节这天,占卜天气的习俗。如“九月九风吹满天哮”和“重阳无雨一冬晴”等等。

上世纪末,流行的一首歌曲《又是九月九》,唱出了民间饮酒的习俗。歌词是这样的:“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忧,回家的打算始终在心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亲人和朋友,举起杯,倒满酒,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从歌词里不难看出,重阳节饮酒的传统习俗。

二、民间的习俗

不过北方地区,尤其是后山农村的庄户人,不大懂得重阳节的含义,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活动的习惯和习俗。似乎这一节日,仅供南方人享用,而且南方的民间习俗还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和饮菊花酒等几个方面。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正如王维的诗句那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既有登高赏景赏菊的雅兴,又有“遍插茱萸”思念亲人的情怀。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的时候,人们游玩观景的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的故事,介绍的就是重阳节游玩观景的。

重阳节吃重阳糕是另一特色。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和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时,每家每户以片糕搭在女儿头的前额。并且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此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但是还有讲究,重阳糕必须做九层,形象如宝塔一般。上面还要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面插一小红纸旗,并且点蜡烛灯。它的大概含义是:“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据说现在南方人吃重阳糕,也没有统一、固定的品种,各地在重阳节这天所吃的糕都称重阳糕。

重阳节饮酒是一个很普遍的习俗,尤其是讲究饮菊花酒,是中国人的一大传统习俗。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据说东汉时就已有了菊花酒,魏国的曹丕还曾在重阳节赐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为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也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为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时期,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不过它是健身盛行的一种饮料。

李清照也曾经有《醉花阴、重阳》的诗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另外南方还有将重阳节称为“踏秋”,它与三月初三“踏春”一样,都有家族倾室而出的习俗。所以重阳这天,所有的亲人都要一起登高踏秋,以求“避灾”。

以上所举这些事例,就是笔者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民间习俗以及民俗活动等,做了一个大致的整理,以便与大家共同分享。

三、教师节的由来

我本人是一个人民教师,而且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所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对教育系统也有不可分割的渊源。

俗话说:家有光棍招棍光,家有梧桐招凤凰。由此一来,我家除我之外还有两位也是教师,还有两位也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我家人口不算太多,共12口,截止2015年,除四个在校生(孙子和外孙)外,其余8人就有五个从事或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还有两个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服役,说的稍大一点,可也算得上是一个教育之家。为此,在这里除以上介绍的传统节日外,特将教师节做一个介绍,好让未能从事教师这一职业者,对教师节的由来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起初,我国的教师节并不是9月10日。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多次以不同日期作为教师节。最早是在1931年时,教育界人士自发组织成立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旨在呼吁改善教师待遇。但当时国民政府不予承认,作为第一个教师节就这样自行消失。

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以农历8月27日为教师节”,是根据孔子诞辰日而确定的,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条例》,然而由于战争等原因,并未能在全国推行。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5月1 日的国际劳动节作为中国教师节。由于缺少教师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在1957年以后,在极左路线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文革”期间,把教师打成“臭老九”,肆无忌惮地践踏教师,无视教育,埋没和扼杀了一大批有识之士。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12月,政协第五次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民主促进会的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的具体日期及活动内容。提案指出:教师担负着培育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受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在确定教师节的时间上,有人建议以马克思诞辰日的5月5日为教师节。1983年,全国政协六次会议同意恢复教师节。1984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启功等7位教授联名递交设立教师节的报告。

1985年1月,第六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这一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而且是第一个教师节。充分考虑到新学年新生入学伊始,凸显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一个平台,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1985年9月10日,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发出了《致全国教师的信》,各地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并在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了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是感谢教师一年来的艰辛工作。因为“教师是克服人类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不过不同国家的教师节的时间也不同。别的国家暂且不说,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师节定于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回归祖国后,随着内地的规定改为9月10日。台湾地区从1952年起,确立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直至现在,并未随大陆的教师节的变化而改变。

龚发,网名龚禧發財,内蒙古四子王旗西河子人,退休教师。

九九重阳节游山玩水看风景(家乡情怀九月九日话)(3)

九九重阳节游山玩水看风景(家乡情怀九月九日话)(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