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死前见光绪(听说慈禧重病光绪面露喜色)

作者:黄大拿

慈禧临死前见光绪(听说慈禧重病光绪面露喜色)(1)

“我不能先尔死”,慈禧老太太害怕身后被翻案的恐惧在这里呼之欲出!可惜,该翻的案终究还是会翻的,大人物的权势再煊赫,还能主宰身后的公议?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清廷宣布,皇帝载湉巳于是日酉刻“崩于瀛台之涵元殿”,第二天,即十月二十二日之未刻,慈禧太后“崩于中南海之仪鸾殿”。

当时光绪38岁,慈禧74岁。38岁的皇帝与74岁的太后居然于二十四小时之内相继死去。真是巧合?

鉴于光绪被慈禧软禁之事实,二人驾崩的消息一出,当时即有各种传闻,后世的争论就更多了。

清末曾在宫中担任过两年女官的德龄女士,后到国外写了本《瀛台泣血记》,很断然地说:“万恶的李莲英眼看太后寿命已经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发生问题了,便暗自着急起来。他想,与其待光绪掌了权来和自己算帐,不如还让自己先下手为好.经过了几度的筹思,他的毒计便决定了。”

这是说光绪是被李莲英所害死。德龄的书很不可靠,但此说流传却最广。

溥仪则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说:“我还听见一个叫李长安的老太监说起光绪之死的疑案;照他说,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据内务府某大臣的一位后人告诉我:光绪死前不过是一般的感冒,他看过那些药方,脉象极为平常,加之有人前一天还看到他象好人一样……病重消息传出不过两个时辰,就听说已经‘晏驾’了。……还有一种传说,是西太后自知病将不起,她不甘心死在光绪前面,所以下了毒手。这也是可能的。”……

溥仪根据其在宫中所闻,也认为光绪系死于非命。而幕后主角,可能是袁世凯,也可能是慈禧太后。

慈禧临死前见光绪(听说慈禧重病光绪面露喜色)(2)

真相到底如何?让人意外的是揭开谜底的却是一缕细细的头发……

光绪身体不好确属事实

在传闻之外,也有人相信光绪确实是因病而亡。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关专家一起成立了一个“清宫医案研究小组”,由全国中医老年病医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文泉教授担纲。

周教授经过对光绪、慈禧二人死前脉案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光绪死于病,慈禧也死于病。

周教授研究认为,光绪的身体状况太差了!根据当时的医案,光绪驾崩前夕已是“元气大亏,阴阳失调”,“下元气虚,累及肺卫”,回天乏术,群医束手,于10月14日子时进入弥留状态。

而在这个时候,慈禧病情虽较复杂,但并无突变之势,远较光绪为轻。

周教授反问道:如果慈禧一心要使光绪早死,只须静待即可,何必多此一举再下毒手?

此论应该说也有不少支持者,因为光绪身体不好确属事实。

按照清人史料笔记所载,光绪幼时身体就较弱,打雷都会发抖。成年后因为与慈禧的冲突,以一国君主之尊不幸被软禁,抑郁寡欢,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义和拳动乱结束后,有位外国人在出席清国一个宫廷礼仪活动时亲眼见到了光绪皇帝。他在叙述这个过程时写道:

“大清国皇帝陛下的容貌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更显衰老。他额部凹陷,脸色发黄。看到我们这群外交官时,他的神情羞怯,那呆滞的眼神此时此刻可能是由于鸦片或吗啡的作用而有了光泽。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伤的、疲惫的和带有孩子气的笑容。

当他咧开双唇时,嘴里露出的是参差不齐的长长的黄牙齿,两侧脸颊上都出现了深深的凹坑。他的表情并非缺乏同情心,不过更多表现出的是麻木不仁。从他的容貌上,我们看不到一点生趣!

事实上,光绪皇帝给我的印象是:克制、冷漠、无趣、缺乏精力、疲惫不堪,整个人就像是半死不活的样子。我感觉到,在他当面经过的任何事物都引不起他丝毫兴趣。并且,他是否理解这个礼仪的含义也无关紧要。……他拥有的竟是这样一幅表情,就好像生活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2001年一版一印。)

这里出现的,完全是一个行将就木的活物,哪里像是青壮年?这样一种状态,虽处英年,但因病而亡,似乎也并不意外。

江苏名医杜钟骏曾经入宫为光绪诊治,其所撰《德宗请脉记》记录了光绪临终前几日的病情:

十月十七日夜,“皇上气促口臭,带哭声而言曰:‘……你有何法救我? ’予曰,‘……皇上大便如何?’皇上曰:‘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

杜钟骏并且对大臣直言:“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此后变出非常,予不负责,不能不预言”……

如果杜氏所记属实,则光绪病危并非没有征兆。

看来,要坚持认为光绪死于非命,必须拿出非常有力的证据……

一缕头发揭破谜底

2008年10月,像晴天里一个霹雳一样,冒出来一份长达1万字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

这份报告什么来头?主持写作这份报告的,有清史专家,也有医学权威。最让人意外的,还有北京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

光绪的死因与公安机关有什么关系?原来是请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出面,为了鉴定光绪的头发!

肉体不易保存,但头发却可以长存。有一种仪器叫”中子活化”,能够把一根头发不同部位营养变化一个月一个月都测出来,当年法国人要弄清拿破仑的死因,测试拿破仑的头发,用的就是“中子活化”。

法医把把测量送到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第一次检测结果就把人们惊呆了:光绪头发上的砷值很高!

怀着既兴奋又震惊的心情,法医再次到清西陵,又取了一络头发,再来测试,测试结果完全一致。然后法医又对光绪的衣服、骨头、墓穴内外及周围物品都做了反复检验。

就这样,经过缜密研究,报告给出了一个结论: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慈禧临死前见光绪(听说慈禧重病光绪面露喜色)(3)

大人物最怕翻案!

光绪直接的死因不是疾病,而是他人下毒!那么谁是凶手?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慈禧。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看到上述报告后说:

“光绪是否被毒死,已有答案,那么是谁害死了光绪呢?不会是别人,很可能是慈禧本人。以当时的条件、环境而论,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主使、授意,应该说,谁也不敢、也不能下手杀害光绪。”

清廷曾经为光绪治病在全国征求名医。在戴逸看来其实是慈禧愈盖弥彰:

“找全国的名医进京来为光绪治病,大张旗鼓制造舆论说光绪身体不好。这分明是假话,即使光绪有点小病,北京有太医院,也用不着通告全国,征请全国名医来给光绪治病。其实她就是为杀光绪做准备。”

所论颇有道理。

也许有人会奇怪:慈禧和光绪毕竟还是母子关系,为什么慈禧已经自知不起,在母子双双到了人生最后关头的时候,依然不能放下这一段恩怨?

大拿以为不妨从大人物的心理上去分析。

大人物享尽人间富贵,可以对世俗的一切都不在乎。但有一样东西却是他们最害怕最忌讳的,那就是翻案!

光绪主导维新变法,慈禧一手扼杀,那是天翻地覆的一段公案。光绪即使多活一天,这段公案就有重翻的可能。

曾于清廷当过十九年御史、较为接近光绪帝的恽毓鼎,在所撰《崇陵传信录》中写道,当西太后病重时,“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

什么意思?有人在慈禧面前进谗言,说光绪听说太后生病,面有喜色,慈禧一听勃然大怒:我不能先你而死!

“我不能先尔死”,并不是谁比谁多活一天,谁就会被忌妒。而是谁多活一天,就可能导致历史改写。

“我不能先尔死”,慈禧老太太害怕身后被翻案的恐惧在这里呼之欲出!

可惜,该翻的案终究还是会翻的,大人物的权势再煊赫,还能主宰身后的公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