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如何自我认知的(自我观察很流行)

相信对心理学稍微有了解的小伙伴,对于自我观察或者觉察这个词肯定特别熟悉。我在咨询的过程中,也会经常用到这两个词。因为太熟悉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这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可能是个非常陌生的概念。直到有一天,有个小伙伴突然在微信上问我。她说,我总听你说自我观察,觉察,那个,我能不能问问你,到底你说的这个是啥?我当时都楞了,看半天,然后回她说。所以,你听了好几次,其实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她说,是的,就是觉得好高级,好牛的样子。但因为太高级了,所以不懂的话,显得自己很怂,就从来没问过。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才提出来这个问题的。而随着她的提问,我也才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误区,所以其实,我能说清楚,自我观察,或者觉察到底是什么?如果我都说不清楚,我要怎样让别人去做呢?

于是我今天打算尝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用我的语言说一下自我观察,或者觉察是个什么鬼。

我理解的自我观察和觉察其实都差不多,一个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就是观察自己的状态和样子。观察嘛,大家肯定都知道啦,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你很仔细地看着别人在干嘛。想象一下,小时候的课文。某位昆虫学家,小的时候趴在地上盯着蚂蚁的一举一动。他盯着蚂蚁的样子,就是观察的最佳写照。而自我观察的意思就是,小朋友,别盯着蚂蚁了,盯着自己吧。对,这就是自我观察的意思。自己盯着自己,看看自己每时每刻都发生了什么。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玄幻,我和我自己,是一体的。我又没有分身,要怎么盯着自己呢?是,自我观察,其实就是想象自己有第三只眼。这只眼睛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时每刻都发生了什么。不过刚一开始,这第三只眼,并不是那么好想象的。

所以,问题来了,如果对自我观察一点概念都没有的人,要怎么开始做呢。回答是,看看你在做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渴了,拿起来一杯水。那喝水的时候,这杯水是凉的,还是热的?我喝水的时候是渴的不行了,一口猛灌进去,还是说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在喝。我喝水的时候很着急吗?还是说平平静静地就给喝进去了?我喝水的时候会不会担心,水桶里水不多了,等下喝完没有了呢?我喝的水有味道么?是白开水,还是饮料?这些都可以是自我观察的内容。所有这些活动,包含了自己的行为。例如‘我喝水的时候是渴的不行了,一口猛灌进去,还是说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在喝。’;想法‘我喝水的时候会不会担心,水桶里水不多了,等下喝完没有了呢?’自己是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喝水这个事情本身上‘我喝水的时候很着急嘛?还是说平平静静地就给喝进去了?’我有没有注意到水的状态‘这杯水是凉的,还是热的?我喝的水有味道么?是白开水,还是饮料?’

看我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个喝水一个大概10秒钟搞定的动作,然后引发的内容。于是问题来了,真的有必要把个喝水这么简单的事情,搞得如此复杂么?其实,这就是一个练习自我观察的小技巧。在每次这样练习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短暂的机会去了解自己在这10秒钟发生了什么。练习的次数多了,养成了习惯之后,哪怕是吵架,我都知道自己要怎么吵一场很有艺术,并且百分百能赢,同时还完全不伤身的架。吵架嘛,肯定要赢的啊。那如果想赢,得知道克敌制胜的法宝啊。如果一个习惯了自我观察的人,可以在刚开始吵架的时候,就清楚看到对方死穴在哪里;说什么就可以直击对方命门。然后稳准狠地戳到对方,瞬间解决战斗,一招克敌。不但完全不会落入对方的语言圈套,被对方操控了情绪,而且这么吵架,自己的气只是经过自己而已,完全不会淤积在身体里面。架也吵了,气也出了,还不会伤身。这样是不是很划算?

同样的,就像观察蚂蚁成为习惯之后,可以总结出来很多属于蚂蚁的特性一样。观察自己次数多了,也可以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例如,什么情况下,我就很容易勃然大怒。或者别人说到什么话题,我就会觉得无比委屈,感觉全世界就我最惨。再不然,什么时候,明明我有一肚子话想说,但就是没办法说出来,好像被卡了脖子一样痛苦和难受。这些现象,其实就是独属于自己的行为模式。当自己把这些模式总结出来之后,就可以慢慢开始解读这套模式背后运作的逻辑了。一般来说,这就是自我解密的过程。当属于自己的秘密解开越多的时候,自己就越有可能改写这个剧本。我既然知道这样的路子,必然会带来这样的结果。那么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其他的演绎方式呢?于是改写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当然,话是这么说,方向也是这么发展的。但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想想看,10秒钟观察喝水的自己,到最后意味着可以改写自己的人生命运。这份回馈是不是还挺划算的。重要的是,这个事情随时随地都可以做,而且不花一分钱。同时也没有人会批评你做的不好。这买卖,划算么?

大家都是如何自我认知的(自我观察很流行)(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